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学《朝阳沟》的文风和语境

学学《朝阳沟》的文风和语境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出生于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生活底蕴,他抗战时期就投身革命,与农民有着同甘共苦的历练。在朝阳沟的语境里,家庭和睦这个词就是“全家人拧成一股绳”。《朝阳沟》作为一个有着极强地方色彩的戏种,之所以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人群的至喜至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语言和文风代表了老百姓的方向,空气是新鲜的,语言也是新鲜的。如果我们只吸收朝阳沟的空气而不研习它的文风,实在是可惜的,悲哀的。

豫剧《朝阳沟》里有不少唱腔和对白,流行甚广,鹦鹉学唱,哑巴模仿。

虽然它是经过剧作家无数遍加工过的舞台语言、艺术样式,但其叙事方法和审美风采,它的文风和语境,对我们今天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包括记者、秘书仍有所补益,即便你是领导,也可以从该剧中找到学习的好榜样。那个被银环称作“望远镜”的李支书,他在拴保家的第一次亮相,就被银环娘误解为普通群众,没有官样官气,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话,他从县里开会回来,路遇拴保银环,当下就贯彻会议精神,分派任务,“设计自己搞,图样自己画,修一座水电站土法上马。”言简意赅,丝毫没有官腔八股调。

文风是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现在一些机关,成了文件工厂和材料作坊。一些领导讲话习惯于如法炮制和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语言,用的全是国内政治生活中长期繁衍的那一套“话语系统”,正如坊间流传的那段顺口溜:“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我们随手翻翻近年来的公文模式,副词和动词在写作中被高频率使用,比如“落实”二字,先前是被“贯彻”所修饰,再后来“贯彻落实”又有了“认真”“认认真真”等定语状语和补语。这些豪言壮语如同西北风过耳,听得很顺溜,忘得很干净。

文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感情。《朝阳沟》的作者杨兰春,出生于太行山区,有着丰富的生活底蕴,他抗战时期就投身革命,与农民有着同甘共苦的历练。他为农民写戏,他的弟子为农民演戏,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都晓得戏比天大的道理。在杨兰春对弟子的教导中有条死规定:“走马观花不如下马看花,下马看花不如亲自种花。每年用三个月时间深入生活,至少一个月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与语言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语境决定了使用语言的艺术,决定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材料和组织方式,“语境”二字用朝阳沟人的解释那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如说拴保和银环这一对青年,你在学校或城市的环境中可以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农村就要置换成连理枝比翼鸟之类的话; 当你面对一个文学青年,你可以用缪斯,可以使用丘比特之箭,但如果是一个斗大字不认识的老太,就足以把她牛死(缪斯)。所谓对牛弹琴的道理,就是说者和听者之间的关系的道理。

通俗易懂是脍炙人口的基础。朝阳沟人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丰富了语言范式:“雷声大,雨点稀”“钢精锅炒菜,热得快凉得也快”“墙上画马不能骑,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好牛不调不能拉犁”“给你一个手电筒好照路,给你一双胶鞋好踩泥”“萝卜青,青凌凌,麦籽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瓷丁丁”。连朝阳沟的思想工作也都是大实话,教育银环热爱劳动,拴保娘说的话语重心长:从北京到南京,全国工农商学兵,谁不吃,谁不喝,谁不穿,谁不戴,天大的本事,地大的能耐,也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在朝阳沟的语境里,家庭和睦这个词就是“全家人拧成一股绳”。更形象生动的句子诸如“磨破嘴皮也白说”“心比冰棍还凉”“我坚决在农村干它一百年”。

二大娘让银环代笔给部队的外甥写回信,二大娘说,你写上:咱水库里的鱼一条5斤;二大娘说,你写上,我脸上又少去了两道皱纹。可银环初来乍到,一定要卖弄文笔,咬文嚼字,最后让二大娘大失所望。我们现在的一些文人,所犯的错误就是当年银环的毛病,一定要卖弄风骚,一定要阳春白雪,一定要用复印机或键盘鼠标打热这个世界。

语言是生活和劳动的外化形式。有些同志的文章和讲话、报告,之所以不讨好群众,不是因为他没有代表群众的利益,而多半是因为关在屋子里杜撰,或是从百度上下载。排比句、连贯词,洋洋洒洒几千字,近万言,没有一句来自生活和群众的语言。我是听着《朝阳沟》长大的,我的老家在太行山区,和剧作家杨兰春的故居隔山相望,那里的群众语言和《朝阳沟》中的语言别无两样,剧中所塑造的银环、拴保、老支书、拴保娘、银环妈、二大娘形象深入人心,就连没有一句唱腔的巧真也形象鲜明。不论在当地还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一百个二大娘,一百个巧真。

好文风就是说实话,说真话,说肚子里的肺腑话。但语言艺术也不可忽视,朝阳沟人说话既简练明快,又不失幽默风趣,比喻夸张,见物生词,手到擒来,出口成章。由此可见,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辞海”,人民群众是最大的语言家。顺着《朝阳沟》给我们的启示,还可以追溯到老舍的《茶馆》,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元、明、清三代的戏剧才子们,远不如我们的杨兰春、老舍和赵树理,他们往往把文学性肤浅地理解为文采,争一句之丽,斗一字之奇,诘屈聱牙,酸迁腐臭。不知道在人民群众里汲取营养是古往今来一切没有大成就大出息的文学家的共同的病灶。

《朝阳沟》作为一个有着极强地方色彩的戏种,之所以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人群的至喜至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语言和文风代表了老百姓的方向,空气是新鲜的,语言也是新鲜的。如果我们只吸收朝阳沟的空气而不研习它的文风,实在是可惜的,悲哀的。

2010年《采写编》第4期卷首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