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养年轻教师工作总结

培养年轻教师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们其他的师范大学也开始招师范生,招了两年觉得不容易,停掉了。这个在中国和国外是有不同的理解的,专业设置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科学规范、
我们的行动_我在青科大听讲座

三、我们的行动

我主要从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5个方面阐释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这一命题,也就是展现如何行动的问题。

(一)深化培养模式改革

总体来讲,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要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建设。高等学校要坚持教学科研相长,以科研促进教学;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力;严格学术规范,发扬团队精神。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高等学校要提倡自主办学,保证学术自由;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主体;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平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建立常态管理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人文品格和价值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及大学的发展方向,是大学提升办学水平和特色发展的内在支撑。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软资源,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具体来说,高等院校的发展与功能定位,我个人认为这些学校要加强综合,突显特色,要发挥优势,多元发展。加强综合主要强调一个综合化的发展道路,采取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在学科结构方面,能否结合地方需求,发展一些新型的交叉学科,在专业设置上进一步拓宽,在社会服务方面进一步拓展功能,重视科学研究,营造学科氛围,这是一个方面。发挥特色,在今后新的形势下面,一个方面要讲究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学校的教师资源,成立教育学院等等,这是一种资源的整合,体制创新,对学科结构设置进行调整。

另外培养教师要多样化,培养方式要灵活、开放,我想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培养过程中,加强综合是肯定的。过去我们作为师范专业,就是针对中学课程设置,能否把这个学科基础拓宽一点,多元的,培养形式也成为综合性的,主要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把培养重心能适度上移一下,有条件的学校,能够注重硕士这个阶段的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在这个层次上结构性短缺,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硕士今年已经进入第23年,现在中央通过免费培养师范生,向国家要一些政策,在中国设立教育模式,一种专业的模式,我们要能取得一个突破。

还要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的功能,主要是之后的培养培训,关键词应该是加强综合、资源整合,还是要强化特色,这里要切忌一刀切。

(二)坚持教学科研并重

我们要强调与时俱进,确定发展目标,这里不再讲了。体现办学理念、定位与指导思想,符合社会需求与国家战略目标,应对内部、外部挑战与生存发展环境,考虑学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尊重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规律,研究型大学可以成为一流大学,教学型大学也可以成为一流大学,同样也可以办得非常好,美国每年公布排名前50位的大学都有教学型的大学,所以我想还是要具有一流的意识,同时内涵要比较清晰,每一句话写都差不多,但是每句话的内涵是什么,都要清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师教育走向开放,综合大型也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之一,高师院校的发展受到阻碍,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大势所趋,有助于我们形成竞争态势,有助于教师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水平。另外,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们其他的师范大学也开始招师范生,招了两年觉得不容易,停掉了。另外,我们受到关注程度是过去少有的,总的来说我们高师院校发展正在转变为动力,关键要自强自信,最后要有为,我们的位置就有了。

第二个观点现在要走向综合,加强综合,但是我觉得成为综合大学是一种综合,在培养当中加强综合性也是一种综合,应该是多样化的综合,不是一个模式。但是对学校而言是一个必然选择,对教师教育发展是一种削弱,我觉得在战略上走向综合是必由之路。另外,我们现在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加强科研,加强学科建设,实际上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在多学科的综合背景下,在高水平的学术下面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这个谈不上否定和取消,恰恰是发展教师教育是重要的基础,这也符合国际上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提高学术水平,坚持综合化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加强特色,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不是矛盾的。综合性和有特色之间也是有促进的,关键是给一个公平性的环境。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我们学校的时候,肯定了我们一些观点,师范大学还是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因为你们培养不仅是教师,你培养名师,是未来的教育家。而且提到师范大学和其他大学比起来,更需要综合,特别举到一个中文的培养例子。一般学校可以学汉语言文字,或者学文学,但是培养教师就不行,如果是综合性教师,就必须在语言文字学方面、在文学方面都有比较深的造诣,还要学习文学史,这样才能做一个比较合适的综合性教师,所以我觉得有些问题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这就涉及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观念的问题,定位和发展目标问题,具体到培养创新性人才,我想不再展开,我就点主题,一个内涵,一方面是内在的需求,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另外还有外在的需求,要取得创新成果。另外,从素质结构来讲,一个是知识基础,智力和能力,个性要自由发展,有献身精神,还有国际视野。

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大学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础,生理发育的基础,都觉得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要走向社会,是创新型人才从培养到应用的一个转折点;另外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从学术自由宽松环境方面,从学科的综合平台方面,从物质的保证方面,都说明它是一个重要的基地,这个是由大学自身的使命和特点所决定的。

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有思路和举措,一个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要求,必须要非常的清晰,这里有一个学校在第二层面上的定位问题,比如说精英型、学术型都可以培养创新人才;第二个是专业设置和调整,到底什么是专业?这个在中国和国外是有不同的理解的,专业设置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科学规范、拓宽,能宽则宽,要有进入和退出机制。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现在的课程体系,一个是打破专业的壁垒,加强跨学科专业的建设,主要是注重学习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要优化。

重视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生早期参加科研,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还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个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应该是具备这个条件,另外一个要重视探究的方式。

还有一个是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大家都很熟悉,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光讲形式,多媒体现在实际上使黑板搬家,多媒体这个特色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是避免了粉笔灰的污染,在这个方面有很多都可以去研究。

(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制度建设,一个是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能够开展教育创新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公共外语、德育、思政当然可以在这方面研究。另外一个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这种新的要求我们对教学评价质量保证要有新的变革,怎么样去改革和完善它?

(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特别是注重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培养人才比较强调校园教育,近段时间的网络教育较热,我们要充分利用它培养更多的人才。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校里面学习几年,除了他在学业上、学科上必然要接受熏陶、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例如,两个学生都是同一个专业,都是学信息的,但是跟他聊5分钟之后,就可以分辨出来哪个是北大的哪个是清华的。要提倡学术自由的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文化、崇尚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价值宽容的多元文化、全球视野的开放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才都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高等院校的改革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追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速度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我今天讲的内容,很多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们今后可以加强交流,共同努力来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大学办好,让老百姓满意,让大家放心,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