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教育促我发展

环境教育促我发展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普及环境教育,给学生传授有关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在当时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也激发了他们的环保热情。学校环境教育得以深入,还在于一批青年教师在榜样的激励下的传承、成长。如今,该教材在试用2年后,已正式成为全市高中环境教育教材,这对于一名普通教师而言,真是莫大的荣幸。

——兼谈学校环保系列教材的编写思想

年前,杨浦区教育学院在各校原有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区域性课程资源,形成了一批区本拓展型课程,复旦附中的《环保:生存之道》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20年里,我校的环保课程先后诞生了10余本教材,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复旦附中坚持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在行动。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陈国新老师的带领下,地理、生物、化学、政治诸学科老师成立了校环境教育备课组,编制了环境教育大纲,率先在高中开设了环境保护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普及环境教育,给学生传授有关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在当时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也激发了他们的环保热情。1992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陈老师主编的《环境科学基础》正式出版,标志着附中环境保护系列教材的开端。之后多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关宣传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材相继诞生,如1993年正式出版了《海洋开发的今天和明天》、1994年出版了《生命的摇篮——海洋》,还有非正式出版的《中国之肾——湿地》《中国生态环境伦理学概论》《生态环境地理学概论》等。这些,不仅在学校作为必选课、选学课等的教材,还被兄弟学校选用。也因为在环境科普教育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在1995年荣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集体,此后又获得首批上海市绿色学校称号,有6位老师先后获得市级以上环保领域的荣誉。

学校环境教育得以深入,还在于一批青年教师在榜样的激励下的传承、成长。1999年,我主编的《环境与发展》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可持续发展观不断被认同,学校坚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教育思想的实践产物。本书在被我校作为选修教材使用中,时有外校同行来附中交流。基于此背景,《环境与发展》这本用专题十八讲来“普及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此发展学生心智、展示才华、满足需要”的教材,开始被诸多学校接受。自2003年9月以来,该教材被认定为全上海市中学拓展型教材,同时其他省市近20所学校也有使用。至今,该书已连续11次印刷,总销量逾8万册,这足以能体现该教材的生命力和价值。

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与全球变化问题的关注,我们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在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明确,作为选修课程的环境教育,应体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意对学生日常环保行为养成的影响,引导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自2002年起,我尝试开设“高中环境保护专题五讲”,内容涉及全球暖化、循环经济、新能源利用、湿地保护与环境管理等环境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编写思想更是注意给予学生环境保护行动和实践指导,更关注对学生环保的示范教育及影响。虽然课程时间有所缩短,但类似于“根与芽”“环境社”等社团却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生的环境行动大大提升了我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力,而“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成为自觉”正是我的教育主张。2007年,我受邀参与《绿色探索者》(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的编写,可以说该书编写体例很大程度上借鉴了“高中环境保护专题五讲”。如今,该教材在试用2年后,已正式成为全市高中环境教育教材,这对于一名普通教师而言,真是莫大的荣幸。

课程与教材的实施与编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我也深知只有走在发展的前列,方能登高望远。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把环保摆上了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为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文明指明了方向。于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环境不仅是个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人类生存和福祉的话题,放眼全球,还是一个政治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也应该上升到哲学层面和生态文明的高度,于是我和我的团队又开始践行环保新思路,此举也得到了校领导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支持,2009年9月《环保:生存之道》得以面世。今天,思考它被作为区本教材之缘故,我想不仅是因为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可以从王德耀教授所作该书之序中找到答案——本书试图引导大家饶有兴趣地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养成对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试图帮助大家理解《环保:生存之道》的哲学内涵,激活并科学谨慎地思维。更期盼大家在学习本书以后,能对个人环境文化科学素养的养成或集体今后的决策有所帮助。

以上作为一个侧面,可知我与环保教育之渊源,此经历自然也促进了个人的专业成长。“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有希望。”我想,珍·古道尔的话不仅适用于人类对于地球的态度,也完全适用于个人的发展。在不少人或浮躁于世或抱怨基础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时,我觉得应更多地思考如何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积极践行自己的为师准则。类似于教材建设这样的探索与行动,不仅可使自我更完善、更充实、更快乐,也可以让学生在通过教育追求幸福、寻找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更乐观、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要说本人在校本教材建设和使用中的认识,无外乎以下四点:海纳百川的学校文化与学术环境,营造了既能使个性张扬又彼此亲密和谐的良好氛围;教育之本,在于教师,且需要一批有思想、敢作为并着眼于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的良师;教材发展与时代同步,旨在帮助学生做好人生之预备,体现“有益于时,有用于世”的目标,突出“便学利教”原则;专家引领,组建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团队并达成教育共识。

2013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