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谷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典型模式

平谷区人居环境建设的典型模式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挂甲峪村隶属平谷区大华山镇,位于平谷北部深山区,三面环山。挂甲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紧紧围绕“富裕、节约、环保、和谐”的理念,实施“五项工程”。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挂甲峪村进行了饮用水管道改造工程1.8千米,安装了消毒设施,建设了饮用水井房。近年来,挂甲峪村以“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11.8.1 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典范—东高村镇南宅村

以新能源、新建材技术为主的新民居建设工程,通过重新规划及改造,对于改变农村现状、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改变农民居住生活条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项目位于平谷区东高村镇南宅村东路,建于2005年,为建设部、财政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17685平方米,总投资388.2万元,其中示范面积17358平方米。

本示范项目示范类型为太阳能采暖和供热水,太阳能系统收集的热量用于生活热水和地板采暖,示范建筑为二层、南北朝向坡屋顶民宅,每户建筑面积218平方米,层高3米,屋面坡度24度,共81户,每户一套独立的且形式相同的太阳能供暖/热水系统,均为强制循环直接系统,水箱均安装在室内,集热器为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器安装屋顶坡屋面上,朝南安装,安装角度为坡屋面角度。

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单户集热器面积19.2平方米,集热器连接方式采用并联连接,强制循环直接式系统。系统包括供暖储热水箱300升及生活热水水箱100升,供暖水箱与生活热水水箱分离,水箱保温材料为聚氨酯。供暖系统采用直接加热形式,热水系统采用简洁加热形式,辅助热源为燃煤锅炉,当光照不足及连续阴雨天时保障热量供应。屋面采用150毫米厚聚苯保温板,屋面做法符合《屋面质量验收规范》;外墙采用外保温做法,聚苯板厚度为60毫米;外窗采用塑钢门窗(88系列推拉窗),玻璃采用中空浮法白玻璃,建筑外门窗的物理性能满足《住宅建筑门窗应用技术规范》DBJ-01-79-2004的规定。工程采用了以上的保温做法,使建筑达到了节能65%的标准。

11.8.2 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大华山镇挂甲峪村

挂甲峪村隶属平谷区大华山镇,位于平谷北部深山区,三面环山。全村面积5.5平方公里,146户460人。2010年,人均纯收入突破253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3120万元,集体总资产2.1亿元。

挂甲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紧紧围绕“富裕、节约、环保、和谐”的理念,实施“五项工程”。①新居别墅工程。挂甲峪村大力发展新型住宅,每家每户都建了别墅,在自住的基础上开展民俗旅游接待,充分利用资源开拓了致富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②节能减排工程。按照市、区政府提出的“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的政策,挂甲峪村进行了新能源综合推广利用,在景区道路和村街道一侧安装太阳能路灯260余盏,节约用电,增强照明;在果园内安装数百盏光能频振式杀虫灯,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新建设的农户别墅式新居,用太阳能取暖,用生物质气化炉做饭,有利于保持村内的空气清新;别墅小区还建了2处污水处理池,把村民生活污水净化,然后循环利用。③水电改造工程。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挂甲峪村进行了饮用水管道改造工程1.8千米,安装了消毒设施,建设了饮用水井房。同时,完成了电网改造,将村口至新区的高压线缆改为地下线缆。④生态经济工程。挂甲峪村利用自有资源和庭院优势,给每户居民分发了葡萄秧,发展庭院生态经济,而且村委会统一施工修建葡萄长廊5千米,种植葡萄、丝瓜等,逐渐成为挂甲峪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⑤美化环境工程。挂甲峪村对新民居别墅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在道路两旁、街道旁栽种了绿化林木,而且有专门的园林工人定期修剪,营造了优美整洁的村镇环境。

挂甲峪村组建起了工业、农林、畜牧、旅游、物业管理等五个公司,形成了统一管理的企业集团,积极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①全面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挂甲峪村的支柱产业。通过不断开发,加大投入,挂甲峪村旅游公司正在进行AAA级景区的认证审核工作,同时带动了民俗户开展乡村游。②合作发展工业。挂甲峪村同北京高压气瓶厂合作,建立了生产高压容器附件的北京天甲容器附件有限公司,产量达到50多万套,销售收入700万元,利税达150万元。同时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了做饭、烧水、取暖多用的“老君山”牌生物质气炉,并取得了专利,为挂甲峪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④积极发展农牧业。挂甲峪村逐步实现了“一坡一品、一沟一品、一岗一品”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了果品的质量、产量和销售效益。其中有机果品开发获得农业部和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有机果品转换证书,形成了独特的观光采摘优势。

近年来,挂甲峪村以“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多年来,挂甲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首都文明村”、北京郊区“最美的乡村”,“北京市山区建设样板村”、“京郊山区综合开发先进村”、“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市级“文明建设”标兵村、“北京市山区水利富民工程先进村”、“中国十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11.8.3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大兴庄镇西柏店村

大兴庄镇西柏店村位于平谷区西部,距城区7公里,东靠北埝头村、南邻大兴庄村、西接良庄子村、北靠峪口镇中桥村。村域面积1048亩,其中耕地800亩,现村有220户707人,其中劳动力420人。2013年全村总产值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村容村貌相对整洁,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西柏店村采取“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发展以畜禽养殖和蔬菜生产为主导的循环农业。依托村域资源,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科研院所互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科学规划,大力建设包括“畜牧养殖区”“蔬菜种植区”和“沼气能源区”组建的西柏店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该园区充分利用园区种养业资源,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优化组合,按照生态形式安排生产,形成一种充分利用生物质能资源的、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猪—沼—菜”能源生态模式,实现种养经济高效化、园区生产有计划、园区环境清洁化、农民致富生态化的发展模式。

2013年,平谷区正式启动大兴庄镇西柏店村生态能源循环利用示范村项目,主要工程内容有:沼气站内设施设备改造完善;以西柏店沼气集中供气站为核心铺设管网,实现西柏店、唐庄子、良庄子3个村832户沼气联供;加大沼肥综合利用,建有机肥加工场,沼渣制作颗粒有机肥,设施园区配套沼液滴灌;打造农旅结合的生态农业园以及推出“一线六景”的生态第一村观光线路。

西柏店村连续多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2006年获“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京郊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先进村”和“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村”称号,2007年获“首都绿色村庄”“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008年获“全国绿色小康村”荣誉称号,2009年获“北京市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1.8.4 北京市民俗旅游村—镇罗营镇张家台村

张家台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镇罗营镇镇域东南部。西南距平谷城区36公里,西北距镇政府驻地11公里,黄(松峪)关(上)公路从村东经过,交通方便。张家台村域面积4.67平方公里,辖南水峪、范家台、朱家台和史家台4个自然村,共有75户258人。

张家台村地处深山峡谷中,群山环抱,依山傍水,冬暖夏凉。拥有杨家台水库一座,水库库容260万立方米;有泉眼1眼,常年有水,汇成小溪北流;有松柏人工林1000亩,自然生长的椴树、杏树林1500亩。土壤为长石质岩类淋溶褐土,地下水资源为山地基岩裂缝水弱富水区;自然植被丰富,各种果树、松柏树、天然次生林以及奇花异草满山遍野,享有“天然绿色大氧吧”的美誉。

2009年新民居建成已来,张家台村重点发展民俗旅游业,全村有60多户从事民俗接待。到目前为止,全村接待游客约6万人次,户均接待1.2万人次,年民俗接待收入约360万元,户均收入7万元。同时,张家台村的新农村建设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先后获得“北京市郊区生态村”“北京市民俗旅游村”“北京市最美乡村”等荣誉。

11.8.5 北京市旅游专业村—黄松峪乡黑豆峪村

黑豆峪村位于黄松峪乡乡域西部,西南距平谷城区18公里,东北距乡政府2.5公里,昌(昌平)金(金海湖)路从村南经过。村域面积11.8平方公里,730户2320人。黑豆峪村地处山前平原,平原土壤为洪积冲击物褐土性土,地下水资源为第四系孔隙水强富水区;北部山区为硅质岩类淋溶褐土,地下水资源为基岩裂隙水贫富水区;黄松峪水库西干渠绕村而过。

黑豆峪村的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京东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几乎涵盖了黑豆峪村的全部村域。在现已开发的4个景区中,京东大溶洞是在北京东部地区最早发现的溶洞群,是我国目前在高于庄白云岩底层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溶洞群,有“天下第一古洞”之称,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北京市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湖洞水是国家AA级风景区;飞龙谷1988年被联合国生态资源考察团誉为“北方的张家界”;东方石窟神像逼真。2005年开发建成千佛崖景区。从2010年开始,该村又投资亿元开发东湖汽车营地与小木屋项目,供游客休闲娱乐、住宿观光,进一步大溶洞景区休闲项目。2010年,黑豆峪村启动新民居建设工程,建成楼房288栋,目前村民已入住。在大力开发旅游景区的同时,黑豆峪村通过发展景区观光带动旅游住宿和果品采摘。目前,全村有70家依托景区开展民俗接待,有40多家从事旅游商品销售,其设施水平和卫生标准达到北京市和平谷区民俗旅游接待要求。

11.8.6 北京市民俗旅游专业村——黄松峪乡雕窝村

雕窝村位于平谷区东北部,距平谷城区25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依水,聚落呈南北向矩形。境内有湖洞水、石林峡两个景区,黄(松峪)关(上)公路穿村而过穿村而过。雕窝村自然资源丰富,有果园800亩,山场面积2250亩,植被覆盖率70%。土壤为洪积冲积物褐土性土,地下水源为基岩裂隙水贫富水区。

雕窝村是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利用其优美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雕窝村将田园文化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倾力打造“京东艺术谷”。在被称为“十里画廊”的山川间,山水画家陈克永、作家王蒙等文化界名人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已故著名作家浩然为民俗院题写牌匾。全村每年接待文化名人300多人次,雕窝村成了人杰地灵的文化村。

从2001年开始,雕窝村利用山区优势,引导村民发展民俗旅游,民俗旅游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全村有39户从事民俗旅游,占总户数的95%。雕窝村率先建起了电脑专业村,购进电脑30台,每个接待户都建立自己的网页,网上预订占接待的39%。村里建起了两个污水处理厂,新安装上水管道2180米,下水管道1800米,新打了一眼机井,硬化村内道路1.1万平方米,村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20盏,整修了三条沟的登山步道,成立了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站。

2011年初,雕窝村筹资开发野生植物园,挖掘当地的野生猕猴桃、野葡萄、树莓等野生资源,打造旅游观光、采摘野生资源的旅游新模式,实行股份制经营,入股分红,解决本村及周边邻村年轻人就业问题。同时,打造麻核桃生产基地,提升麻核桃的品质。该村投资9万元,从河北涞水引进5个麻核桃新品种,接穗1800个。

村民素质提高,全村50岁以下的村民拿到了中专等级毕业证书,每家至少有一个中级厨师本。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23万元,其中旅游收入124万元,人均收入29511元。2009年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

11.8.7 北京小城镇建设的典范——金海湖镇韩庄村

韩庄村位于平谷区东部,镇域中部,金海湖镇镇政府驻地。韩庄村西南距平谷城区14.2公里,平(平谷)蓟(蓟县)和上(上宅)陡(陡子峪)公路分别经过该村,交通方便。村域面积4平方公里,聚落呈东西向矩形,地势东高西低,海拔73米。地处丘陵与平原相交地带,村北有丘陵,其他三面为平原。村东有小河向南流入泃河。海子水库“三八”干渠和北干渠由村北、南通过。

2009年11月18日,平谷区金海湖韩庄村回迁楼工程正式开工奠基,国家级AAAA级景区、美丽的金海湖畔崛起一座颇具欧美风情的湖边小镇。建成回迁楼24栋,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韩庄村百姓告别传统的农村生活,住进新楼房,开始了城市化新生活。在未来几年,韩庄村将建起文体中心、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和110千伏安变电站等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区,最终将金海湖打造成为“主题鲜明、配套完备、具有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树立北京市乃至全国小城镇建设的新典范。

11.8.8 国家级生态文明村——金海湖镇将军关村

将军关村距平谷城区23.4公里,距金海湖镇政府13.8公里,是平谷东北的门户,东临天津蓟县,北与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相邻,是鸡鸣三省的宝地,现有500户1700人。将军关村旅游资源丰富,可分为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两类。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关明代石长城及石关遗址、将军关古村遗址、大金山采金矿洞遗址;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周边山野峡谷自然风光、将军关石河、关北人工湖等。

在平谷区委、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支持下,将军关村于2005年开始了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工程建有40余栋,共计80余户村民入住并开始民俗旅游接待工作。新农村建设二期工程在2008年正式开工,共有101栋工程已经建完,入住了180余户村民。新农村建设三期工程一阶段始于2011年3月15日,主体建设现已完工,共计62栋,114户。正因此,将军关村被评为首批“北京市最美丽乡村”。

将军关新村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民俗旅游业发展迅速。新村现有民俗旅游接待户60余家,自2005年至今共接待国内外游人约百万人次,共创收上百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将军关村成立的《和谐之声》合唱团参加北京市歌舞大赛荣获三等奖,《将军关之歌》被评为全国十大金曲奖。将军关村也因此被评为“北京市及国家级生态文明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