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范的语境

规范的语境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规范的语境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一项规范是指一种被某个集团或群体共同接受的、潜意识的社会规范。很多社会规范同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情境当中。社会心理学已经证实,影响力通过社会群体的多种形态及其产生的规范文化向个人散播。在我的影响力分析中,这些规范应被看做是与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客体相同的物体。当然,这些模型的能动性是由规范和当事者的传通习惯构成的。

1.规范的语境

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一项规范是指一种被某个集团或群体共同接受的、潜意识的社会规范。它所规范的是辨别是非的方法或者行为的方式。

所有的社会群体,都通过在其成员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来确立起一些共同生活的规范。因此,大家都知道不要穿着睡衣在街上散步,有些衣着方面的规范需要遵守———这些规范涉及很广,但却将居家服装和社交服装区分得很清楚;因此,大家知道,在碰撞到他人时,应该表示歉意并对他人遭受的损害给予关注———如果不这么做,就意味着要遭受现场目击者和受害者发出的口头强烈谴责;因此,我们在与某人碰面时要向他打招呼———这个招呼是一个习惯,但也被列为社会交往的一项规范。如果我们的某个朋友没对我们打招呼,我们会感到疑惑:出了什么事?他怎么了?他没有做出我们期待的行为。他一定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使得他努力抗争,不遵守这个规范。他“必须这么做”,而且这是无法预见的,除非有我们应该知道的前提。

很多社会规范同时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情境当中。正如我所讲到过的,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不可见的、非物质的。而且,它们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经常忘记它们的存在,只有在这些规范遭到破坏、且这种破坏对我们造成了干扰或震动时,我们才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社会心理学已经证实,影响力通过社会群体的多种形态及其产生的规范文化向个人散播。在我的作品《社会心理学》[1]当中,我已经指出过,人们和群体向往一个“文化平静”状态。所有面对他人的经历,遵循惯例的压力,改变态度和思想的过程,群体的操控和文化身份的危机,这些都显示出这种希望与群体及其规则和谐一致的追求

因此,社会规范构成了对社会行为的规定。在一个交流的情境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影响对方的行为,有必要让规范消失或者产生作用。在我的影响力分析中,这些规范应被看做是与这个世界上的物质客体相同的物体。这些物体就像物质客体一样,有一些与我们互动的规定(它们拥有某种“能动性”)。只不过,这些“规范类物体”是不可见的。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某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成员或者其典型情境的一种想象的、图形化的印象。

刻板印象的作用与我们刚才看到的规范相同。它们是一些“思维的物体”,但也具有强烈的“类人性”。它们要求我们作出反应并选择行为方式。它们的形成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林林总总的体验。它们也像规范一样,被一个群体中的某些成员传递给其他的成员。法国人给予外国人的固有印象,包括了以下一些特征:吃新鲜的面包和炸牛排、喝葡萄酒、爱招蜂惹蝶、自由散漫……我们知道,广告招贴中常用这种固有印象来不指名地表现某种品质,并且通过引申的方法将该品质与要宣传的商品的品质相联系。

典型情境

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我们称之为“传通的文化模型”的东西,它们是对最常见的传通场景进行图表化的结果。这些“模型”中的每一个都与一种传通形式相关,也就是说,与具体的实施方式相关。以下就是一些模型:

———“与当局交流”的模型:过去注重尊敬的程度,而今天更加重视在讨论和谈判中更“民主”的程度。

———“友好交流”的模型:口味及观点的交流、倾听他人及个人评论。

———“与护理交流”的模型:医生、心理学家、神父……忏悔、讲述症状……等待某个解释、建议、治病的良方。

———“爱情交流”的模型:被贝尔纳称作心理“爱抚”的相互交流。

———要求行政告知的模型。

———传统教学机构的模型……

此外,每个单位或每个次群体建立起它自己的交流模型。如下:

———企业的董事会一点一点地建立起它的传通模式。

———一家机构拥有多种传通模型:老板—工会谈判、服务会议中的讨论、领导者之间或者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讨论……

每时每刻,我们对我们的文化作出贡献,都导致我们参与这些交流模型之中,并且受到模型中所包含的“规范”的浸润。这是一种接受—表达的规范,类似于:“两个人如果身体挨得很近,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比普通认识的关系要更加亲密”,或者在行为上的规范,诸如:“如果你的上级站在你的面前,最好让他先说话”……这些规范很自然地反映出了那些共同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支配着传通的典型情境。

因而,这些传通模型可以被看做是一些规范性的、可认知的事物,往往存在于某个交流场景的当事者的意识当中。当然,这些模型的能动性是由规范和当事者的传通习惯构成的。它们对情境产生影响。这些模型的运用视这样或那样的传通文化模型与实际传通场景的相似状况而定。

在社会层面,如果没有规范的参照或某个传通模型的参照,人们就无法想象出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交流。当情境找不到可以参照的现成模型时,人们就会感到犹疑。不同的当事者就会在交流过程中努力去设法对情境做出定义,并确定传通的隐含规范。这也是跨行为分析的专家们在谈到“社会规范”时所描述的状况,这种“社会规范”就是以找到和谐共处者为目的的、在刻板印象方面的传通。

整个社会学领域【文化主义者林顿、麦德、卡迪内(Kardiner)、贝内迪科特、艾瑞克森、贝森】都采纳了小孩受其文化中典型情境浸润的观点,并阐明个人如何遇到一个结构相类似的教育情境,以及这些情境如何在个人身上产生同样的解释方式和应对方法。

运用规范性物体进行推理

我认为,我们不能采取传统的方法,以为是规范、固有印象、规章……构成了指令,从而对当事者施加影响。如果我们要与系统理论和分散认知理论(参见本书第34页)保持一致,就必须否定下列图解:

img34

图5- 1 对规范影响力的传统图解

出现在当事者情境中的规范组成了当事者的思维景象。这些规范在这里,与其他物体保持着系统化的关系;它们对于这个系统而言是具有意义的,并且如同其他可认知的物体一样,构成了行为意义的最终来源(参见这一运作的一个案例———“汽车驾驶员的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