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发展问题

农业发展问题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耕作制度,除拉丁美洲是大庄园和小庄园经济并存外,大部分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规模小,靠天吃饭。改善和扩大灌溉系统,不仅有利于生产和加快农业发展速度,而且有利于消除产量的不稳定性。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是农业人口。非洲有的国家农业人口甚至在95%所上。作为一个整体看,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在迅速增长,但许多低收入国家仍只能与人口增长的速度相一致。从1960到1980年,粮食总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5%,但每人年平均增长率只是0.4%,大部分为人口增长所抵消;其中非洲国家1970—1980年的年产量增长率只有1.6%。按照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增长速度,至少必须达到3.7%,目前差距还不小。因为吃不饱,就不得不靠进口,结果大量外汇用于食品输入,影响经济建设。因此,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把经济发展重点移到农业上来,取得一定的进展。

其实,农业的发展,任何时候都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它同工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①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原料;②为工业品开辟市场;③为其他经济部门积累资金;④增加生产性就业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耕作制度,除拉丁美洲是大庄园和小庄园经济并存外,大部分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规模小,靠天吃饭。其特点是不追求收入最大化,而在于能够使全家能够活下去,耕作技术是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方法,谈不上采用新技术。

第二阶段是混合的多样化农业。这是从自给自足的农业转到专业化农业的过渡。这一阶段由于使用良种、化肥、改善水利灌溉,可以在不减少主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腾出一部分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同时发展畜牧业,使农民能够有剩余的商品出售,以提高收入和进行农业投资。

第三阶段是专业化农业。搞现代化商业性耕种,流行于发达国家。其特点是只耕种一种作物,使用资本密集和节省劳动的生产技术,依靠大规模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例如,精耕细作的水果或蔬菜大农场,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农场。目的是通过先进技术获得最大的单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目前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土地少,劳动力多,资本缺乏,不易使用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的方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使能够引进农业机械,往往由于提高单位成本而得不偿失。但是采用生物学的技术(如杂交种子)和化学技术(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是能够增加单产并能改善耕地质量的。而且这些措施不管农田规模多大,都可采用,等到条件成熟,再发展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要使农业取得较高速度的发展,以提高产量和收入,必须大力克服各种障碍,采取以下的战略措施:

第一,实行土地改革。通过国家补贴和个人分期付款方法,使农民获得一定量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把封建所有制变成小农私有制。

第二,科研成果的推广。科研在发展农业的各种要素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决定性作用。按照美国的经验,它的农业增产的81%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71%均归功于科学研究。所以,科研应走在生产的前面。发展经济学家舒尔茨(T.Schultz)指出,由于科学的威力,土地本身的好坏已降到次要地位,如果科学技术落后,那么无论在贫瘠土地或肥沃土地上的农民同样会陷入贫困境地。他调查证明,非洲撒哈拉以南土地贫瘠,农民很穷;肯尼亚的南内罗华土地肥沃,农民也很穷;尼罗河三角洲土地十分肥沃,农民还是很穷。所以,增加投资于科研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但是科研成果要取得实际效果,只有扩大推广工作,组织成批的服务人员传播科学知识,把经实践证明的成果送到耕地,指导农民生产,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三,扩大灌溉系统。改善和扩大灌溉系统,不仅有利于生产和加快农业发展速度,而且有利于消除产量的不稳定性。因为:①它可以把那些适宜于耕种但缺乏雨水的土地加入耕种区域;②有规则的流水灌溉,能够使各个循环阶段增大收获量;③能够使那些每年依靠自然雨量只收获一次的土地,可以收获二次或三次;④它还能控制洪水、降低自然灾害。旱季到来时,用蓄水进行灌溉,农作物的收成一般都比雨季高。据估计,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仅仅扩大和改善灌溉设备,二十年内就可能使大米产量增加一倍。

第四,逐步实现机械化,由于机械耕种比手工快,它就允许更好地适应气候条件进行轮种,并能有效地平整土地,使高产成为可能,也许会达到双倍的收成;否则就只能收获一次。但是,使用机械,费用较大,加以缺乏良好训练和完善的维修制度,会增加生产成本。这是一个管理问题。如果管理得好,机械的强有力的作用,能够使潜在利益得到实现,增加的产量将大大超过必要的费用。所以,必须逐步实现机械化。

第五,储藏、包装和信息。农产品的价值要全部得到实现,就不能忽视储藏问题;否则生产虽然增加,如储藏设备缺乏,不仅会造成产品受损毁,还会导致剧烈的季节价格波动,从而会使生产无所适从,观望不前。

不良的包装和运输方法也会导致水上运输特别是车辆运输中的巨大损毁(尤其水果之类产品),这样就会既达不到出口标准,也降低国内的出售价格。

缺乏市场价格的信息体系,会使农民对种植哪种庄稼、如何安排储藏、何时出售等,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应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来帮助解决。

第六,合理价格的形成。价格合理与否对生产的影响极为重大。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价格必须与国际市场价格保持合理的关系,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价格过高会增加对进口的依赖,从而阻碍生产的发展;价格过低会挫伤生产的积极性,使产品减少,也使出口减少。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去影响合理价格的形成。诸如最低工资立法、进口关税、营业税、利息率等都会影响投入和产出的价格,从而影响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量。外汇结算政策更直接影响进出口业务,在汇率上如提高自己的币值,就会阻碍出口,鼓励进口;贬低币值则结果相反。

第七,注意其他部门的协作。要使农业走上现代化道路,必须各部门通力协作方能奏效。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对现代生产资料和科学成就的需要日益扩大,也反映对其他部门的依赖性日益加强。比如良种、化肥、农药、生物防治、机械、能源、防护材料、储藏设备、运输工具等,都要靠非农业部门的协作来求得解决。

第八,交通运输的开辟与投资。开辟交通和投资运输设备,既能降低产品运到国内各城市的成本,又有利于产品迅速进入国外市场,从而刺激生产。反之,如果交通运输不便利,就会限制农业发展范围,提高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运输费用太高,使产品不易进入国外市场;同时也会阻碍现代生产设备的利用。尤其山区经济的发展,更有赖于道路建筑和运输设备的投资。

第九,保证消费需要的粮食增长。农业首先必须保证不断随着人口增加的食物消费需要。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对食物的需求弹性(YED)大约为0.5(即增加1%的收入,约增加0.5%的食物消费),发达国家则为0.2%左右。据联合国报告,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约为2.0%,今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估计为3.4%,则食物需求的增长率可用下列公式求得:

式中,D·表示食物需求增长率;·P表示人口增长率;·Y表示每个人收入的增长率。将具体数字代入公式,求得D·=2+0.5×3.4,即食物需求增长率为3.7%。这个增长率,在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和实行科学种田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中国自1978—1987年,粮食年均增长率为3.2%,而人口增长率只有1.2%,按此发展速度,今后的食物需要是能够自我满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