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适应性农业

发展适应性农业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实施的“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2008年落户宁夏,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项目,目前成效如何?

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三:发展适应性农业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实施的“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开发项目”2008年落户宁夏,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项目,目前成效如何?

马忠玉:面对气候变暖、干旱加剧、黄河缺水的趋势,宁夏将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和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抗旱农产品和冬麦的种植规模,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环香山100万亩硒砂瓜产业带、100万亩红枣产业带、60万亩甘草产业带,环六盘山40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中南部山区600万亩牧草产业带,贺兰山东麓40万亩酿酒葡萄产业带。2010年,仅引黄灌区冬麦种植已达60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但总体而言,宁夏农业生产力仍较低,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还很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记者:未来还会有哪些布局和规划?

马忠玉:培育抗旱、抗热、抗病和晚熟品种。重点加强冬小麦品种的选育,提高其抗干热风、抗病虫的能力;适当调整春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播种期;注重中晚熟插秧稻抗御低温冷害和稻瘟病的培育,发展成熟期较短的水稻早熟品种;提高供复种指数,在冬小麦收获后复种玉米或水稻,做到一年两熟,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

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利用气候变暖带来的光热资源,实施冬麦北移,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硒沙瓜、红枣、葡萄等特色产业,同时根据宁夏春夏降水减少的特点,压夏增秋,确保粮食增产,建成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区。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化农田建设、农田土壤肥力培育,扩大地膜覆盖、压砂瓜种植、节水灌溉面积,开发扬水灌溉和库灌工程,增强农业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到2015年,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推广免耕与少耕耕作制度3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