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其保持清洁和空气质量良好是保障各项治疗操作安全的可靠保障,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的优势是可在有人的情况下对空气进行消毒,因此在医院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合格的消毒机均已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技术审查,其技术参数规定了紫外线灯管寿命。另外,还有一些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内部配置有紫外线强度自动检测装置和控制面板上显示紫外线强度,因此在选择产品时可以予以注意。

空气净化是指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医院空气净化的方式主要有:①通风。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③空气洁净技术。④紫外线消毒循环风。⑤紫外线空气消毒器。⑥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⑦化学消毒法。除通风和化学消毒法之外,以上提及的设备均属于医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常用的有紫外线消毒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表4–3)。

表4–3 医院不同种类的空气消毒设备使用环境及注意事项

以上3种空气消毒设施对于室内空气的消毒作用只是暂时性的,当消毒因子的作用消失,空气中的微生物又会繁殖和增长。

普通病房应首选自然通风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在选择空气净化设备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操作便捷性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无害化程度。挑选空气消毒设备时需要注意是否已获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宋 舸 卢 珊)

我们通常所说的治疗室在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中更名为“治疗准备室”,是为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配制药液、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药品的房间。使其保持清洁和空气质量良好是保障各项治疗操作安全的可靠保障,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治疗室通风不良时,可选用的空气净化方式有:①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消毒。②紫外线灯照射消毒。③化学消毒。④能使消毒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 CFU/5 min(直径9 cm平皿),并且获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考虑到治疗室经常会有护士进出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和化学消毒均不适合有人情况下使用,因此,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推荐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宋 舸 卢 珊)

门诊输液室、诊室空气净化首选方式就是自然通风,普通门诊诊室不需要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设备。当自然通风不良时,输液室可选择机械通风、紫外线消毒等其他消毒方式,自然通风取决于良好的气候条件,因此需要注意保证开窗通风的效果,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有研究表明自然通风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医院环境中空气质量是影响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降低室内空气中菌落数,医院内常用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这些方法虽能杀灭病原体,但对人员和环境也带来不利影响,并且无法动态对空气进行消毒,停止消毒以后,微生物迅速回升。自然通风能在短时间置换室内空气,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对人体无害。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室外气流速度快,应定时开窗;春夏秋季室内外温差小,气流速度慢,可持续开窗或开窗时间每天累计2小时以上,以有效降低单位体积内空气中的菌落数。

(宋 舸 卢 珊)

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的优势是可在有人的情况下对空气进行消毒,因此在医院里得到了广泛应用。让大家困惑的是,购置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时常未与供应商签订维护合同,使用多年从未对消毒机内部的紫外线灯管进行过辐照强度检测,是否需要检测强度?如何检测?

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中的紫外线灯为高强度灯管,辐照强度达10 000 μW/cm2,医院里配置的紫外线辐照计或指示卡无法对其进行检测。合格的消毒机均已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技术审查,其技术参数规定了紫外线灯管寿命。因此对于医院来说,不需要测定紫外线灯管强度,只需按照累计使用时间更换就可以,或者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定期对消毒机使用后的空气质量进行微生物学监测,以间接评估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的消毒效果。

另外,还有一些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内部配置有紫外线强度自动检测装置和控制面板上显示紫外线强度,因此在选择产品时可以予以注意。

(宋 舸 张辉文 卢 珊)

紫外线灯的更换不是根据照射累计时间而定的。当辐照强度降低到要求值(70 μW/cm2)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我国对于紫外线灯的平均寿命做出了规定,应不低于5 000小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紫外线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功率≥30 W的紫外线灯使用寿命,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 μW/cm2的时间,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70%的时间,应不低于1 000小时。也就是说1 000小时是紫外线灯的最低使用寿命,而不是更换指标。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紫外线灯使用时间累计达到1 000小时,即使辐照强度在70 μW/cm2以上时仍给予更换,这是不可取的,造成了浪费。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紫外线灯使用时间累计达到1 000小时,辐照强度在70 μW/cm2以上时,不更换灯管,但使用时间记录从0开始,这也是不可取的做法。

(宋 舸 张辉文 卢 珊)

擦拭紫外线灯管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紫外线灯管上的灰尘,灰尘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作用。WS/T 367–201《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推荐使用75%~ 80%乙醇溶液。使用75%乙醇可以快速干燥、不留水痕,且方便易得。而清水擦拭干燥过程慢,会留水痕,故不推荐。95%乙醇擦拭也可达到快速干燥、不留水痕的目的,但医院购买者不多,不如75%乙醇容易得到。

(宋 舸 卢 珊)

高频接触表面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这些部位易被微生物污染,包括:床护栏、床上用品、床旁桌、血压计、静脉注射泵、呼叫器按钮、尿收集袋、马桶、楼梯扶手、电源开关、水龙头、门把手、计算机等。

患者周围有两类表面非常容易受到感染者或定植者所排出的病原体的污染,应重点关注。一类是多孔表面,包括床垫、被褥、枕头等。另一类是非多孔表面,包括病床、床边桌、医疗设备表面等。

这些无生命的环境表面充当着“储菌库”的角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污染源。因此,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在降低医院感染率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有着重要意义。

(王 超 史庆丰 韩玲样)

环境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是造成医疗相关感染的重要原因,部分病原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以及艰难梭菌等,可在医院干燥表面存活数天至数个月,通过日常接触或污染造成患者的感染。有研究显示,医院环境表面MRSA污染率可高达1%~ 27%,在烧伤病区和外科手术病区表面污染率更高;在有VRE阳性患者病区中,7%~ 29%的环境区域同样会被污染。环境表面病原菌与患者皮肤分布几乎一致,因此环境表面可以说是患者的“第二层”皮肤。

医务人员手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污染的环境表面停留时间过长,接触患者以及必要的检查也会造成污染,从这个角度来看,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等于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因此手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所带来的危害与接触感染或定植患者皮肤几乎一样。

(王 超 史庆丰 韩玲样)

无论是感染者还是定植者将病原菌播散到医疗环境的表面,如未妥善处理,将造成病原微生物在医疗环境表面和患者之间相互传播。

(1) 微生物在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设备中持久存在,若环境表面和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清洁消毒,容易造成传播。有研究显示,上一位患者出院后,没有进行充分消毒的床单元可成为下一位住院患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当上一个患者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如MRSA、VRE、艰难梭菌)。

(2) 被污染的医护人员手在没有进行规范手卫生的时候,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环境表面,造成环境和手部相互污染。

(3) 各种诊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污染周围空气,暴露于这个空气当中的患者和医务人员也会受到影响。

(4) 患者与患者的直接接触造成相互之间传播污染。

保持清洁的环境、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过程、清洁的产品、清洁的设备是“清洁卫生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少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

(王 超 史庆丰 韩玲样)

医疗环境表面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艰难梭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在干燥表面存活数天至数月不等,成为潜在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重要致病源(表4–4)。

表4–4 主要病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病原菌的致病剂量通常与病原菌的毒力因素、感染途径以及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不同的致病菌致病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MRSA只需4个细菌即可感染,艰难梭菌的7个孢子即可致病。

(王 超 史庆丰 韩玲样)

消毒湿巾以无纺布为载体,吸附消毒液或消毒液+表面活性剂,利用对环境表面的擦拭过程释放消毒因子,对环境表面病原微生物实施杀灭。

消毒湿巾与传统的消毒方法(抹布+水桶+消毒液)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

(1) 即拿即用,节省人力,依从性好。不需要花费时间配置溶液、清洗抹布,也不需要清除消毒剂残留,清洁消毒一步完成。

(2) 目前,常用的消毒湿巾主要成分为季铵盐类与低浓度醇类及双胍类的复合配方,与常用的含氯消毒剂相比,具有低腐蚀性、低刺激性,保湿时间比较长(达10分钟),杀菌效果佳,与设备兼容性更好。

(3) 使用消毒湿巾可以杜绝消毒溶液误配事件的发生,并减少清洁和消毒过程中因抹布反复使用并浸于消毒液而造成的交叉污染。

那选择消毒湿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 杀菌谱要有针对性。查看产品的相关检测报告,如该产品的测试结果显示可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只能说明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而不能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所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效。

(2) 湿度能够达到0.6 g/cm2。这意味着湿巾所消毒的面积相对较大。

(3) 材质好。材质不但要手感舒适,更重要的是在释放消毒因子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阻碍,如果材质选择不佳,在擦拭的过程中,容易只留下水而不是消毒因子。

消毒湿巾在欧盟、北美等发达国家已有10余年使用史,效果已得到肯定,消毒湿巾代替传统消毒法将成为环境表面清洁消毒的主要趋势。

(王 超 史庆丰 韩玲样)

“每天查房连续使用听诊器,随身又没带酒精棉球,做手卫生时顺便用手消毒剂擦擦听诊器可以吗?”国内有研究显示,使用手消毒剂和75%乙醇消毒听诊器,均能达到消毒效果。另一项研究表明,手消毒剂应用于体温计、病历夹、呼吸机键盘、吸引器开关等低度危险性物品,消毒效果与含氯消毒剂一样。从工作的便利性来讲,由于手卫生的推广,手消毒剂基本上能做到随手可得,省却了回到治疗室找消毒剂的往返时间,并且不需要配制,简化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是否表明手消毒剂可以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呢?消毒剂按照作用对象不同,分为人用消毒剂和物用消毒剂。人用消毒剂即皮肤黏膜消毒剂,用于活组织和皮肤;物用消毒剂只适用于无生命的物体。在美国,人用消毒剂由食品药品管理局按照药品进行管理,物用消毒剂由环境保护局按照抗菌杀虫剂进行管理;在我国则均按照消毒产品进行管理。两者使用的基本原则是,皮肤消毒剂仅用于皮肤,而不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反之亦然。

我国分别出台了《手消毒剂卫生要求》和《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使用要求》,规定了这两类消毒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使用方法、标签说明书及使用注意事项。就两者杀菌的关键指标来看,悬液杀菌率均达到99.999%,手消毒剂还增加了对真菌的杀灭效果,而且杀菌时间要求更短;再看毒理安全性,手消毒剂无论在刺激性还是毒性方面,都比物表消毒剂更严格;此外,一些手消毒剂含有胍类和季铵盐类杀菌成分,具有一定的持续抑菌时间,与酒精、含氯消毒剂相比是一项优势。但是,手消毒剂并未有物体表面的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实验。再者,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手消毒剂与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如含氯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相比成本更高。因此,不推荐使用手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的消毒。

(陈亚男 卢 珊)

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对易受污染的环境表面,按“由洁到污”的顺序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先擦拭接触相对较少的环境表面,如饮水机、电视机、电视柜、输液架等;再擦拭经常接触的如床旁桌、床头、床尾、床栏、输液座椅等;最后清洗消毒洗手盆、水龙头手柄、地面。拖地时,按照“后退式”方式进行。

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清洁单元是将临近患者区域内的所有环境物表视为一个独立统一的区域,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一个清洁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清洁单元的清洁工作。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输液椅、诊室桌面等属于高频接触表面,由于经常被患者的手频繁接触,可能成为潜在的病原体储菌库,虽然这些表面的微生物通常不会与感染直接相关,但可以通过手的接触在医院内传播。因此,做好输液椅、诊室桌面等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是减少环境微生物导致的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基本措施。

按照被微生物污染引起传播的潜在危险性,输液椅、诊室桌面等选择中、低效消毒剂即可。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能够达到中水平消毒的有75%乙醇,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真菌、亲脂类病毒;能够达到低水平消毒的有季铵盐类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亲脂类病毒,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双长链季铵盐类为中效消毒剂。其他常用到的如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则可以达到高水平消毒,不同的浓度分别适用于结核杆菌、芽孢和病毒污染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杀灭结核杆菌”只是说明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能力,而并不会阻断或预防医院内结核的传播,因为结核不会从环境物表中获得。

化学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产品说明书,要考虑被消毒物品的材质、存在的微生物数量与种类以及环境表面有机物污染状况(即脏污程度)。

(陈亚男 卢 珊)

不锈钢为含铬或镍﹑钛等元素的合金钢,具有光滑硬质、耐腐蚀和不锈的特性。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指出:物体表面的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化学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产品说明书,要考虑被消毒物品的材质、存在的微生物数量与种类以及环境表面有机物污染状况(即脏污程度)。对于低度危险性物品为不锈钢材质者,可供选择的消毒剂种类较多,如75%乙醇、次氯酸钠、季铵盐类、酚醛类、碘伏等。

(陈亚男 覃金爱 卢 珊)

门诊诊查床上最常用的物品有床单、枕套和枕头,一般接触患者的衣服、完整皮肤、头发等部位,属于低度危险物品。更换的通用原则是:在不同的患者之间需要更换,被污染时随时更换。

门诊诊查床不同于病床,通常来说不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仅枕套与患者有直接的接触,且接触时间很短,因此枕套建议可每天更换。对于未使用床单覆盖的皮革类诊疗床需每日擦拭保持清洁,有血液和体液污染时需及时清洁消毒。而对于可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接触时间较长的诊疗床(如按摩室、理疗室、针灸室等)建议床单与枕套(巾)每人更换;对于容易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如妇产科、皮肤科等)诊查床的床单,应严格执行一人一换,或使用一次性床单、垫巾。

(丁 韧 覃金爱 卢 珊)

环境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基本原则是: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1) 对于含小量血液或体液(通常<10 ml)等物质的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如布类、纸类、棉球等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消毒湿巾或75%乙醇棉球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或消毒湿巾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分钟。

(2) 对于被血液、体液(通常>10 ml)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建议采用含有效氯2 000 ~ 5 000 mg/L消毒液的抹布或消毒干巾覆盖污染物上,用覆盖物吸附清除污染物,后采用含有效氯2 000 mg/L消毒液浸泡的抹布或消毒湿巾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分钟。

(陈亚男 卢 珊)

普通门诊诊室内的办公桌、椅子、诊查床、电脑、更衣柜等属于家政卫生表面。通常来说,绝大部分的室内家政卫生表面根据其表面的特点及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需要每天进行清洁;当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清洁和消毒;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特殊诊室则按照相关要求清洁消毒。

尽管医院会制订环境清洁和消毒的制度,但是在日常落实上仍有很多困难,医务人员常常不清楚各种不同的物品由谁负责清洁与消毒。因此,很有必要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医务人员和保洁员各自负责的仪器和环境表面清洁,并确保执行。对于环境物表清洁消毒的频率,需要用危险评估的方法来确定合适的实施策略。

(丁 韧 卢 珊)

是否常规使用化学消毒剂对医院地面和低度危险性物品进行消毒是有争议的。低度危险性环境表面包括床栏、床旁桌、食物器皿、病房家具和地面。

对于地面而言,因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甚微,分别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清洁地板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没有差别,所以只使用清洗剂清洁地板即可。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不管是清洁剂还是消毒剂,都可以使用,因其能够降低微生物数量。但是,地板消毒几小时后,细菌数量会逐渐回升到消毒前的水平。

对于其他物体表面(如床栏、床旁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量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来说,由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手频繁接触,属于高频接触表面,可能会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导致病原菌的传播,因此,应定期进行低水平消毒。

综上所述,按照《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要求,环境表面通常不需要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清洁与消毒管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任何区域的地面或物体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均需进行清洁和消毒。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随着计算机在医院内的广泛使用,键盘已经成为重要的微生物存储地,可检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电脑键盘清洁消毒的方法和频率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研究对比了含2%葡萄糖酸洗必泰的复合型消毒剂(CHG)与含氯消毒产品对电脑键盘消毒效果,结果表明2%CHG对于键盘的清洁度、细菌下降情况、抑菌效果均优于含氯消毒剂。研究最后建议:在普通病房,每天一次使用2%CHG擦拭环境表面可起到防控院内感染的作用;而对于ICU等高危科室,建议每4 ~ 6小时擦拭一次。

另有研究表明,对键盘使用广谱低水平消毒剂擦拭5秒,就可以轻易达到消毒效果,但由于电脑键盘表面不平整、缝隙较多封闭性不佳,直接擦拭不易达到彻底消毒目的,且擦拭难度较大。

因此,对于电脑键盘这类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难以清洁的环境表面(如牙科综合治疗椅控制开关、灯把手、治疗台等)采取屏障保护性覆盖是非常方便简捷和有效的措施。可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有塑料薄膜、铝箔、防水纸等,实行一用一更换。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时,可于每天工作结束后直接取下丢弃;采用键盘膜覆盖时,可在每日工作结束后,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浸泡消毒。此外,条件许可时,可直接选择“可水洗”的密封式键盘。

(陈亚男 覃金爱 卢 珊)

单个拖布、抹布的擦拭面积国内目前没有相关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环境物品的污染程度不同,抹布大小、材质、清洁力不同,很难统一标准。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建议医院使用拖把进行地面清洁时,每使用3间病房或间隔60分钟时应更换拖把头;在清洁大量体液、血液等污染物后应及时更换拖把或拖把头。我国2016年颁布的WS/T 510–2016《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拖布)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图4–6 抹布擦拭物体表面的“S”形走势

抹布擦拭时,按照“S”形走势,勿重复擦拭已经清洁过的区域(图4–6)。当擦拭两个不同的物体表面或抹布变脏时,必须更换抹布,忌反转用另一面擦拭或重新浸泡使用。

(丁 韧 覃金爱 卢 珊)

“一块抹布、一个拖把、一盆水用到底”的情况非常常见,其原因不外乎保洁工具配备不足、保洁人员图省事或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如果将使用后的抹布或拖把重复浸泡,会造成清水、清洁剂、消毒液的二次污染,成为医院环境中细菌的播散源。同时抹布或拖把只浸泡不更换,会导致更为广泛的污染。因此,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抹布或拖把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正确的做法为:清洁工具应满足保洁工作的实际需要,准备足量的清洁抹布和地巾,放入清洁容器中并倒入清洁剂或消毒剂,使用后放入污物桶内,直至清扫结束,将污物桶内所有污染的抹布或地巾集中清洗消毒。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从理论上来讲,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抹布在使用时做到“一用一更换”,用后规范处理,就不需要分区使用、分色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的难度非常大,一块抹布擦到底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患者也常常会有疑问“这块抹布在擦我的床旁桌前还擦了哪些地方”。因此,对清洁工具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目视化管理在保洁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区域的毛巾采用不同的颜色,既可以提醒保洁人员遵循“一用一更换”,也可以让质量管理人员轻松判断保洁工作是否规范,还可以免除患者的疑虑。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中对于清洁工具的使用原则为: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推荐采取清洁用具颜色编码,红色—卫生盥洗室,黄色—患者单元,蓝色—公共区域。英国医疗卫生服务国家清洁规范则要求按照国家患者安全机构(NPSA)下发的国家颜色编码系统作为标准,以确保一致性并提供清晰的指引来保障清洁用具不用于多个区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NPSA颜色编码为:红色—浴室、厕所及其空间内的水池和地面等;蓝色—一般区域,包括病房、各部门、办公室等公共区域,以及公共区域的洗手池等;绿色—餐饮部、病区的膳食相关区域等;黄色—隔离区域。该颜色编码适用的物品范围包括抹布(复用或一次性的)、拖把、水桶、围裙、手套;清理餐饮部的器具。

对于各医院来说,清洁用具的颜色编码既可参照以上指南或规范,也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通常来说,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有红、黄、蓝、绿四种,分别有着不同的含义:红色很醒目,表示禁止、停止、危险等;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绿色提示安全;蓝色为指令标志。按照不同的颜色含义分别对应医院各区域的感染危险度级别,便于保洁人员和管理督查人员记忆。

(陈亚男 卢 珊)

门诊的拖把是否需要分区使用,应根据所使用拖把的类型和处置方式分别对待。

目前很多医疗机构仍在使用头部不可拆卸的拖把,因此,需要按照清洁工具分区使用的原则,并实行颜色标记管理。最简单的做法是在拖把杆上粘贴颜色标识,且储存时也应避免拖把头的交叉污染。采取颜色标记管理时,宜与抹布采用相同的颜色编码,包括保洁工作中所用到的水桶、手套等均宜配套,只能用于相同的区域。如戴红色手套使用红色抹布擦拭卫生间,用红色标记的拖把擦拭卫生间的地面。

若采用扁平脱卸式地巾,并能做到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备用、规范使用时,可不需要采取颜色标记管理。

(陈亚男 卢 珊)

抹布、地巾的清洗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消毒则主要包括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和热力消毒两种。①选择手工清洗、消毒时,先将抹布和地巾分别清洗干净,然后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干燥备用。抹布可用含有效氯250 mg/L消毒液,地巾可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的处理流程。热力消毒要求A0值[A0值是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 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达到600及以上,相当于80℃持续时间10分钟,90℃持续时间1分钟,或93℃持续时间30秒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不论采用手工清洗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还是选择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最终都可达到要求的消毒效果,故分区使用的抹布或地巾可以放在一起清洗、消毒。

(陈亚男 卢 珊)

烘干机是洗涤机械中的一种,一般在织物清洗消毒脱水之后,用热空气来除去织物中的水分,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大型医疗机构大多配备在洗衣房使用,用于织物的干燥处理,与消毒操作不相关,故使用烘干机并不能达到消毒抹布或地巾的目的。

对于抹布、拖布类物品的处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符合热洗涤要求的自动清洗消毒设备进行集中处理,而无须额外进行化学消毒。热洗涤条件要求为:温度75℃,时间>30分钟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分钟或A0值>600[A0值是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图4–7 抹布浸泡桶

而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仍采用手工清洗与化学浸泡消毒的方式。因此,需要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抹布和地巾进行消毒,在清洗干净条件下,抹布采用含有效氯250 mg/L消毒液(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图4–7),拖布、地巾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陈亚男 张辉文 卢 珊)

我国目前尚无规范明确要求病区不能使用地毯、沙发垫等。美国设施指南研究所(FGI)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下属的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的指南中指出:虽然地毯细菌污染高于硬质地板表面,但与医院感染并不相关,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有影响。对于沙发垫等布类装饰或布类家具,虽然分离到病原菌,并没有证据表明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但可以检测到过敏原含量较高。

因此,不建议病房使用地毯、沙发垫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①地毯和布类家具容易藏灰、藏菌、长螨虫,不利于过敏人群。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很难彻底清洁。③地毯或沙发垫的材质不耐热,抗透水性差,容易潮湿,以及其化学物质(如甲醛)等挥发影响医院环境。④在清洁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污染环境。因此,如使用地毯、沙发垫等布类家具,需要在清洁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

(丁 韧 卢 珊)

探望患者,带上一束鲜花或一盆绿色植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可您知道吗,病房内并不建议摆放!

鲜花和干花常常被各种细菌污染,已经明确花瓶中的水频繁被革兰阴性菌包括假单胞菌污染。鲜花和观赏植物可能含有曲霉孢子,能释放到空气中。CDC指南建议,不允许鲜花、干花或盆栽植物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区内。鲜花中的花粉还可能使患者出现过敏。即使收到鲜花的患者自己未过敏或感染,但花粉可能会粘在医务人员的衣服上,带入别的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已明确要求“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普通病房虽然没有相关明文规定,但仍建议不放或少放鲜花、绿色植物等。如有鲜花或绿色植物,其保养应交由不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如果必须由进行患者照护的工作人员照料,则必须戴手套处理,且完成后进行手卫生。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一些医疗机构会设特需病房如VIP病房、加护病房等,以满足不同就诊人群的需求,其内部装修更加注重美观、舒适。但作为病房,可以像家庭那样吊顶或贴墙纸来进行装饰吗?

GB 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医疗用房的地面、踢脚板、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或冲洗,其阴阳角宜做成圆角。《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要求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参照标准,不反对病房吊顶,但原则是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容易清洁、防潮、防霉等要求,吊顶宜采用弧形,不留死角,易于打扫。不建议贴墙纸,因为墙纸容易吸湿,其表面皱痕易储尘,不利于清洁和消毒处理。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病房内的家具一般有床、床头柜、陪护椅、储物柜、电视柜、沙发等,以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诊疗与生活起居基本需要。

2010年美国设施指南研究所(FGI)医院设计指南就提供了病房家具与板材表面设计使用的理想特征,要求其易清洁水洗,耐湿耐用,降噪安全,能够减少真菌污染风险。医院病房人流量大,家具使用频繁,对家具的耐用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病房内的家具宜采用优质的医用洁净板、树脂板、不锈钢等材质,表面光滑、防潮、耐磨、不宜积尘、方便清洁。沙发或陪护椅宜选用皮革面材质产品,不建议使用布艺沙发,虽然其舒适度较好,但不方便清洁消毒。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在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入口处摆放喷洒消毒液的地垫、门把手上缠绕含有消毒液纱布的做法在基层医疗机构至今仍可见到。这种做法早已不再提倡,如杭州市于2009年以市卫生局的名义发文,通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取消这一做法。

迄今为止,尚无证据显示传染病或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内病原体的传播与地面或人员的鞋有关。有研究表明在门诊出入口放置脚踏垫不能有效降低环境微生物的浓度,反而有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消毒剂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品,对环境和人体黏膜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含氯消毒剂洒在地垫上,其有效成分在数十分钟内便挥发了,如遇夏季高温天气,数分钟便失去有效杀菌浓度,使用消毒地垫不仅无效、浪费消毒剂,而且对人体、设备、建筑物及环境有害。

(丁 韧 卢 珊)

一次性鞋套在医院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内镜室、手术室等一些重点部门广泛使用,省去了脱鞋换鞋的麻烦,保持了环境区域的清洁,减少了保洁工作量。

贾建侠等对外科ICU的一项研究发现,穿一次性鞋套对改善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的污染情况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无实际意义,反而不同程度地增加细菌的污染和医院感染发病率。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穿一次性鞋套后,鞋表面积增大,行走时带起的尘埃数增加,同时穿一次性鞋套时还可能导致手部的污染。而国外学者Weightman等研究证明,为减少空气污染,对进出门诊手术室人员没有必要使用鞋套。

取消一次性鞋套,不仅可以减少手部污染的概率,还减少了使用科室对外来人员穿脱鞋套的管理工作,降低了成本支出。目前已经有不少医院取消了一次鞋套的使用,而是通过加强地面保洁频次来保证医院环境的清洁。

WS/T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已经明确:医务人员和探视者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综上所述,从预防医院感染角度来讲,不需要使用一次性鞋套;从环境保洁来讲,可结合当地外部环境清洁度考虑是否使用鞋套。当来访者较多或鞋子较脏时,在进入某些特定的、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科室可考虑临时性使用一次性鞋套或黏性地垫。

(丁 韧 张辉文 卢 珊)

清洁的频率取决于环境、污染程度和患病人群的易感性,如普通儿科或肿瘤诊室应增加清洁频率(可每日若干次),而成人内科诊室可减少清洁频率(可每日1次)。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频次及标准可参考表4—5。

表4–5 不同等级的风险区域的日常清洁与消毒频次及标准

注:①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做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②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③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导管室、洁净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④任何区域、地面或物体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均需先用吸湿材料(纸巾/布类)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丁 韧 卢 珊)

保洁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应避免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 培训内容:根据保洁人员的工作内容来确定,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①保洁人员职责、保洁工作内容及清扫频次、保洁管理要求与原则、新理念、新方法等。②保洁用具的规范放置与正确的清洗、消毒、存放、使用方法等。③工作中的着装要求、手卫生知识、手套和口罩的正确使用。④医院环境、地面、物体表面的保洁方法、保洁完成后应达到的标准以及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等。⑤医疗废物的危害和分类处置要求、针刺伤的处理与报告等。

(2) 培训方式与频次:可采用互动式教学、看图片与视频、实物讲解、实际工作中进行提问与演示、老员工带教新员工、优秀保洁员现身说法等各种形式。有条件的话,可运用新技术如荧光标记法、ATP法等对保洁质量进行可视化、快速的现场评价与反馈,能够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次数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注重不断强化学习。

(3) 职责归属: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病区医院管理小组、医院后勤保障人员、保洁管理人员等均有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的职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定期对其进行考核。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医院保洁工作不到位,竟然不是因为缺少培训,而是工作流程不顺畅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肯定和表扬。这也提醒我们,保洁培训需要重视人文关怀。

(丁 韧 卢 珊 刘 滨)

有效的清洁可以达到低水平消毒的效果,但是许多基层医院并不重视环境清洁。因此,对保洁质量进行监管是环境感染控制的重点。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目测法、嗅觉法和擦抹法。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更能直观、快速地评价保洁质量,并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保洁质量评价的方法有以下类型。

(1) 目测法:采用统一的现场检查表格,目测抽查区域、房间的物体表面、墙面(角)是否有灰尘、杂物、污垢、碎屑、蜘蛛网等。

(2) 嗅觉法:对一些特殊的区域,嗅觉监测是否有异味存在,如公共厕所内是否可嗅到氨气等异味。

(3) 擦抹法:检查者可戴白色手套或用清洁纱布等,对抽查的区域、房间的物品表面等处进行擦抹,检查是否有积尘。

(4) 化学法:①荧光标记法:在保洁人员进行保洁工作前,预先使用荧光笔在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标记,清洁工作完成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②荧光粉迹法:在保洁人员进行保洁工作前,预先将荧光粉撒在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保洁工作完成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③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

(5) 微生物法:采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评价保洁效果。

(丁 韧 卢 珊)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367–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1986—201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4–301.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28235–201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 3 ] 阚飞,陈岩.加强保洁公司监管和人员培训防止医院感染发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0):169.

[ 4 ] Bernstein D A, Salsgiver E, Simon M S, et al. Understanding barriers to optimal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in hospitals: a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workers[J].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16, 37(12): 1–4.

[ 5 ]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EB/OL]. (2016–12–27)2017–01–20] http://www.nhfpc.gov.cn/ewebeditor/uploadfi le/2017/01/20170119150706183.pdf.

[ 7 ] Wiemken T L, Curran D R, Pacholski E B, et al. The value of ready-to-use disinfectant wipes: compliance, employee time, and costs[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14, 42(3): 329–3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