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转型发展的技术与范式

课程转型发展的技术与范式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转型发展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正如“课程”概念一样是教育领域中内涵丰富、存在较多歧义的概念。“课程转型发展”在中外课程领域中具有多种意义相近的表述,如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并经常出现概念之间的混淆。“课程转型发展”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有近一百年历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博比特于1918年出版的《课程》、1923年出版的《课程编制》、1924年出版的《怎样编制课程》。

课程转型发展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正如“课程”概念一样是教育领域中内涵丰富、存在较多歧义的概念。“课程转型发展”在中外课程领域中具有多种意义相近的表述,如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并经常出现概念之间的混淆。研究者或教育工作者为了便于运用,往往是根据自己对这些概念的主观认识和理解赋予它们规定性定义。要清晰理解“课程转型发展”概念的内涵,不仅要了解课程转型发展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和属性,还需要对容易引起歧义的其他概念进行辨析。

“课程转型发展”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有近一百年历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博比特于1918年出版的《课程》、1923年出版的《课程编制》、1924年出版的《怎样编制课程》。博比特提出了重视课程目标的“活动分析”模式课程编制(curriculum making),我国翻译成课程编制。而后,泰勒针对学校课程脱离现实社会的实际,在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理性的课程编制”和“根据一定程序设计课程”的观点,认为课程设计主要围绕“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实施评价”四个问题展开。[37]从英文development词源来看,其内含“开发、创建、发展”等含义,意指一个不断修正、改进、变化的动态过程。泰勒原理目标模式提出后,西方广泛使用curriculum development一词,我国最初将其翻译成课程编制、课程设计,随后翻译成课程开发。在我国台湾等地区翻译成课程转型发展,如台湾学者欧用生认为课程转型发展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指课程演进的过程,即课程纵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二是curriculum development,这与curriculum building,curriculum design等同义,是指课程的编制与修订,即课程横向的课程结构发展。[38]

在我国课程研究领域中,“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是一个比较频繁使用的词汇。1962年,美国课程专家希尔达·塔巴首先使用这一概念。[39]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施良方先生是这样定义“课程设计”的:“为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40]钟启泉在《现代课程论》中的定义是:“就教材而言,课程设计系指组织的类型(organizational patterns)、学问的结构(structures of disciplines)及教材的形式与安排(form and arrangement)等问题。若从学校教育的观点来看,课程设计则包括了两项主要任务:‘课程教材’的设计和‘教学’的设计。”[41]正如我国学者在论文中论述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课程基本理念向课程实践活动转化的“桥梁”,它主要包含了三类成分,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的成分。[42]美国课程研究学者艾伦·奥恩斯坦等在《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一书中认为,课程设计是“我们对课程进行构思和对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学科材料内容、教学方法和资料、学习者的经验和活动做出安排的方式,也为我们编制课程提供定向和指导”[43]。《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是:“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的编制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44]

以上对课程设计的不同定义,均来自于持有不同的教育观、课程观的中外学者,来自于他们对课程设计的三大基础,即“学科、学生、社会”理解的不同,这些理解上的差异具体到课程中,就体现在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要素的安排组织上。事实上,任何像课程这样具有多样化编排的可能以及将对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复杂领域,都需要理论性的思考框架和概念性的参照框架作为指导。

此外还有几个近似词,无论是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具有一些微妙的差异,在这做简要的辨析。

课程编制(curriculum making)如上文论述到是最早使用的一词,博比特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钟启全认为课程编制:“涉及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和技术,是对不同层次的课程的编订、实施、评价和改进。”[45]相对国外学者使用“课程编制”和“课程转型发展”来表达对课程的规划和发展,中国学者使用更多的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开发”。在我们看来,课程设置(curriculum building)是“对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依据一定的原理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规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46]。在概念的上下位层次区分中,将“课程设置”放在首位,然后是具体学科课程设计,再就是课程设施中的具体教学设计,最后是“课程开发”,即伴随课程活动始终都在不断进行课程的改进、课程的创生,课程开发为了推动课程不断适应学科知识体系、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以及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钟启泉认为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就是:借助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也就是学校的教育计划,来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