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易激惹综合征

肠易激惹综合征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种肠道功能失调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统一使用“肠易激惹综合征”这一病名,以避免诊断的混乱。肠易激惹综合征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结肠发生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大概可归为两类:一是消化道局部因素,如饮食、感染、炎症等。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种肠道(主要是结肠)功能失调性疾病。由于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病情迁延反复,治疗困难,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此病以前的诊断用语比较混乱,曾称为:激惹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结肠激惹综合征、肠道神经官能症、胃肠道功能紊乱、肠痉挛和功能性肠病等。近年来我国学者倡导统一使用“肠易激惹综合征”这一病名,以避免诊断的混乱。

肠易激惹综合征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据调查,我国在普通人群中约1/3的人有与本病相关的症状,我国城市的患病率为10.5%,真可说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了。本病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患者城市多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约2∶1),青壮年多于老年人。

【病因病理】

肠易激惹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结肠(也有少数是小肠)发生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大概可归为两类:一是消化道局部因素,如饮食、感染、炎症等。据调查发现,人在患痢疾、急性肠炎、受凉或是吃冷食后,比没有这些因素的人更容易患病。二是精神心理因素。该病易受精神情绪的影响,如果仔细询问患者,会发现很多病人发病都与紧张激动等情绪有关。半数以上患者有“恐病症”,尤其是“恐癌症”。临床还发现,父母患病,儿女也患病者屡见不鲜,在同一家庭中可有多人罹患,由此可见本病与遗传也有关。也有人对20多种食物分别进行观察,发现酸性水果、新鲜色拉、香料、酒类、辣椒和浓咖啡,是引起本病腹痛的主要原因。另外,环境刺激、工作量骤增、经济负担加重、亲人故去、人际关系不顺和家庭纠纷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

1.腹痛型 多为胀痛或不适,也可有短暂剧痛,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2.腹泻与便秘型 腹泻型者粪便呈糊状或稀便,并有大量黏液,一日数次,常于早晨或后半夜发生(俗称黎明泻或五更泻),腹泻时无腹痛。便秘型可数日无大便,排便时有痉挛性腹痛,可排出坚硬如卵石或羊粪球样粪便,这两种形式常交替出现。

3.餐后腹痛型 腹痛发生在进食后,不能被排便或排气所缓解。

4.其他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患者还可能有腹胀、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窝部烧灼感、轻度吞咽困难、情绪不佳(焦虑、紧张或抑郁)、失眠、疲惫、胸闷、气短、心悸、手足出汗、头面部发热、头晕和无端生气等症状。

【诊断】

肠易激惹综合征虽然临床症状很多,但实验室检查(结肠镜和钡灌肠等),却很难发现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因此有人将它形容为“查不出病变的肠病”。

目前,我国实行国际上肠易激惹综合征普遍采用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如果出现下述表现,提示病人患了此病:

1.腹部不适或腹痛 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累计有12周(连续或不连续)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中的2项:

(1)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缓解。

(2)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并伴有排便次数改变。

(3)腹部不适或腹痛发生并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

2.症状支持

(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大于3次或每周排便少于3次)。

(2)粪便性状异常(硬便或水样便)。

(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

(4)黏液便、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在出现上述症状时,缺乏可以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

【防治措施】

解除患者的顾虑(如恐癌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是治疗最重要的一步。寻找诱发因素(如饮食因素、某些应激事件等)并设法予以祛除,听从医师有关膳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有助缓解症状。如有失眠和焦虑情况,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用镇静剂;症状明显者,可使用药物治疗:

1.解痉剂 腹痛可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普鲁苯辛、东莨菪碱等,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相对特异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匹维溴胺也可选用。

2.止泻药 腹泻可选用洛派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但注意便秘、腹胀的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吸附剂。

3.导泻药 便秘者可以使用温和的轻泻剂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容积形成药,如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维素,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烯乙二醇、乳果糖或山梨醇。

4.促动力药 替加色罗对改善便秘、腹痛、腹胀有效,适用于便秘型患者。

5.抗抑郁药 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特别伴有较明显精神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治疗该病时剂量可比抗抑郁症治疗量小。

6.中药和益生菌 以舒肝理气、健脾化湿、调理脾胃为主,可用柴胡疏肝饮、四逆散、参苓白术散和附子理中丸等。以有益菌祛除致病菌的生理治疗,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目前常用的有两大类:活菌制剂如培菲康、丽珠肠乐、米雅等;死菌制剂如乳酸菌素。对症状严重而顽固的患者,在经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后可用心理治疗,如认知治疗、催眠治疗、生物反馈等。

(杨汉勤 余中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