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胶州湾畔升起火红团旗

胶州湾畔升起火红团旗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支部下设3个团小组,由10名团员和邓恩铭、王象午两名党员共12人组成。1924年12月28日,团青岛地委候补委员赵鲁玉发动120名司机工(接线员)举行两次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发给年终偿薪,斗争取得了胜利。1925年3月1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委召开团员大会,出席会议的团员代表有23人。

三、胶州湾畔升起火红团旗——青岛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青岛,是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缘起地,也是载有中国革命运动、中国青年运动业绩的光荣城市。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教会学校、殖民者所办学校,民族资产阶级及民间所办各种学校的开办,青岛出现了一个有文化、关心政治、具有爱国主义之心的知识青年群体。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更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起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很快在全国16个省市的30多个地区建立了地方组织。在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的决议案中,有“应在胶济全路淄博各矿及青岛设法扩充进行(组建团组织)”的指示内容。总之,青岛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五四的圣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表明:建立中共青岛地方组织和先进青年组织的条件已经有了成熟的政治经济条件、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

1923年11月,团的一大代表、党的三大代表、团中央巡视员王振翼与中共济南地委书记、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就青岛建团问题先后来到青岛进行指导工作。1923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岛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在一个秘密的地点——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工程科一间办公室(王象午工作的地点)宣告成立,邓恩铭任支部书记,10名进步青年成为青岛第一批团员,他们是胶澳商埠职业学校的学生许兴业、郝骏夫、傅建生、李松舟、李萃之、姜秩东、李树柏、张肃甫和电话局职员王少文、孙秀峰。(按团中央指示,20人以下只能成立支部,20人以上可成立团委。)支部下设3个团小组,由10名团员和邓恩铭、王象午两名党员共12人组成。团青岛支部属团中央直接领导。

从此,团旗在青岛升起;从此,青岛有了跟随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民族独立、富强为己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组织;从此,青岛的青年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青岛青年运动出现了新气象,团员十分活跃,阅读进步书刊,参与社会活动,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仅在职业学校每期就可销售30多份。邓恩铭在《胶澳日报》上先后发表了《列宁传》、《今日感想》、《青岛劳动概况》等文章,向青岛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之路,抨击北洋政府勾结帝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用大量事实揭露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号召广大工人团结起来与资本家斗争。邓恩铭与另一位青岛最早的中共党员王象午组织进步学生、青年工人阅读进步书籍,并在群众中推销、赠阅《向导》、《中国青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共产主义初步》等革命书刊。在青岛中华书局、启新书社、青岛书店、胶澳日报社等处设代销点,邓恩铭、王尽美还在青岛筹建了以进步书籍为藏书的图书馆。他们经常召集青年工人、学生阅读进步书籍交流读书心得,使马克思主义在青岛得以传播,使青岛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越来越多。

青岛第一个团组织成立后,团组织发展很快,在胶澳商埠职业学校、电话局、四方机厂、内外棉纱厂、印刷厂、商店、医院、小学都有团员和团的组织活动。胶澳商埠职业学校以团员和进步学生为主,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并联络其他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在胶澳督办公署门前,举行庆祝青岛从日本手中收回1周年活动。

1924年10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简称“青岛团地委”),选举孙秀峰任秘书(即书记),林礼周任组织委员,丁祝华任宣传委员,卜韶庭任农工委员,梁德元任学运委员,张裕弟、赵鲁玉、傅健生任候补委员。团地委下设4个支部,共有团员20人。到12月底,他们又在四方机厂建立第五支部,团员增至32人。

1924年12月,团青岛地委发起在职业学校、胶澳中学、礼贤中学、西镇小学数十名学生中成立进步学生团体新学生社,团地委学运委员梁德元被推选为委员长。新学生社的宗旨是“联络感情,研究学术,改进社会”,并提出“打倒国内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接着,团地委以西镇和东镇小学的进步学生为基础,成立少年学会。

新学生社和少年学会开展了反对青岛熊炳琦军阀政府支持曹锟贿选、反对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发动大中学生组成国民会议讲演团并推动国民会议促成会在青岛成立、参加在齐燕会馆的追悼孙中山纪念大会等活动。在追悼孙中山纪念大会上,新学生社和少年学会成员散发为孙中山先生逝世敬告青岛青年学生的传单,团青岛地委书记孙秀峰和张裕弟等发表演讲,号召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嘱“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会后在《中国青岛报》上发表《青岛新学生社为孙中山先生逝世敬告青岛青年学生》的文章,号召“青岛的青年学生应联合起全国的青年学生及一切被压迫的民众,共同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以达到我们最后之胜利”。

1924年12月25日,新学生社和少年学会组织了反对帝国主义宗教文化侵略的非基督教大同盟运动,发动团员青年在上海路、普集路等街头和教堂出口处散发反对基督教传单3800余张,以青岛非基督教大同盟的名义发表宣言,支持济南教会役夫的斗争。

1924年12月28日,团青岛地委候补委员赵鲁玉发动120名司机工(接线员)举行两次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发给年终偿薪,斗争取得了胜利。随后,赵鲁玉发起成立了进步的妇女组织进德会,并拟定了章程。

1925年3月1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委召开团员大会,出席会议的团员代表有23人。会上选举孙秀峰任书记,林礼周任组织委员,傅书堂任工运委员,赵鲁玉任妇运委员,梁德元任学运委员。邓恩铭代表中共青岛支部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报告。会上,根据团的三大会议精神及决议案要求,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共青团青岛地委”)。

1925年4月,团地委又以职业学校学生会、新学生社、青岛大学学生自治会为骨干,联络青岛各大中小学校学生成立青岛学生联合会(简称“青岛学联”)。

1925年,中共青岛地委领导了3次反对日商纱厂资本家和奉系军阀迫害工人的罢工斗争,青岛团组织带领团员们勇敢地参加了这一斗争。5月29日,日本资本家和反动军阀当局屠杀日商纱厂罢工工人,造成青岛五二九惨案。当日,共青团员伦克忠、韩文玉等受党团组织的委托向学校、银行、机关等宣传揭露惨案真相,青岛大学学生自治会召开全体同学大会揭露军阀张宗昌、温树德勾结日本人惨杀纱厂罢工工人的罪行,并宣布罢课声援工人的罢工斗争。青岛团地委及其领导下的青岛学联迅速发动万名学生上街示威游行抗议,并召开五二九惨案声援会,号召全市大中小学校学生全体罢课,会上成立了青岛惨案声援会,组织惨案真相宣传队和募捐队,支援日商纱厂工人斗争。

1925年5月30日,上海五卅惨案发生,青岛学联在青岛大学召开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大会,成立沪青惨案后援会,决定:凡属英日两国纸币一律拒绝使用;凡属英日两国货物一律不买不卖;扩大募捐,救济青沪罢工工人;通电北京政府,要求向英日等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6月9日,组织万名学生上街。6月11日,组织5000名大中小学校学生上街,臂缠黑布,手持“援助沪潮”、“誓死力争”、“唤醒同胞”、“抵制日货”等标语,沿主要街道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惩办凶手”、“释放被捕工人”等口号,并派20余名代表赴上海慰问罢工工人,吊唁死难者;组成演讲团30余组,每组15人左右,持旗在市区各主要街道演讲募捐。6月16日,17所学校师生参加全市各界雪耻大会,与青岛国货维持会共组调查部,成立仇货调查团,到商店、码头、货栈、仓库调查英日货物,青岛学联、沪青惨案后援会组织多支宣传队,除在市内活动,还沿胶济铁路到高密潍坊、青州、济南等地进行演讲,演出《五卅血》、《投笔从戎》、《盲哑配》等剧,揭露控诉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罪行,号召人们觉醒,投入斗争。青岛学联还派彭明晶、孙桂庭去上海出席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向大会报告青岛惨案情况。

1925年7月26—27日,北洋军阀、山东督办张宗昌下令镇压青岛工人学生反帝爱国运动,逮捕罢工主要领导人——中共青岛四方支部书记李慰农,封闭了主持正义的青岛《公民报》,逮捕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逮捕18名学生骨干,并于29日在团岛将李慰农和胡信之杀害。8月,青岛学联罗荣桓、彭明晶、孙桂庭等学生代表和胶济铁路总工会共青团员代表伦克忠、韩文玉等分赴北京、上海等地发表演讲,散发《泣告书》,争取各界的同情与支持。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上海学联、旅日学生均与青岛学联联系,派人来青支持工人、学生的斗争。8月27日,伦克忠、韩文玉在北京沙滩皇城根学府公寓被张宗昌逮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