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整体范式的危机与转型

艺术整体范式的危机与转型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现代”艺术的出现,既是对古典艺术、现代主义艺术所遭遇的危机的批判性回应,也带来了新的艺术整体范式的危机,如今已经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现代”艺术也从最初的先锋艺术沦为小众艺术,那么,如今替代它的新的艺术整体范式到底为何者?所谓后“后现代”艺术,正是数字艺术。在当代数字艺术面前,后现代艺术至多只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么后现代艺术真的是艺术的终结,再也无法超越了?

【导读】

本篇从整体范式的宏观层面探讨艺术史的演变过程,将阐述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史上的每一场变革,都跟之前积累下来的矛盾和现实中遭遇的危机有着直接关系,转型正是对矛盾和危机的回应。“后现代”艺术的出现,既是对古典艺术、现代主义艺术所遭遇的危机的批判性回应,也带来了新的艺术整体范式的危机,如今已经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现代”艺术也从最初的先锋艺术沦为小众艺术,那么,如今替代它的新的艺术整体范式到底为何者?本文认为,数字艺术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新兴艺术范式。所谓后“后现代”艺术,正是数字艺术。

后现代艺术的概念被提出来时,天然地就跟出一个问题:那么后现代之后是什么艺术?虽然也陆续有所谓“后后现代艺术”的概念冒出来,但最后都因为无法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区隔开来而逐渐销声匿迹。“当代艺术”的概念也被提出来,然而这至多也只是个时间段的概念,仔细审视这些“当代艺术”,其外观和内涵仍然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的杂糅,而非真正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的新艺术。那些坚持“后”立场的艺术家,也再也无法玩出什么新花样,无非是重复前人,或者在“震惊”的程度上再折腾一下。比如《后现代之后》里涉及的全部案例,都无非如此。

《高级迷信》的两位作者美国生化学家保罗·格罗斯与数学家诺曼·莱维特讥笑过“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怀疑主义坚决拒斥任何领域的普遍知识。”“因此,不存在什么知识,而只有一些故事和‘叙事’(narrative)。”“他(指后现代主义者)就近乎相信:掌握了词语(word)、术语(terminology)和词典(lexicon),也就掌握了世界。”[1]

后现代艺术其实跟后现代哲学一样,看起来很激进,其实也只是姿态激进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来来去去也就搬弄几个术语关键词罢了。在当代数字艺术面前,后现代艺术至多只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那么后现代艺术真的是艺术的终结,再也无法超越了?这个困惑持续了几十年,一直是个无解的问题。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取代后现代艺术的艺术逐渐浮出水面,而且与小众性后现代不同,作为新的艺术种类——数字艺术,乃是覆盖各个传统范畴的超级艺术,它作为一个大型对话结构,以异质共存的态度容纳了各个艺术种类和层次,无论是大众艺术还是小众艺术,也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处于这个结构之中。

顾名思义,数字艺术是以数字代码为载体创作出来的艺术。它既可以细化为某种具体的艺术形态,如电脑游戏、数字绘画等,又是一种融入式的艺术,它融化在多媒体设备如台式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的屏幕设计中,融化在它们的操作平台设计中,融化在越界交互构成中,呈现为一种跨越界限、“超命名”的主体间性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