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天中的动静交替方式

一天中的动静交替方式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某人每天于固定时间,例如6点起床,那么体内的这些生理指标便会在起床前就预先加快,提高了预见性,从而适应性也增加,起床后更易完成各种生物钟由慢到快的过度。这种动力定型也是动静商实质性的要求,除了动、静有度外,还要动、静有时,即每天于固定时间动或静,像达尔文所说的那样,像钟表一样,到什么时候便有什么行为。定时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健康、长寿。

生物钟养生系统告诉我们,定时养生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每天定时地动、定时地静,体内生物钟在固定时间不断重复下,便有了适应性和预见性,每到该动、该静的那个固定的时间,体内已做好了准备。例如:定时觉醒和起床,体内的体温会升高(升高0.5℃,由36.5℃升至37℃),血压也上升(约上升20%),脉搏、心跳也加快(约加快20%),呼吸频率也增加了(由16次/分钟增至20~24次/分钟),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觉醒及起床这一动作的。若某人每天于固定时间,例如6点起床,那么体内的这些生理指标便会在起床前就预先加快,提高了预见性,从而适应性也增加,起床后更易完成各种生物钟由慢到快的过度。从而提高了身体内各层次的有序性、和谐性与协调性,为健康以及长寿打下基础。这种动力定型也是动静商实质性的要求,除了动、静有度外,还要动、静有时,即每天于固定时间动或静,像达尔文所说的那样,像钟表一样,到什么时候便有什么行为。据说歌德每天傍晚像钟表那样准时的定时外出散步,他的定时出现,周围的居民可用来对表。马克思说过:节奏的力量最伟大,生命具有节奏性,我们的行为与之同步、合拍,便会形成动力定型。我们知道,习惯决定命运,也决定健康,而习惯的基础便是动力定型。

附带说一下,这里我们强调了“定时”的重要。定时确实会给我们带来健康、长寿。但这里的“定时”又是相对的,定时习惯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例如,不少人年轻时的作息习惯是夜晚型(猫头鹰型),总是晚睡晚起,而到了老年,会变成“清晨型”(百灵鸟型),又早睡早起了,青年、老年当时的定时都是有利的,即随年龄而进行的调整是有利的。有时,这种改变甚至也会在一年中发生,如冬、夏季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不管如何,一种“定时”总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是几天一变的。

WHO指出,21世纪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生活方式病,一般都把“生活方式”病理解为不抽烟,少喝酒,睡懒觉,不吃早餐;以及不良嗜好等。其实,生活方式的范围很广,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好有坏,需要甄别,好的要发扬光大,不好的就要改正,不让它积累为害。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的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是生活方式最核心的内容,但对其给予重视的人还不多,应引起我国人民足够的重视。瑞典人一直十分重视工作、生活的有张有弛。我们知道,瑞典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民族之一,据2003年最新统计资料,该国的平均寿命已达81.4岁(女)和76.3岁(男),他们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林木资源丰富,有“森林之国”的美称,还有优越的医保制度,“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已成为国民的共识。但更重要的则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张弛有度,文明高度发达的瑞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还没有欧洲其他国家大,他们生活潇洒轻松,有张有弛,“最大限度地珍惜生命,尽情享受人生”是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

还要说明一下,在一天中动、静时间各半是怎样算出来的。每个人在一天中的动静交替方式都不相同,有的人动的时间多一些,有的人静的时间多一些;即使有些人一天中动、静的时间近于各占一半,但怎样交替和分配也各不相同,根据数年来的调查访问,并与文献及现代研究相对照以及受访者的自我感觉,认为在宏观上应以动、静各半为好。就一般情况而论;在一天中,睡眠7~8小时,午睡1小时左右(提倡短时午睡但不必强求每人午睡),另有3~4个小时是零星的静,有的是必须的;有的则应主动进行,“匆忙族”静得不够,就应主动地静一会,“过逸族”又静得多了,要主动地增加动的时间。至于动、静的方式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实质上起到动或静的作用就行了。一天中除了睡眠外的时间为动、静所分割,体现了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建立了动静商概念后,便可主动、自觉地补上自己所缺的那部分,倘若你的动静时间已基本上为1∶1,那么,你的动、静质量又如何呢?动静商是既要求量,也要求质的,试试看!在你身上是否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