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震救灾工作总结

抗震救灾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震救灾成果卓著。我们这次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上海市、四川省、甘肃省的高度评价。上海市建交委对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单位“论功行赏”,公司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市建工集团。援建过渡安置房的数量。至8月11日全部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公司共计为四川、甘肃灾区援建过渡安置房和配套学校共计11 117套,其中四川绵阳市5 080套,都江堰市560套,甘肃甘南地区5 477套。

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在这次伟大的抗震救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

这是一次空前的救援行动。这次抗震救灾既是公司也是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抗震救援行动;是公司首次与除了公司之外全是国字号大型企业集团在同一平台、同一起跑线上竞赛;是一场高级别的擂台赛,是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良知的集中体现;是举全公司之力、同心协力、公司精神和团队力量的充分体现。

这是绿地建设者的风采。公司在国家大难当头时,积极响应、快速“亮剑”,亮出了公司的品牌、品质,亮出了公司的能力与实力,亮出了我们的团队风貌与社会责任。每一个参加抗震救灾援建工作人员的功绩都深深打动着我们,大家不顾小家,忘我为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心系灾区,一心为民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

抗震救灾成果卓著。我们这次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委、上海市、四川省、甘肃省的高度评价。荣誉满载,成果卓著。我们与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既并肩作战,又相互竞赛,我们有着明显的优势。上海市建交委对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单位“论功行赏”,公司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市建工集团。

我们的骄傲。在抗震救灾援建工作涉及面广为第一、全员快速行动为第一、持续时间之长为第一、地势险峻为第一、布点之多为第一、协调工作量为第一的情况下,我们做到了态度最好,速度最快,质量最优,这些第一堪称这次援建工作的“吉尼斯纪录”。

树立了旗帜和样板。公司这次参加援建工作,很好地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公众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全社会和建筑业的地位和知名度,大大拓宽了公司的发展空间。这次援建工作的全过程和成果,是公司文化的最好提升和诠释,极大地丰富了公司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公司创立50周年后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和样板。

援建过渡安置房的数量。5月22日傍晚,公司从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接到了由市建交委和绿地集团下达的前往四川绵阳援建过渡安置房和配套学校的任务,由此,公司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工作拉开了序幕。至8月11日全部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公司共计为四川、甘肃灾区援建过渡安置房和配套学校共计11 117套,其中四川绵阳市5 080套,都江堰市560套,甘肃甘南地区5 477套。

雷厉风行的作风。5月22日傍晚接到任务后,5月24日凌晨,首批援建人员从上海出发抵达绵阳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从接到任务到队伍出发仅用了两夜一天36个小时。同样,在6月9日晚又接到援建甘肃灾区的新任务后,6月10日凌晨由三名援建人员组成的先遣队直接从绵阳赶赴甘肃,6月11日下午,公司的援建人员又从上海赶赴甘肃,也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便开始了在甘肃的抗震救灾工作。

斗志高昂的风貌。接到任务后,公司上下群情振奋,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都积极请战,要求上第一线。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公司领导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与全体援建人员同甘苦、共患难。广大员工纷纷以递交请战书、在签名板上签名、参加青年突击队等形式表示随时听从组织的召唤。共有115名已经接到出征命令和待命出征的员工主动来到公司三楼会议室接种疫苗,以确保用健康的体魄来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对援建人员被抽调后留下的岗位空缺,有关单位和员工通过自我调剂,主动迅速加以补缺,确保了援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两不误、两促进。在公司本部承担后方物资供应、安排运输等工作的同志也是全身心投入,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联系建筑材料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签订供货合同,同时主动与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以取得工作上的支持。部分管理骨干还驻扎在生产夹芯板企业的现场,以确保物资供应的进度和质量。有的同志作为援建物资的押运员,乘卡车从上海一路颠簸到灾区也不叫一声苦和累。

排除万难的勇气。在援建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意想不到的困难,主要是:第一,援建初期由于灾区的特殊情况,建造过渡安置房和配套学校的地块一时难以落实,我们就此一方面向市建交委等部门积极争取,另一方面主动出击自己寻找地块向上级提供信息,在最短时间内落实了地块。第二,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干扰了正常的援建工作,开始时已经落实的地块因可能分洪的需要而搁浅,可能溃堤的险情要求援建人员随时向山上撤离。第三,余震不断袭来,对人身安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援建甘肃灾区时,山石滚落、塌方、暴雨、泥石流、洪水、高原缺氧等既考验着援建人员的意志和应变能力,也极大地分散了援建人员的精力。第四,援建地点相当分散,仅在绵阳地区就有4个大项目,其中含有23个工程,需建造过渡安置房和配套学校,以及十所中学的临时教室,而且这些建造点中有的是在山丘地区或一片农田上从零起步,前期工作量非常大。甘肃的援建点更是分布在4个州市23个县的120多个乡镇中,施工点星罗棋布达280个,散布于半个甘肃省境内,最大的援建点也只有150套安置房,最小的援建点仅1套,10套以下安置房的援建点占到总数的30%以上。而且连接这些援建点的山路相当险峻,给材料运输和人员往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更为艰难的是,援建人员处在高海拔地区,明显感到头晕胸闷,有时需要靠吸氧才能缓过气来,再加上吃着高原上半生不熟的米饭,更使人感到乏力。第五,时间非常紧迫,从6月初开始动工到6月25日14号地块1 406套过渡安置房和配套学校交付使用,再加上援建的十所中学中有五所中学的临时教室被指定为高考教室,也必须在6月25日前交付。我们是上海六家援建企业中最后一个在绵阳灾区拿到地块的,比兄弟单位晚了近10天,但通过公司员工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最终赶上了交房的时间节点,圆满完成了任务。第六,设计不断变更导致后续工作难以快速推进。由于突发特大地震和震区重建要求的特殊性,致使设计要求和图纸迟迟难以确定,这不仅使我公司的设计力量疲于应对,也拖累了施工进度。第七,夹芯板等大宗建材组织生产和运输的难度非常大,极度供不应求的状况给资金、原材料采购、大批量供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非常情况下款到发货、款到发车的状况使资金的周转极为艰难。

感动灾区群众。我们全力以赴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精神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在绵阳市梓潼一中高考教室交付使用仪式上,我们不仅向梓潼县领导移交了教室的钥匙,而且向灾区学生赠送了1 000份书包和成套学习用品,梓潼县委书记、县长在仪式上对我们的无私奉献深表敬意。在绵阳市民族中学临时教室建造过程中,援建人员了解到校方因资金短缺而难以在教室内配置吊扇,就主动掏钱为学生捐赠并安装了吊扇,在交接仪式上,藏族学生以最高的礼仪向我们的援建人员敬献哈达,并齐声高唱感恩之歌,令在场的全体人员热泪盈眶。在绵阳市14号地块的过渡安置房建造过程中,我们注重优化每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从房屋保温、无障碍设施、浴室和卫生间增设隔断和屏风、自来水接入居室,到环境美化等一一进行改进和完善,为迁入的群众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当地群众对绿地建设品牌赞不绝口,一再感谢我公司员工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安定和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在甘肃灾区的援建中,我们更是克服了在平原地区工作时所没有的困难,竭尽全力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特别是在藏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工作时,我们模范执行党和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自觉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仅从物质上,而且从精神上援助了当地受灾群众,每当我们的援建人员从少数民族集聚地区撤离时,当地群众总是依依不舍一再相送,体现了浓浓的民族情意。四川、甘肃两地的一些政府、单位还纷纷通过向我公司赠送锦旗、画卷,致感谢信等形式,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感谢之情,

援建工作彰显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公司组织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援建工作,使社会各界不仅仅从捐款捐物的层面来感受绿地建设员工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更从我们的勤劳智慧和真挚情感中感悟公司在扶危济困、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宽泛、更深刻地体现了公司所倡导的强企富民、和谐发展的理念。

援建工作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社会主流媒体和行业报刊都对我们的援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劳动报》《东方早报》《宝钢日报》《建筑时报》《虹口报》以及四川和甘肃的新闻媒体等从不同侧面报道和赞扬了绿地建设者的功绩,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总工会分别授予我公司“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称号,上海市总工会授予我公司“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

援建工作使我们进一步融入了上海乃至全国的行业主流企业。由于行政体制归属的不同,以前建设主管部门对直管的建筑企业认识多一点,与我们的沟通交流相对少一点,通过这次援建使建设主管部门更直接地了解了我们的实力和战斗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四川绵阳与其他五家中央企业、成规模的集团型建筑大企业并肩作战,在甘肃与其他两家中央企业共同奋战,不仅打好了大仗、硬仗和攻坚战,而且各方面的工作都名列前茅,有的还处于领先状态,使建设主管部门对我们刮目相看,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层次更为突出。

援建工作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和抗震救灾工作,既是对我们践行企业文化的检验,又是丰富企业文化的极好机遇,通过这次援建工作,我们更切身地感受到了公司近50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特别能战斗的作风,感受到了蕴藏在各级组织中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心系大局、全力以赴的精神,感受到了全体员工雷厉风行、斗志高昂、不畏艰难、讲求科学的品格,使“以德载物、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新的形势下放射出了时代光芒,正如汶川特大地震给中国人的观念带来巨大的变化一样,援建工作也同样促进着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为之赋予了新的内涵。

援建工作进一步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四川和甘肃灾区,我们分别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加强和改进了在特定环境中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圆满完成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广大党员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讲政治、讲党性、顾大局、做贡献,工作上处处抢挑重担,在困难时刻、危险时刻总是冲锋在前,体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抗震救灾中受到表彰的人员中,党员占了大多数,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员队伍是一个政治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的先进集体。

援建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公司的援建工作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俞正声同志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对参加援建的单位予以高度评价。国务院住建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工作党委、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领导小组也表彰了我公司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在上海参与援建的企业中是领先的,这不仅是荣誉,更是我们进一步参与灾区重建、参与上海乃至全国重大工程建设的“名片”,目前,我们已经参与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的重建项目建设,接下来我们还要抓住机遇,立足灾区重建,放眼灾区周边地区的市场,在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做贡献的同时,为企业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