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项目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项目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村空废及其引发的“向外扩张、向内分散”是关中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主要表征。要实现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良性转型,必须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内外因素全面着手,通过适宜性调整各个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弱,优化聚落各层次空间形态演变机制,最终实现聚落的整合与重构,促进关中乡村聚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富含地域本土精神的“现代原型再生”是关中乡土建筑良性发展的关键

乡土建筑传统元素的消减和现代元素的增加是历史转型的必然,辉煌的传统建筑形制退出历史舞台以及现代乡土建筑形制的蓬勃发展都是正常的建筑转型趋势。而我们当前真正面临的核心问题实际在于新生的现代乡土建筑并没有努力地继承传统乡土建筑中优秀的元素,而是过分地、粗鲁地遗弃了自己的传统。

当前现实的乡村建筑多是简单移植的现代元素的堆积组合,并没有看到真正意义上嫁接于传统地域性乡土建筑原型之上的新乡土建筑苗木的出现,也没有看到生长在传统乡土建筑环境肥沃土地上的现代乡土建筑品种的产生,也就是说,能够表现出对现时代、传统以及本土的多重社会经济、环境、技术、文化的复合适应与协调的现代乡土建筑原型并没有真正产生,现代乡村建筑的发展缺失了引导方向的航标,也正因如此,广大乡村建筑的发展处于一种盲目混沌状态。如果我们不致力于具有统协作用的新乡土建筑原型的重建,现代乡土建筑的发展水平将受到严重的局限,其发展的历程将会走过许多弯路。

关中乡土建筑转型的过程、方法与引导机制所表现出的明显初级性,如悄然破坏优秀传统乡土建筑精粹,僵硬的“突变”性现代化模式,以及面对发展迷失的盲目和不作为,都揭示了我们人的问题。

2)关中乡村聚落形态结构转型的主要表征是空废化与分散化,空废化的超度与超时效是问题的根本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宅院的发展,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呈现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围扩张,与此同时,新的邻里却表现出散离的趋势。老村空废及其引发的“向外扩张、向内分散”是关中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主要表征。

发展与空废是不可回避的矛盾共生体,当前关中乡村聚落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空废式的发展,但由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的失误,导致空废的蔓延和失度,从而引发了聚落现实和潜在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问题。

空废是一种现象,空废化则是事物发展客观存在的矛盾运动过程表现,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仅仅存在于当前乡村聚落转型的特有过程之中的特殊现象,而是人居环境演变过程的基本规律问题,是一个人居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具备长远价值的概念。立足于空废化的广义概念,关中乡村聚落空废化本身并不是问题,人对空废化的“超时效”与“超度”才是是问题的根本。普遍意义的空废化并无实质的危害,或者我们应该视其为正常的必要条件,只有“超时效”与“超度”空废化的负效应才是危害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真正主体。

就聚落层面而言,聚落公共、半公共空间环境才是聚落生活文化的空间主体,是聚落文化发展和展现的场所,它在聚落层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关中乡村聚落群空间结构的变化尽管还未突显,但其“小聚合”、“大整合”和“高跨越”的异动态势已经隐约可见,各种矛盾也已经出现,聚落群形态结构的转型是从耕地本源性到地缘经济类聚性转型的结果,是从传统社会封闭模式到现代社会开放模式转型的必然,聚落整体问题的解决途径必须到其上一层次的聚落群去寻求其高效和谐的整合与重构出路,这是一个基本共识。

3)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内外因素复合动力操纵着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转型,也是我们整合与重构的源动力

乡村聚落形态结构转型的空间演生是以“家庭”(社会组织因子)及其所对应的“宅院”(空间组织因子)为基本细胞,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变异、迁移、重组,导致了基层邻里单元以及住区各个子系统的对应变化。

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历史背景下,乡村聚落演进的目标、模式和状态结果都不一样,复合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地域环境是乡村聚落形态结构转型的动因要素,城市化的影响,现代化的冲击,乡村特有的规律决定着其转型的方向。空废化是聚落转型的附带品,反回来它又直接作用于村落、邻里和宅院,成为聚落空废式转型的动力因素之一。乡村聚落转型的动因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之间也有着微妙的关系,每一个因素对聚落转型的作用力量、作用方式和作用途径也有差异。

要实现乡村聚落形态结构的良性转型,必须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内外因素全面着手,通过适宜性调整各个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弱,优化聚落各层次空间形态演变机制,最终实现聚落的整合与重构,促进关中乡村聚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元素本身直接或间接含有“整合与重构”的动力源,关键在调控和利用。

4)关中乡村聚落空废化形态的良性重构,必须从区域、聚落、邻里和宅院各层面全面推进,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各领域综合应对

聚落形态结构的演变是聚落内外社会、经济与环境诸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聚落空废化是乡村聚落社会、经济和环境转型期缺乏整合疏导的产物,反回来它又严重负效应于聚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及层面,这是一组复杂的矛盾互动体。所以,解决空废化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空废化本身,而应从聚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地探寻其产生、演进的根本动因,通过适宜性调整各个动因要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弱,优化聚落各层次空间形态演变机制,最终实现聚落环境形态的可持续性重构。

解决聚落空废化问题并促使聚落的良性重构,必须紧扣国家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战略,依循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和特点,兼顾聚落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基于整合的思想、高效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从区域、聚落、邻里和宅院各层面全面推进,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各领域综合应对。

5)牢记特点,利用规律,现代重构,本土精神

纵观乡村环境演进的历程,反思乡村聚落发展,不难发现:其一,乡村规划要基于乡村的现实背景条件特点出发;其二,乡村聚居环境研究不能是单一环境问题的研究,因为环境演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关联的;其三,乡村聚居环境研究不能是单一乡村问题的研究,因为乡村与城市共为一系统,相生相克,尤其在今天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其四,中国乡村形形色色,状态各异,问题各异,要全部研究是不可能的,研究必须采取“解剖麻雀”和“创立模式”的办法;其五,乡村环境发展有显著的规律和特点,必须尊重和积极利用;其六,整合与重构是乡村地区建筑、聚落和聚落群转型的基本方法论思想;其七,地区建筑学与本土精神是乡村聚落的主要环境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