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信有治疗乙肝的经验

周信有治疗乙肝的经验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法有清除病因、抑制肝炎病毒和促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的作用。周老应用这一基本方治疗乙肝,并不等于就不讲究中医辨证论治了。根据周老长期的临床经验,治疗乙型肝炎如单纯从病原学观点,选用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苦寒药组方治疗,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周老将本方用于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

周信有,男,山东省烟台人,甘肃中医学院教授,从事医、教、研近60年。1960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任教,是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内经》教学,对《内经》理论研究颇深,是该学科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出版著作有《内经讲义》《内经类要》《内经精义》《决生死秘要》《中医内科急症证治》《老年保健》《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等。

周信有教授治疗乙肝的经验方: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苦参20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茯苓9克。水煎服。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3丸。若转氨酶升高,可服五味子粉2.5克,日服3次。

方中以柴胡调达肝气;茵陈、板蓝根、苦参、茯苓清热利湿,抑制病毒;当归、丹参、莪术养血调肝、活血祛瘀,防止肝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生,以防止肝病的发展,并促使肝病恢复;党参、白术、黄芪、女贞子、五味子为扶正补虚之品,女贞子、五味子补益肝肾,促使肝功能的恢复,其中五味子酸敛入肝,降酶作用很好。上方配伍,全面兼顾,整体调节。

周老根据多年的临床体会,认为乙肝病机主要是以湿、热、虚、瘀为主,虚实夹杂。湿热夹毒、邪毒留恋,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存在,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正虚是发病的重要病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因而我认为对本病治疗,不外清解、补虚、祛瘀三法,并且三法要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基本处方,再按证型的不同,各有侧重,灵活掌握。在治疗上任何仅用一方一法,不考虑复方多发、综合运用、整体调节的原则,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三法综合运用,在症状改善和实验检查上,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这不是简单的理论推理,而是验之于临床,确实有效。最开始的时候,周老没有过多地考虑虚损的因素,后来加进来一些党参、黄芪等补益药物,患者立刻大变样。这些综合作用是通过中药复方制剂的整体调节而起作用的,这也是运用中药治疗乙肝的一大优势。

清解祛邪是针对湿热邪毒而治。此法有清除病因、抑制肝炎病毒和促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的作用。另外,通过清热解毒还可以减轻肝实质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和促进肝细胞修复与再生,进而使血清转氨酶恢复正常。

活血化瘀目的是针对“瘀”而施治。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活血化瘀具有扩张肝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改善肝微循环和抑制肝纤维化等多方面作用,从而防止肝细胞的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以及软缩脾、降低门静脉高压的作用,所以活血化瘀是治疗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重要方法,这一点大家都已达成共识。

周老对活血化瘀药,主张轻、重药并用。轻药是以当归和丹参为主,重药以莪术、三棱、水蛭为主。特别是水蛭,不仅能祛瘀消癥,还能通利水道,临床多用于瘀水互结引起的水液潴留病证,如肝硬化腹水、心衰水肿和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等。据周老观察,水蛭利水消肿的作用优于其他中药,虽然利水效果比西药慢一些,但效果稳定可靠,无不良反应。水蛭是活血化瘀的重药,有祛瘀消癥、软肝缩脾的作用,能够抗肝纤维化和预防肝硬化。水蛭一般是晒干研粉,装入胶囊吞服,每次2.5克,每日2~3次。且水蛭不宜加热焙干或煎服,易破坏有效成分。

补虚扶正的目的是增强正气和提高免疫功能。根据中医学“肝病传脾”“乙癸同源”的理论,肝病补虚当以培补脾肾为主。脾肾为气化之源,补益脾肾不仅可以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和机体抗病能力,而且亦能促进病毒的清除和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滴度下降。

周老应用这一基本方治疗乙肝,并不等于就不讲究中医辨证论治了。对于乙肝的分型,周老也是有考虑的,他习惯将乙肝分为湿热未尽型、肝郁脾虚型、气阴两虚型和虚瘀癥积型4种。

各型肝炎的症状和病理特点,除一般皆表现胁痛(肝病位在胁)和由肝及脾、肝强脾弱所出现的纳差、疲乏等共有症状外。湿热未尽型突出的是“湿热蕴结”,显示出一种病情活动的现象。此型既可见于慢性迁延性肝炎,亦可见于慢性活动型肝炎。

虚瘀癥积型是4型中最严重的1型,此型突出的是“虚”与“瘀”交互出现,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特点。

周老的体会是,尽管证型各异,但都属于“肝系疾病”,因此四型之间虽各有轻重,但湿毒留恋贯穿于乙肝疾病的全过程,为4型所共有。而湿、热、虚、瘀的病理变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形成乙型肝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病理变化特点,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遣方用药时必须将清解、补虚和祛瘀3种方法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在此基础上,再按证型的不同,各有侧重,灵活掌握。在治疗上,仅用一方一法,必然会带来某种局限性,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周老也主张根据证型不同随症加减,只是在经验方的基础上加减。

如有湿热证候或淤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虚羸严重的,如偏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等;偏阴虚,酌加生地黄、枸杞子等。

根据周老长期的临床经验,治疗乙型肝炎如单纯从病原学观点,选用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苦寒药组方治疗,往往效果不够理想。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肝、脾、肾之品,不论证候表现、肝功化验和免疫指标,一般都能够得到相应改善。对于肝硬化腹水,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药物的基础上,尚须加行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

另外,肝硬化腹水潴留,也是“虚”“瘀”互为因果而致。这也体现了虚与瘀的辨证关系。

周老还根据这个方子开发研制出了新药“舒肝消积丸”。经过多年长期的临床观察,服用该药2个月至1年,症状大多消失或好转,肝、脾不同程度地回缩或变软,肝功能一般也能够恢复或显著好转,该药亦有抑制乙肝病毒和促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或滴度下降的作用。药理实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都是有数据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9.33%,舒肝消积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5%。

周信有教授治疗肝硬化的经验方:柴胡9克,茵陈20克,丹参20克,莪术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20克,炙黄芪20克,淫羊藿20克,醋鳖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猪苓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分3次服。

周老将本方用于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所出现的水肿臌胀、肝脾肿大。肝病虚损严重,肝功能障碍,絮浊试验和血清蛋白电泳试验异常,可加培补脾肾之品,白术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贞子20克、鹿角胶9克(烊化)。经临床实践证明,重用扶正培本、补益脾肾之品,症状、肝功化验及免疫指标都能得到相应改善,说明扶正补虚是降絮浊和提高血清蛋白的关键。当然,虚与瘀是互为因果的,肝病虚损严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环障碍,又能因虚致瘀,导致肝脾肿大,形成癥积肿块。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尚需重用活血祛瘀之品。对此我们一般是轻、重药并重,加重丹参、赤芍、莪术等药之剂量。补虚与祛瘀多是综合运用,不过有时有所侧重罢了。

病案举例:李某,男,33岁,电厂职工。1986年4月诊断为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曾两次因病情恶化出现腹水、吐血而住院抢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进某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病情未见好转。患者精神负担沉重、生活无望、焦苦万分,于1988年4月25日出院来诊。出院时化验,表面抗原1:128,黄疸指数17单位,麝香草酚浊度21单位,硫酸锌浊度20.4单位,麝香草酚絮状试验(++++),血清总蛋白62g/L,白蛋白26g/L,球蛋白36 g/L,谷丙转氨酶325U/L,血小板计数38×109/L。症见:两胁痛、胁下癥积(肝脾肿大)、触痛、腹胀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肿、纳呆、面色黧黑、牙龈出血、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弦涩,诊系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危急。中医辨证为虚瘀交错、血瘀肝硬、脾肾两虚、水津不化、水邪潴留,拟培补脾肾、袪瘀化癥、利水消肿之法。治用舒肝消积丸,并联合服用周教授的经验方,稍施加减,连续服用丸药、汤药3个月,腹胀腹水消除,诸症悉减,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药治疗半年余,于1989年3月6日化验,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滴度为弱阳性外,肝功能、蛋白电泳和血小板计数已完全恢复正常,脾肿大已回缩,诸症悉除,身体无任何不适。现已上班正常工作。

[参考自:张毅,李金田. 周信有教授辨治乙型肝炎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J]. 云南中医杂志,2006,27(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