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姜加什么外敷祛风寒湿

生姜加什么外敷祛风寒湿

时间:2022-0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及对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有效预防,本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风湿性关节炎其特点是游走性和多发性关节疼痛,以大关节受累为主,偶见累及小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及功能障碍。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为风、寒、湿三邪痹阻关节、经络所致,当以疏风散寒,行气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生姜治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及对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有效预防,本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风湿性关节炎其特点是游走性和多发性关节疼痛,以大关节受累为主,偶见累及小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痛、热及功能障碍。急性期过后,功能可完全恢复,不遗留畸形。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为风、寒、湿三邪痹阻关节、经络所致,当以疏风散寒,行气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生姜治疗方。

(一)中成药治疗方

1. 二十八味槟榔

【组方】 槟榔100g,蒲桃40g,石榴子80g,大托叶云实40g,肉桂40g,芒果核40g,荜茇30g,刀豆50g,豆蔻30g,金礞石20g,干姜50g,螃蟹20g,诃子100g,蒺藜50g,菥子50g,姜黄50g,波棱瓜子20g,渣驯膏50g,圆柏膏60g,绿绒蒿50g,巴夏嘎50g,小檗皮50g,冬葵50g,甘青青兰50g,紫草茸50g,藏茜草50g,山矾叶50g,麝香1g。

【制法】 将以上28味,除麝香、渣驯膏外,其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麝香、渣驯膏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口服:每次4~5丸,2~3/d。

【功用】 温肾,通淋。适用于寒性腰髋关节痛及脓血尿,睾丸肿胀等。

2. 风湿酒

【组方】 桑皮80g,制川乌12g,熟地黄80g,细辛8g,马尾松子树根80g,活血藤32g,淫羊藿80g,石南藤32g,侧柏叶48g,麻黄32g,皮子药48g,续断32g,桂枝32g,苍术24g,茄根32g,独活16g,秤钩风32g,川牛膝16g,白术32g,秦艽16g,附子24g,干姜16g,杜仲16g,甘草16g,防风16g,地枫皮16g,枳壳16g,狗脊16g,木瓜8g。

【制法】 将以上29味,用白酒浸渍,即得。口服:每次15~20g,2/d。

【功用】 祛风燥湿,通经活络。适用于四肢麻木,腰膝酸软,风湿关节疼痛。

3. 关节克痹丸

【组方】 制川乌75g,虎杖313g,制草乌75g,黄芩313g,独活156g,秦艽313g,片姜黄156g,苍术938g,麻黄156g,薏苡仁938g,牛膝313g,海桐皮438g,桑枝625g,桂枝313g,生姜1 000g。

【制法】 将以上15味,取海桐皮、桑枝、生姜加水煎煮2次,滤过,浓缩备用;余药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适量混匀,用药汁泛成丸,干燥,活性炭为衣,打光,即得。口服:每次8丸,2/d。

【功用】 祛风散寒、活络止痛。适用于关节炎、四肢酸痛、伸展不利。

4. 驱风蛇酒

【组方】 蛇肉1 500g,当归10g,宽筋藤13g,秦艽13g,走马胎13g,黄芪10g,川芎10g,白芍13g,白芷10g,党参19g,续断10g,远志12g,菟丝子19g,杜仲19g,枸杞子25g,菊花10g,熟地黄13g,干姜13g,威灵仙25g,独活6.2g,五加皮13g,牛膝13g,龙眼肉200g,陈皮5g,酸枣仁10g,大枣400g。

【制法】 将以上26味,蛇肉用白酒适量润透,蒸熟,冷却后,置容器中,加50度白酒密闭浸泡90d;其余各药置容器中,加40度白酒密闭浸泡45~55d;合并浸液,加入香精适量,搅匀,滤过,即得。口服:每次30~60ml,3/d;外用,将酒烫热擦患处。

【功用】 驱风祛湿,活络强筋骨。适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麻木不舒。

5. 追风药酒

【组方】 制川乌375g,防风375g,炮姜375g,陈皮375g,甘草375g,当归375g,制草乌375g。

【制法】 以上7味,酌予碎断,装入布袋,置容器内,加入白酒密闭浸泡30~40d,每天搅拌1次,取出布袋压榨,榨出液澄清后与浸液合并,加蔗糖搅拌使溶解,密闭,静置15d以上,滤过,即得。口服:每次10~15ml,2/d。

【功用】 活血疏风,散寒和脾。适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6.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组方】 丁公藤、桂枝、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等。

【制法】 将以上诸药,加白酒密封,浸泡即成。口服:每次10~15ml,2~3/d。外用:擦干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功用】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扑损伤。

(二)饮食治疗方

1. 附片羊肉汤

【组方】 附片15g,当归、生姜各30g,羊肉150g,食盐适量。

【制法】 将生姜切片,当归、附片布包,羊肉洗净,切块,加清水适量同炖至肉汤无麻味时止,去药包,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功用】 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的痹证等。

2. 杜仲浸酒

【组方】 杜仲、蛇床子、当归、川芎、炮干姜,秦艽、炮附子,石斛,肉桂心、细辛,炒川椒,防风,独活各60g,白酒3kg。

【制法】 将诸药细锉,布包,置入白酒中浸泡1周后饮用,20~40ml/d。

【功用】 补肝肾,祛风湿。适用于痹证疼痛。

3. 牛膝酒

【组方】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风、肉桂、独活,丹参各60g,五加皮250g,薏苡仁30g,炒火麻仁15g,麦冬、石斛、杜仲、炮附子、地骨皮、炮干姜各45g,白酒1 000ml。

【制法】 将诸药置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周后饮用,20~30ml/d。

【功用】 补肾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湿痹。

4. 摄风酒

【组方】 寻风藤、三角尖、青藤根、石薜苈各30g,五加皮、生姜各45g,虎胫骨(代)、青木香、威灵仙、川续断、当归、乳香、羌活、北细辛、石楠叶各8g,乌药、苍术、防风、甘草、苏木各15g,骨碎补20g,川乌4g,白酒3 000ml。

【制法】 将上药锉碎,纱布包后置入白酒中密封浸泡1周后饮用,30~50ml/d。

【功用】 散寒除湿通络,适用于白虎历节,痹证疼痛。

5. 乌头粥

【组方】 制乌头5g,大米100g,生姜3片,蜂蜜适量。

【制法】 将乌头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min,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蜂蜜、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乌头1g,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蜂蜜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3~5d。

【功用】 祛湿散寒,通利关节,温经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等。

6. 乌头苡仁粥

【组方】 制乌头5g,薏苡仁100g,生姜3片,蜂蜜适量。

【制法】 将乌头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加薏苡仁煮粥,待沸时调入蜂蜜、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乌头1g,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蜂蜜同入薏苡仁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3~5d。

【功用】 祛湿散寒,通利关节,温经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等。

7. 二乌生姜粥

【组方】 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大米100g,生姜3片,蜂蜜适量。

【制法】 将制川乌、制草乌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min,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蜂蜜、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制制川乌、制草乌1g,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蜂蜜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3~5d。

【功用】 祛湿散寒,通利关节,温经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等。

8. 陆抗膏

【组方】 牛髓、羊脂各200ml,白蜜、姜汁、牛酥各300ml。

【制法】 将牛髓、羊脂、白蜜、姜汁、牛酥同入锅中,文火浓缩成膏即成。每次30ml,3/d,加温黄酒适量调匀饮服。

【功用】 补虚疗损。适用于劳损风湿。

(三)内服方

1. 三痹汤

【组方】 川续断30g,杜仲30g,防风30g,肉桂心30g,细辛30g,人参30g,白茯苓30g,当归30g,白芍药30g,甘草30g,秦艽15g,生地黄15g,川芎15g,川独活15g,黄芪30g,川牛膝30g。

【制法】 将诸药择净,共研细末,每次15g,3/d,用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送服。

【功用】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适用于风寒湿痹,手足拘挛,下肢疼痛,寒冷沉重,或足胫有轻微水肿。

2. 古圣散

【组方】 漏芦、地龙各等量。

【制法】 将2药择净,共研为末。另用生姜60g捣汁,加入蜂蜜90g,同煎沸后,加黄酒适量,收存待用。服药时,取药末6g,以收存的姜蜜液煨温后送下,2/d。

【功用】 清热通络。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

3. 防己黄芪汤

【组方】 防己30g,黄芪66g,白术24g,炙甘草15g。

【制法】 将诸药择净,共研细末,每次15g,2/d,用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送服。

【功用】 补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关节风湿微肿。

4. 乌沉汤

【组方】 乌药100g,沉香50g,人参3g,甘草4g。

【制法】 将诸药择净,研细,每次3g,3/d,空腹姜盐汤送服。

【功用】 祛风除湿。适用于风湿麻痹。

5. 灵脂乌头丸

【组方】 五灵脂60g,没药、乳香各15g,制川乌45g。

【制法】 将诸药择净,焙干,研细,滴水为丸。每次9g,3/d,生姜温酒送服,连续5d。

【功用】 温阳除湿,活血通络。适用于手足冷麻。

6. 灵脂白及丸

【组方】 五灵脂、白及各30g,没药、乳香各9g。

【制法】 将诸药择净,焙干,研细。每次9g,3/d,生姜温酒送服。

【功用】 活血通络。适用于手足麻木肿痛。

7.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方】 黄芪10g,桂枝10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5个,羌活10g,独活10g。

【制法】 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水煎取汁,分3次饮服,每日1剂。

【功用】 祛风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关节、肌肉疼痛。

8. 炮甲全蝎汤

【组方】 炮穿山甲(代)10g,全蝎11条,生姜3片,葱白2根。

【制法】 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黄酒适量饮服,每日1剂。

【功用】 活血通络,化瘀止痛。适用于浑身上下疼痛或臂胁疼痛。

9. 桂枝附片汤

【组方】 桂枝9g,生姜9g,大枣3个,炙甘草6g,附片6g。

【制法】 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黄酒适量饮服,每日1剂。

【功用】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适用于风寒湿痹,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等。

10. 白术附片汤

【组方】 白术6g,炮附片10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6个。

【制法】 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黄酒适量饮服,每日1剂。

【功用】 祛风除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身体疼痛等。

11. 风引汤

【组方】 麻黄、石膏、独活、茯苓各6g,吴茱萸、秦艽、细辛、肉桂心、人参、防风、川芎、防己、甘草各3g,干姜5g,白术9g,苦杏仁6个,附子3g。

【制法】 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片刻,水煎取汁,加黄酒适量饮服,每日1剂。

【功用】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适用于两脚痛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12. 枸杞子汤

【组方】 枸杞子30g,海桐皮30g,白芷30g,苦参30g,防风30g,甘草30g,麻黄30g,牛膝30g,肉桂15g,酸枣仁15g。

【制法】 将诸药择净,研细备用。每次9g,加生姜3片,水煎取汁饮服,3/d。

【功用】 疏风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遍身筋脉抽掣疼痛,四肢无力。

13. 附子麻黄汤

【组方】 炮附片、麻黄、白术、干姜、炙甘草、人参各等量

【制法】 将上药择净,研细备用。每次9g,水煎服,3/d。

【功用】 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痹,腰背强急,脘腹胀满,气上喘急等。

(四)外治方

1. 白花蛇膏(中成药)

【组方】

(1)麻黄210g,生马钱子300g,细辛45g,生川乌45g,当归150g,黄芪120g,甘草120g,艾叶300g,鳖甲240g,白花蛇90g,地龙15g,血余炭30g,威灵仙60g,穿山甲(代)60g,蓖麻子60g,生草乌60g,干蟾皮15g,生姜120g,大葱180g,巴豆45g,乌梢蛇120g。

(2)冰片17g,硇砂8g,生白附子16g,生天南星8g,人参10g,羌活8g,肉桂10g,乳香18g,没药18g,防风6g,天麻8g,母丁香8g,桂枝8g,附子18g,白芥子10g,川芎8g,白芷8g。

【制法】 将方(1)药物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适量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适量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方(2)除冰片研细外,其余人参等16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时取方(1)膏置锅中文火熔化,放冷至70~80℃时,加入方(2)细粉,微凉,再加入冰片粉,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用鲜姜白酒擦净患处,将膏药温化开,贴敷。

【功用】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筋骨麻木,腰腿臂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腹内积聚,受寒腹痛。

2. 百花活血跌打膏(中成药)

【组方】 山柰2 430g,荆芥1 620g,白芷1 215g,干姜1 215g,黑老虎根1 015g,防风810g,骨碎补810g,老鹳草810g,香加皮810g,川乌405g,草乌405g,马钱子305g,红花205g,水杨酸甲酯600g,薄荷脑400g,冰片250g,樟脑250g,白胶香250g,乳香150g,肉桂油100g,丁香油50g,麝香草脑1g,颠茄流浸膏810g。

【制法】 将以上23味,如法制成片状橡胶膏即成。外用,贴于患处。

【功用】 祛风驱湿,化瘀止痛。适用于风湿骨痛,轻度跌打碰伤,肿痛。

3. 代温灸膏(中成药)

【组方】 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

【制法】 将以上4味,生姜、肉桂、辣椒分别粉碎成粗粉,用乙醇浸渍3次,浸渍液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清膏,加入由橡胶、氧化锌、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再加入肉桂油,混匀,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外用,根据病证,按穴位贴一张。

【功用】 温通经脉,散寒镇痛。适用于风寒阻络所致腰背、四肢关节冷痛;及风寒内停引起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慢性虚寒型胃肠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4. 风湿膏药(中成药)

【组方】 大枫子25g,地黄25g,木鳖子25g,地肤子5g,丹参5g,蒲公英5g,土茯苓5g,川牛膝5g,骨碎补5g,威灵仙5g,蛇床子5g,粉萆解5g,补骨脂5g,川芎5g,生天南星25g,薄荷5g,枳壳5g,牛蒡子5g,白芷5g,黄芩5g,防风5g,地骨皮5g,桔梗5g,锁阳5g,木瓜5g,高良姜5g,荆芥5g,生草乌5g,当归5g,生半夏5g,杜仲5g,羌活5gg,生川乌5g,独活5g,蝉蜕5g,泽泻5g,陈皮5g,何首乌5g,石菖蒲5g,苍术5g,紫苏叶5g,金银花5g,南沙参5g,干姜12.5g,肉桂50g,冰片31.5g,樟脑37.5g,没药25g,乳香25g,细辛12.5g,生附子13.5g,全蝎5g,白胡椒10g,猪牙皂25g,山柰5g,丁香10g。

【制法】 将以上56味,粉碎,如法制成膏,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用生姜,乙醇先擦皮肤,再加温软化膏药,贴于患处。

【功用】 除湿散寒,祛风止痛。适用于筋骨酸痛,四肢麻木,风寒湿痹,以及诸痛。

5. 活血止痛膏(中成药)

【组方】 白芷45g,牡丹皮10g,荆芥20g,干姜80g,细辛20g,山柰45g,生天南星25g,辣椒10g,川芎15g,独活15g,没药10g,香加皮20g,丁香25g,生半夏40g,甘松40g,当归25g,冰片20g,乳香10g,桂枝20g,胡辣25g,苍术10g,陈皮45g,辛夷15g,薄荷脑20g,大黄40g,樟脑20g,颠茄流浸膏30g,水杨酸甲酯30g。

【制法】 将以上28味,除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颠茄流浸膏、樟脑外;其余白芷等23味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浓缩为清膏,加入上述薄荷脑等5味,搅匀,另加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得。贴患处。

【功用】 活血止痛,舒筋通络。适用于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关节酸痛。

6. 筋骨止痛膏(中成药)

【组方】 槐枝500g,桑枝1 500g,生姜500g,大葱1 000g,肉桂62.5g,丁香62.5g,徐长卿125g,生草乌125g,冰片31.25g,樟脑31.25g,鲜松枝(带叶)2 500g。

【制法】 将以上11味,肉桂、丁香、徐长卿、生草乌、冰片、樟脑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姜等5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将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加温软化,贴于患处,亦可先将患处用生姜或白酒擦净再贴。

【功用】 舒筋活血,搜风散寒。适用于筋骨麻木,腰腿臂痛,跌打损伤。

7. 精制狗皮膏(中成药)

【组方】 生川乌500g,防己160g,山柰160g,透骨草100g,延胡索100g,干姜80g,辣椒20g,蟾酥3g,樟脑80g,冰片30g,薄荷脑60g,水杨酸甲酯38g。

【制法】 将以上12味,除樟脑、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外,蟾酥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浸泡至稀糊状,滤过,滤液备用。其余川乌等7味用85%乙醇回流3次,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与上述滤液合并,加入樟脑等4味,混匀,另取1.7~2倍重量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贴患处。

【功用】 舒筋、活血、散寒、止痛。适用于筋骨痛,急性挫伤,扭伤,风湿痛,关节痛,胁痛,肌肉酸痛等症。

8. 祛风膏(中成药)

【组方】 高良姜50g,当归50g,千年健50g,生草乌60g,威灵仙40g,地枫皮40g,防风70g,苏木50g,蜈蚣4条,桃仁40g,川芎50g,大风子40g,牛膝60g,生姜150g,大葱150g,木香50g,肉桂40g,丁香40g,乳香50g,没药50g,细辛60g。

【制法】 以上21味,肉桂、丁香、木香、乳香、没药、细辛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其余高良姜等15味,酌予碎断,加麻油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搅匀使成膏状,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肉桂等细粉,搅匀,摊膏,即得黑色的硬膏。先用生姜擦净患处,取膏药1张加温软化贴患处。

【功用】 破瘀止痛,化积消胀,追风散寒,舒筋活血。适用于筋骨酸痛,四肢麻木,腰背疼痛,筋骨拘挛,腹部寒痛,胃脘胀痛,积瘀寒块,水泻寒痢。

9. 麝香止痛贴膏(中成药)

【组方】 麝香1.1g,川乌400g,草乌400g,皮子药300g,当归250g,川芎250g,白芷250g,泽兰200g,干姜200g,红花150g,桃仁150g,乳香100g,没药100g,冰片250g,薄荷脑100g,水杨酸甲酯200g。

【制法】 将以上16味,除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麝香外,其余川乌等12味粉碎成粗粉,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制成浸膏。基质制备后,加入上述浸膏、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酸及乙醇溶解的麝香溶液,搅匀,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黄白色的片状橡胶膏。贴患处。

【功用】 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消肿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背冷痛,跌打损伤等。

10. 明胶姜汁贴膏

【组方】 黄明胶30g,姜汁适量。

【制法】 将生姜适量研细捣汁,纳入黄明胶烊化成膏,摊纸上热贴患处。膏冷即换,3/d。

【功用】 温阳活血。适用于风湿骨痛。

11. 明胶乳没姜汁膏

【组方】 黄明胶30g,乳香、没药各3g,姜汁适量。

【制法】 将生姜适量研细捣汁,纳入黄明胶、乳没烊化成膏,摊纸上热贴患处。膏冷即换,3/d。

【功用】 温阳活血,消肿定痛。适用于风湿骨痛。

12. 首乌姜汁贴膏

【组方】 何首乌末、姜汁各适量。

【制法】 将何首乌择净,研细,生姜适量研细捣汁,二者混匀调膏,外搽患处,而后用热石头或热水袋热熨患处,每次30min,3/d。

【功用】 活血止痛。适用于皮里作痛,痛无定处。

13. 附片姜草汤

【组方】 附片10g,干姜15g,甘草5g。

【制法】 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min,文火煮沸,先熏蒸患处,待温度适可时将双足放入足浴,2/d,每次30min,每日1剂,连续2~3周。

【功用】 散寒止痛,祛风除湿。适用于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不可屈伸,痛处皮色不红,触之不热,遇热则舒,舌苔薄白,脉弦紧。

14. 五枝液

【组方】 杨树枝、柳树枝、槐树枝、桑枝、桃枝、紫苏梗、石菖蒲、生姜、葱白各250g。

【制法】 将菖、姜、葱捣烂后置木桶内,再将余药煎汤倒入桶中,桶内置木架,将患肢置木架上,覆盖被单;煎汤熏之,水凉后以烧红之称锤或砖头放入,使药液升温后继续熏洗之,每日1次,连续2~3周。

【功用】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适用于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濡缓。

15. 温经止痛汤

【组方】 制川乌、制附子各5g,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甘草各10g。

【制法】 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min,文火煮沸,先熏患处,待温度适可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1~2/d,2d 1剂,20d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用】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冷痛。

16. 草乌干姜二藤汤

【组方】 制草乌5g、干姜20g,络石藤、鸡血藤各50g,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各15g。

【制法】 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2次,每次15~30min,每日1剂,7~14d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用】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适用于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舌苔白腻,脉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