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享经典诵读

分享经典诵读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有幸接触到了邹慧萍老师并交谈过几次,又读到了她即将出版的《精选中华古典诗词100首诵读指导》一书的书稿,使我不仅找回了久违了的亲切与温暖,而且消去了不必要的忧虑。《诵读指导》一书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诵读概念,第二部分是最美中华古典诗词100首诵读指导。二是每首诗词都有诵读指导,标有节奏及重音提示,细致入微,不厌其烦。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儿时在学校早自习时集体诵读古诗的情景仿佛又浮现在了眼前,稚嫩的声音萦绕在耳畔久久不能散去。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亲切而温暖。许多年过去了,小学时背诵的古诗词依然清晰在目,从开始时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渐渐明白,每一个年龄时段对古诗词含义的理解都在变化,但在小学时植下的对古诗词喜爱的种子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发芽。于我而言,竟至走上了诗词创作的道路。每每默读或朗诵一首古人的诗词,就有创作的欲望,昔日脸上的温暖已然转化成了心底的温暖,这种美好的感觉就来自于不改初衷。时代在变化,后来在学校周边见到的或听到的多是非母语的读诵,有一阵子,优秀的传统文化似乎在离我们远去,让人不由得心焦。难道我们的孩子就不能够多朗读或背诵一些中华古典优秀的文学作品,难道就没有从事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工程师”来做这一方面的指导性工作。后来有幸接触到了邹慧萍老师并交谈过几次,又读到了她即将出版的《精选中华古典诗词100首诵读指导》(以下简称《诵读指导》)一书的书稿,使我不仅找回了久违了的亲切与温暖,而且消去了不必要的忧虑。

邹慧萍老师以六年之功,凭着对中华古典诗词的钟爱,凭着对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的执着,凭着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理解,查无数资料,积十万心得,“三番五次,增删修裁,纳大家之言,借扛鼎之述,赖亲朋之察,终得以成册”(后记)。其中辛苦,自不待言,而成书之后的积极意义,其产生的影响必将深远。《诵读指导》一书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诵读概念,第二部分是最美中华古典诗词100首诵读指导。关于诵读,我是门外汉,对理论方面的术语更是感到陌生,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发言权。我仅对第二部分谈几点感受。

一是所选诗词作品精美,易于传诵,且分类细致,感情把握到位。《诵读指导》所选诗词作品,皆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或意境深远,宏阔广大;或语句练达,富含哲理;或豪放磅礴,意气飞扬;或哀感顽艳,凄美至绝。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其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等等,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佳篇名句,我们也曾经无数次地背诵、引用,或者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以激励人生。这些诗句“读之诵之,满口生香;思之品之,回味悠长”(《诵读指导·后记》)。不论是歌唱爱情,感知人生,还是生离死别,彰显情怀,语句辗转委婉,诗情慷慨激昂,无不深入人心,感人肺腑。作者将100首诗词按抒情、相思、别离、乡愁、季节分为五章,意境不同,情感各异,更便于阅读朗诵。分类从表面上看似简单,其实包含着作者对古人情怀的深刻理解,可不可以这样认为,这是作者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情致之下与古代的诗人们在做的一次次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其美不仅仅是诗句之美,更是古今爱诗之人通过交流而达到的情感之美、境界之美。

二是每首诗词都有诵读指导,标有节奏及重音提示,细致入微,不厌其烦。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这就是创新性的工作,是书中的亮点,也是作者用心最多之处,下功夫最大的地方。

诗词本来就是用来“歌诵”的。诗,传说最早就是人们在祭祀时为了与神沟通而唱的祭词,与寺庙有关,所以一看“诗”就是个形声字。诗经、乐府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后来魏晋六朝、隋唐五代的诗歌,虽然已成为一种文体,但文人之间的唱和、吟诵始终伴随着诗的创作。词是诗之余,本身就是为了“歌”,由文人骚客按词谱填写再由艺人来“歌唱”,后来才逐渐脱离了音乐。古风不论四句、五句、七句,皆排列整齐、注重韵脚,便于“歌诵”。近体诗则更讲究平仄、对仗、押韵,音韵起伏,抑扬顿挫,韵脚优雅,朗朗上口,本就蕴含了一种音律之美,宜“诵”宜“歌”,如著名的《阳关三叠》一唱三叹,韵味悠长。但近体诗的不足是句式有限,无法更好地铺展开来抒情,所以词应运而生,这种长短句抒情性更强,就是为“歌”、为“诵”而准备的,这是它的母体里面就带有的。诗以歌承,词以音传,时代更替,不绝于耳。《诵读指导》给每首诗词根据其诗情意境做了详细的诵读指导。诗词作品或高昂、或低沉,或豪纵、或悲情,或慷慨、或浪漫,按照这些不同的“情感”,作者用专业的手法从语句的长短快慢、轻重缓急,在节奏与重音上给予指导,一诗一“方”,针对性很强,如同手把手一样,感觉十分贴切。最重要的是作者指出了诵读的灵魂是要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感情内在,诵读者唯有身心一致,眼到口到,通过疾徐有致的节奏感,方能真正品味出作品的情趣和神韵,以期达到“有声有色”的艺术境地。因为通过诵读,我们或许能够触摸到前代诗人词家的思想,并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倾注在诗词中的价值、情感和美。当然,句式的变化、旋律的交替、诵读者声调都是为着诗词的“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服务的,理解、品味、诵读,诵读、品味、理解,循序渐进又循环往复,使诵读者从中受到教益,我想,这也许就是作者的真实意图。

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终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所在。《诵读指导》选取的诵读对象是中华古典优秀诗词作品,涉及的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传播、普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必将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尤其对于青少年学习、记诵、传承古典诗词很有裨益。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学习、创作旧体诗词的人逐年递增,达数百万众,虽说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诗词创作在形式上除了要严守格律以外,在内容上更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学习古人的意境,而不是时境,学古而不泥古、不守古,更不能复古,要遵循我们这个时代的语境和写作环境,关注现实生活,与我们这个时代心心相印、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词作品。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总书记强调的也是一个继承与发展,推陈与出新的问题。《诵读指导》精选100首古典优秀诗词让诗与诵的爱好者来学习本身就是继承,再用全新的角度注解、阐释并创新性地加以诵读指导就是出新与发展。对于培养古典诗词爱好者、正在学习创作古典诗词者以及喜好古典诗词朗诵的人无疑都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作用。古诗词字少意深,韵味深长,通过诵读,易于记忆,利于理解,终生难忘。所以,诗词学习、诵读应切实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校抓起,既能塑造品格,亦能铸造精神。现在又有了像《诵读指导》这样好的蓝本,我们一定能够在春夏秋冬每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听到诗词优美的“声音”。“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清·孙枝蔚《无酒》),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温馨!

著书立说的目的就在于体现作者的理论观点及其实用价值,《诵读指导》正是这两者结合的产物,完美、通俗、实用,老少读者咸宜,尤其对喜爱朗诵的读者来说更是一本必备的工具用书。于此,邹慧萍老师虽用心良苦,却功莫大焉,值得点赞。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限于篇幅,作者只选取了中华古典诗词100首,皆是作者心底的“最美”。我以为,作者的心底最美的诗词一定不会局限于这100首,一些优美的长诗只是苦于无法在书中容纳得下,终成为缺憾。所选100首诗词上至诗经,下止清末,期间元代的只选了一首马致远的《天净沙》,数量很少,因为元是以“曲”而名于世的,这也许是作者顾忌的原因。明代空缺。清代有三个人的作品,龚自珍、秋瑾各一首,纳兰性德只录了一首《长相思》,没有诵读指导及注解。其余诗人皆被排除在“精选”之外,可能是在人们传统思维中元明清及民国的诗人和诗作大都不那么“著名”的缘故吧。100首诗词的重点放在唐诗宋词,占到85首,诗经、乐府、魏晋及元清所占仅15首。而唐诗宋词又以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为主,虽兼及了到其他诗人,但一些流派的重要诗人词家却没有一席之地,如岑参、姜夔、吴文英等等。当然,这不是一个纯粹的诗词选本,作者甘苦自知,所做的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我本不该在此吹毛求疵,不当之处,敬请邹慧萍老师和读者诸君见谅。其实我最想说的就是,我们对诗词的热爱永远都是一致的。

(原载2016年4期《夏风》诗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