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马克学说的基本要点

拉马克学说的基本要点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马克制作一张生物从低级向高级的发生图来表示,亦可视为动物系统树。拉马克认为,这是最高造物主赐予的,即最高造物主赋予自然以形成逐步向上发展的动力。拉马克认为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拉马克以获得性遗传为基础的进化论主张生物进化,物种可变,环境影响遗传,从当时的科学水平对生物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拉马克学说的基本要点_生命起源与演化

三、拉马克学说的基本要点

拉马克的进化论思想,后人称之于拉马克学说。我国生物学家方崇熙曾撰著《拉马克学说》一书(1955)作过介绍。当时我国学者对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法则”颇有争议而对“内在向上发展动力观”持否定态度。本书将给予肯定的全面阐述。

1.生物进化的等级观念

拉马克在他的《动物的哲学》中写道:“如果自然是逐渐地产生出它的产物,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想,自然不论在动物界或植物界中,作为产物的开端当然只是简单的生物,体制最复杂的生物是最后才造成的。”拉马克制作一张生物从低级向高级的发生图来表示,亦可视为动物系统树。他认为动物界有两个不同起源,分别从滴虫和蠕虫开始,向放射虫类、水螅类、环虫、蔓脚虫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进化。无脊椎动物向有脊椎动物进化,先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再分别向鸟类和哺乳动物发展。人类则起源于某种类人猿,而处于最高级的一类。

拉马克重视生物类群的划分,即等级观念,他否认物种的真实性,因为它是在连续不断变化的,但在讨论生物群类时还是认为物种的相对稳定性的存在,这就有别于林奈物种独立不变论。拉马克认为生物经过漫长时间所产生的一切动物和植物,从简单到复杂构成了连续的阶梯式的上升现象,即形成了真实的生物等级。他把动物(无脊椎和有脊椎动物)划分成14纲,又根据这些纲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能力的相似性程度划分成六个等级(相当于门),尽管这些分类不够准确,但已显示出他的进化思想和分类观念。

所以,拉马克写着:“我们可以确信地说,生物的每一个界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多阶级的序列,在这序列上按照有机体系列复杂的程度配列着各个主要类群,并按照各种物体的关系安置着各种物体(即物种)。这个序列无论动物界或植物界都从简单的生物起源,到最完备的生物为止。”

2.拉马克学说的内在向上倾向动力

拉马克学说的进化动力有两种:一种是生物天生地具有向上发展的内在倾向,另一种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就产生了著名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法则。现在我们要问的是:生物这种内在向上发展倾向是怎样来的呢?拉马克认为,这是最高造物主赐予的,即最高造物主赋予自然以形成逐步向上发展的动力。我们怎样理解拉马克在著作中所提到的造物者,它是一种神奇的伟大的自然力量或是上帝旨意?所以,有人认为拉马克这种目的论,自然神秘的生物等级理论表现了他的哲学观是二元的。这是否与当时的哲学思想与社会环境有关?但从拉马克学说全部内容和观点看,应该说拉马克的造物主跟圣经宗教上所讲的造物主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探讨生物进化的一种内在动力的创导者。

依拉马克看来,生物生来就有一种内在的冲动、内在的要求,以达到体质的完善化。这就是说,生物体制的完善化是由生物内部追求完善化的结果,譬如孔雀开屏则是性选择的一种产物,也有内在的生物意识作用。过去,人们把目的论视为一种唯心主义。关于拉马克的生物天生的内在进化动力观本书给予支持,提出了应有的探讨。

3.“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法则

对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演化机制,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而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条重要法则。拉马克认为环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两种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对于植物和低等动物而言,环境条件能给予直接影响,首先引起生理机能的相应改变,然后由机能的改变引起形态构造的相应改变。另一种是对于高等动物而言,外界条件的变化会引起行为、习性的改变,使某些器官加强活动而得到发展,若器官减少活动而趋于退化。这就是“用进废退”之表现。

img16

图3-2 长颈鹿

拉马克认为某种生物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的适应变异叫获得性,它可以在后代中加强和遗传,叫获得性遗传。例如,长颈鹿原先生长在非洲干旱地区,那里青草很少,只好吃树上的叶子,低的叶子吃光了又吃高的叶子,因而不得不用力伸长颈部,伸长肢体,经过许多世代适应,长颈鹿朝同一方向发展,最后形成为现代的长颈鹿。这些就是拉马克“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的典型例子。图3-2为长颈鹿。

拉马克以获得性遗传为基础的进化论主张生物进化,物种可变,环境影响遗传,从当时的科学水平对生物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解释。达尔文接受了环境的主导作用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具高度和概括的自然选择学说。然而,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所产生的新拉马克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对获得性遗传法则是否正确引起激烈争论,各派只强调了环境因子与遗传因子,否定对方,现在看来都是片面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