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力行业怎么啦

电力行业怎么啦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面对此情,人们不禁要问:电力行业怎么啦?但二滩水电站是针对当时四川电力供应严重短缺,工厂“停三开四”这一现状决定上马的。由此可见,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仅导致国家政策、计划、制度失效,而且浪费了国家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垄断已使电力行业有意无意充当着损害大多数用户的利益,而自己获利的角色。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为确保这一命脉的畅通,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宝贵的资金用于电力行业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电力行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往往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干出了许多与其所负使命极不合适的事情。面对此情,人们不禁要问:电力行业怎么啦?

垄断——不由分说

先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典型的事例吧。

在距四川省攀枝花市46公里处,金沙江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有一座梯级水电站,它建有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这就是二滩水电站。

二滩水电站是四川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密集、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建设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电力系统已建成的最大的发电站,是世界银行建行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单个项目提供贷款额最大的项目。国家批准的工程总投资为285.5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9.3亿美元,国外商业贷款1.5亿美元,股东投入资本金20亿元,国内贷款176亿元。

从1987年正式列入国家“七五”计划,1991年9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1998年8月18日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到1999年12月4日第六台机组投产发电的二滩水电站,投产至今,不但贷款分文未还,而且在2006年前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累积亏损将达58.5亿元,直至2014年才弥补完全不亏损。

是什么原因造成二滩水电站的巨额亏损呢?

在国内,确实存在着许多像山西太化集团TDI项目一投产就巨额亏损的工程,主要原因是决策失误。但二滩水电站是针对当时四川电力供应严重短缺,工厂“停三开四”这一现状决定上马的。从项目立项到工程上马,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的严格论证的,水电站投产即巨额亏损不属于决策失误。

二滩水电站一投产就巨额亏损也不是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

二滩水电站在其建设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大型水电站工程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管理模式,推行以业主责任制为核心的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取得了进度、质量、投资“三控制”的显著效益;率先打破了传统的建管分离的电力管理体制,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建立了最大的发电企业,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框架,率先摒弃了企业办社会的做法,生产运行人员由原核定的1260人减少到目前的195人,降低了生产运行和管理成本。因此,二滩水电站的亏损也不是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

那么,造成二滩水电站巨额亏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可以说,垄断是造成二滩水电站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

1995年7月,二滩水电站曾与四川省电力公司正式签订了《电力电量购销合同》,合同规定四川电网吸收二滩投产期(1998年—1999年)内的全部电量;2000年后,二滩水电站的上网电量为146亿千瓦时。但在此期间,四川电力系统置国家计划于不顾,自主兴建了如广安电厂等一批火电站,使川渝地区的电力供求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此情况下,四川省电力公司坚持于1998年8月与二滩公司签订了新的《电力电量购销合同》。按此合同规定:二滩水电站在1998-2000年间的合同上网电量分别为9.8亿千瓦时、66.3亿千瓦时、99.1亿千瓦时。但1998年、1999年两年的实际上网电量仅为7.5亿千瓦时、49.95亿千瓦时,2000年估计能争取到80亿千瓦时,3年间实际上网电量仅为137.45亿千瓦时。而二滩水电站这3年的发电能力约为320亿千瓦时。这等于说,二滩水电站3年间弃损电量为183亿千瓦时,大大高于实际上网电量。

上网电价太低,也是导致二滩水电站严重亏损的一个原因。1998年、1999年两年,二滩水电站被迫执行0.185元/千瓦时的临时上网电价,两年亏损12.5亿元。如果从2000年度起按国家计委拟批准的0.34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和可能争取到的上网电量测算,二滩水电站在2006年前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假如在建设二滩水电站的过程中,川渝电力系统不上马广安电厂、成都热电厂等火电厂,抢占国家计划中本应属于二滩水电站的电力负荷,假如二滩水电站能争取到更多的上网电量,享受到1997年全国新批准的66个电厂的平均0.4486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二滩水电站的财务就将处于正常状态,巨额亏损就不会发生。

由此可见,电力行业的垄断,不仅导致国家政策、计划、制度失效,而且浪费了国家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还有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河南焦作铝厂每年生产电解铝10万吨,属高耗能企业。省电网供给铝厂的电价是0.33元/千瓦时,这对电解铝产品的竞争力构成极大的压力,企业发展前景黯淡。而距铝厂不远处的焦作电厂,上网电价仅为0.263元/千瓦时,且6台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只有4700小时,开工严重不足。于是焦作铝厂与焦作电厂达成协议:电厂以2台20万千瓦机组直接向铝厂供电,每度电向有关电网上交1-2分的过网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铝厂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铝厂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可使焦作电厂2台机组利用小时数提高到7000小时,年净增发电利润7400万元。遗憾的是,这个对两家都有益处的方案,却被省电力公司以“直接供电方式会降低省电力公司输电利润”为理由,严词拒绝了。在此情况下,焦作铝厂只好再拿出有限的资金,扩建备用电厂。

这真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垄断已使电力行业有意无意充当着损害大多数用户的利益,而自己获利的角色。

电价——五花八门

自1984年国家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多渠道集资投资建设发电厂以来,全国的装机容量每年都以1300万千瓦~1500万千瓦的容量递增。从90年代开始,8年间装机容量翻了一番。我国的年发电能力仅次于美国的12.5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二。

但与此极不相宜的是:目前全国仍有10个县的6000万人没有用上电。我国的人均用电水平太低。1997年国内人均装机量只有0.21千瓦,排名全球第85位,人均用电量只有900千瓦时,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农村通电率虽然达到95.8%,但人均年用电量不到60千瓦时,全国年人均生活用电量不到50千瓦时的县占了近60%。

人均用电量低固然有地域广,人口多,自然、社会条件千差万别等因素,但电价太高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我国电价同网不同价、同质不同价的现象极为严重。上网电价就有国家指令性目录电价,还本付息电价,固定资本利润率电价,小水电、小火电电价,多种用户电价等。西北某省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水利、煤炭资源优势,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均用电量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但就是这样一个省区,电价也有居民生活用电、非居民生活用电、商业用电、非工业普通工业用电、大工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贫困县农排用电等7种电价。而北京地区竟有200余种电价,可谓世界之最。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城市居民的到户平均电价是0.24元/千瓦时,农村平均到户电价是0.50元/千瓦时。但在某些地区,城市居民的平均到户电价为0.69元/千瓦时,农村到户电价为0.95元/千瓦时。个别农村地区最高可达8元/千瓦时。

目前,我国的电力生产量远远大于电力消耗量。按基本的常识,电价不断降低应是正常的现象,但现实却是电价在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了电量供大于求的地区的电价反而比供不应求的地区高的现象。“有电送不出,有电落不下,有电用不上,有电用不起”是对我国电力市场现状的基本描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况,说到底还是电力行业的垄断在作祟。

权威人士介绍,由于电力生产供大于求,竞价上网已是不争的事实。竞争上网使电价一路下滑,最低时已经为0.1元/千瓦时,加之火力发电的能源煤价已经逐年下降,发电成本也随之降低,电价降低的空间越来越大,可是国家电力公司仍以电价是国家定价为由,拒绝降低电价。

目前不论是电力供大于求的地区,还是供不应求的地区,发电企业对电力产销没有自主权,生产多少,售价多少,都由当地政府(物价局、供电办、能源办)通过分配额度的办法确定,企业发购电额度不是取决于生产成本,额度分配部门更多的是考虑还本付息的要求,考虑电力行业直属企业、供电局直属电厂的利益。“出身不好”的电厂即使能够供应低成本的电力,也不可能按市场最起码的运行规则,获得更多的上网配额。电力用户对供电企业只有服从的份,哪有对送配电企业作出选择、对电价提出异议的权力。

贡献——不容乐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旅游区、省城,甚至是小县城,都可见到电力企业花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修建的宾馆、别墅、疗养院。各级电力公司的房地产、餐饮服务业等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有的电力系统的上述经营的收入甚至超过了主业收入。电力行业职工的工资往往是其他行业一般干部、职工工资的数倍。福利更是五花八门,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洗涤卫生用品,凡涉及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由企业包办。那么钱从何来?“羊毛出在羊身上”,答案不是再明白不过了吗?

不久前,针对垄断行业乱收费问题,国家计委进行了一次价格大检查,结果极能说明问题。检查中查出电信行业违法所得电信资费高达21.7亿元,而电力行业的违纪金额竟高达27.4亿元。这些损害消费者利益,以高于政府定价或擅自定价收取电价及价外价等手段掠取的巨额资金,被国家电力公司所属各级电力企业和农村电管站(所)等毫不留情地据为己有。

据统计,我国国有资产总量约为8万亿元人民币,电力行业就占去了六分之一。国家每年对电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6%。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收益却甚微。国家电力公司资金利润率只有2.3%。1999年,电力行业仅向中央财政上缴利润86亿元。而按每年至少供电10000亿千瓦时,每千瓦时进出电网差价0.15元计算,国家电力公司获得的利润何止86亿元?那么,还有将近一半的利润流向了何方?

体制——非改不可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归根结蒂是现行的体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多元化投资主体办电的局面已经形成,但在计划经济时期沿袭下来的“集中、垂直、一体化垄断”的体制还未打破。1997年,虽组建了国家电力公司,但也只是从“政府垄断”改为“企业垄断”,而且这种垄断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在国家电力公司(实为原部属电力企业)垄断经营电网的情况下,考虑到本企业的利益因素,独立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发电利用小时数、上网电价、电网运行信息、电力电量调度等很难受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待遇,导致了电力市场环境的恶化,挫伤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办电的积极性。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价上网”成为“纸上谈兵”。

造成开放竞争和封闭垄断的矛盾。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开放竞争,而传统的(现行的)发、输、配电一体化的电力体制,必然造成封闭垄断。封闭垄断不仅在省、市、区范围内,还在省与省、大区与大区之间形成壁垒。在体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这种壁垒使本省市之间,省市区之间,各自封闭,各自为战,各自平衡,想尽办法,保护本省区成本高、效益低的企业利益,拒绝成本低、效益高的外部来电,使电力行业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电价上升直接损害了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因此,发电、输电、配电分开是建立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的必要条件。

社会效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电力行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公共服务行业,其宗旨应是为全社会和广大用户提供充足、优质、可靠、廉价的电力。市场经济要求发、输、配实行厂网公开、选择供电,目的是通过竞争降低成本,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降低电价、提高效益,最终使广大的电力用户得到实惠。但这些社会效益的要求却与企业追求的利益最大化这一本性相矛盾。有相当的电力企业不仅不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及管理费用,却反而扩大成本,增加费用,甚至从用户收取的电费中提取资金投入到其他行业,组建所谓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这样的经营宗旨怎能不损害国家及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

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公用事业垄断经营模式”进行了改革,确定了新的模式为:一是输电网相对统一管理,而电网向所有发电商开放;二是发电商之间开展竞争,允许新的发电商进入;三是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供应商;四是行业的管理变得松动,管理的内容、手段、目标发生了变化。这些有益的经验,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据报端披露,国家电力公司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是争取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如果这一“奋斗”的目标仅是一个不断强化垄断的过程,那么,这种进入了世界500强的企业,对于国家、对于广大的用户,是福还是祸,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原载于《党风建设》2002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