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加黄连,并泻肝法。 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主治病证的主要区别是水气内逆、嗳腐食臭。之后,复以前方因病情变化而适当加减用药以调治糖尿病,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歌诀】 

生姜泻心湿热痞,食滞水气心下满,

腹中雷鸣有呕利,芩连姜夏枣草参。

【方药】 生姜切,四两(12g),甘草炙,三两(9g),人参三两(9g),干姜一两(3g),黄芩三两(9g),半夏洗,半升(12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加黄连,并泻肝法。

【功效】 补中降逆,散水消痞。

【学用导读】 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主治病证的主要区别是水气内逆、嗳腐食臭。提示:方药加味与变化用量能使方药主治病证发生变化。

【中医辨证】

1.中虚湿热水气证 心下痞满或疼痛,嗳腐食臭,腹中雷鸣,或下利,或呕吐,舌淡,苔薄黄或腻,脉滑或弱。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中虚湿热水气证的基础方,以治疗湿热水气下注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脾胃虚弱,湿热内结,水气内生,饮食不消,以致中虚湿热水气证。

4.审证要点 心下痞满或疼痛、嗳腐食臭、四肢无力、苔黄略腻、脉弱或滑。

5.随证加减用药 若食积者,加生麦芽、莱菔子,以消食和胃;若水气明显者,加茯苓、白术,以利湿健脾;若气逆明显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化湿。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贲门痉挛、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等,还可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炎、神经性头痛等。

【医案助读】 车某,女,56岁。有多年糖尿病病史,近3年来又有食则腹胀、虽饥不能饮食。刻诊:形体消瘦,倦怠乏力,不思饮食,嗳腐食臭,脘腹胀闷,大便干结,口干欲饮水,口苦,舌红,苔黄略腻,脉虚弱。辨为中虚湿热痞证。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味:生姜12g,炙甘草9g,红参9g,干姜3g,黄芩9g,清半夏12g,黄连15g,大枣12枚,槟榔12g,砂仁10g,大黄3g,知母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脘腹胀闷减轻,口苦除。续服前方20余剂,糖尿病胃瘫痊愈。之后,复以前方因病情变化而适当加减用药以调治糖尿病,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诊治提示:糖尿病在通常情况下以多食为主,而糖尿病胃瘫则不能饮食,食则脘腹胀闷。根据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辨为脾胃气虚,又据口苦、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选用生姜泻心汤补益中气、泄热消痞,加槟榔行气导滞,砂仁芳香行气和胃,大黄泻郁热内结,知母清热益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脾胃虚弱,湿热内蕴,壅滞气机,浊气内结,则心下痞满或疼痛;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嗳腐食臭;湿热夹水气而逆行,则腹中雷鸣;脾虚湿注,则下利;胃虚上逆,则呕吐;舌淡,苔薄黄,脉滑或弱,均为中虚湿热之征。其治当补中降逆,散水消痞。方中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半夏、干姜理脾和胃,宣畅气机,防止寒凉伤胃;生姜醒脾理中,散结行气,降泄浊逆,散水气,化饮食;人参、大枣、甘草补中益气,调补脾胃。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抗凝血、抗缺氧、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寒湿证、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