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新生儿黄疸

谈谈新生儿黄疸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黄疸十分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谈谈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十分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重度黄疸时血液里胆红素异常升高可进入脑组织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往往导致死亡或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应该提高警惕,加强防治。

1.观察黄疸和黄疸程度 判断是否有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待新生儿安静无哭闹时观察皮肤有无黄染和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在躯干部可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立即抬起,再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如果躯干部皮肤亦有黄染则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中重度黄染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2.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 刚出生的婴儿很容易出现黄疸现象,有时候宝宝在出院前就有黄疸升高,有时是回家几天以后才出现。所以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正常的黄疸,就必须到医院检查。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生后4~6天最黄,7~10天以后逐渐消退。黄疸程度一般较轻,可自行消退,家长不必过分紧张。但如果发现黄疸程度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如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延长(超过半个月)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均属病理性黄疸,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疾病存在,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的肤色变化。必须强调的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是相对的、人为划分的,针对每个具体的黄疸患儿,一定要注意患儿的胎龄(特别是早产儿,胎龄越低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就越大)、生后的日龄(生后10天内最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有无窒息缺氧、酸中毒、感染、发热、脱水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

3.新生儿黄疸的危害 血中过高的胆红素对机体的危害很大,可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心肌等多方面都造成损害,尤其神经毒性高,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轻者也可造成远期智商及情商低下,听力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所以应该及早降低血清胆红素、保护肝脏功能。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要高度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此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

4.关于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纯母乳喂养的足月新生儿发生的一种黄疸,黄疸可能会持续较久,或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其发生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患儿吃奶和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加理想,大便正常,各项实验室检查也正常,如肝功能正常。如果暂停母奶2~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黄疸降低后继续喂母奶,黄疸可能又会稍微升高。目前尚无文献报导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宝宝,因此一般不停喂母乳,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可给予治疗。

5.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如果孕母为O型或Rh阴性血型,则容易发生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在孕期要定期检查,监测母体内的抗体滴度,判断溶血发生的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6.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①新生儿黄疸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潜在危险,家属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且不可掉以轻心。②出生后早期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经肠道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加重。③各种疾病可使黄疸加重或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有无疾病的征象,如发烧、呕吐、精神萎靡等。特别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④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谢集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