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字“流感”有碍心理健康

文字“流感”有碍心理健康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近年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许多病患者带来了痛苦的各类流感是人们防不胜防的流行病,那么风行在各新闻媒体及文学刊物上的语言文字流行病则是人们刻意追求和打造出来的文字“流感”。这种情绪萦怀数日尚不能驱之而去,又不能不让笔者产生这样的恐慌:“文字流感”影响情绪,有碍健康!它在第一时间就已经污染了读者的心灵,可见,文章的出奇创新虽好,却不能过于随意,否则将极易陷入“文字流感”的泥潭。

文字“流感”有碍心理健康

这年头不知怎么了,生活在当今的人们似乎注定要受到各种流行“病”的冲击。如果说近年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给许多病患者带来了痛苦的各类流感是人们防不胜防的流行病,那么风行在各新闻媒体及文学刊物上的语言文字流行病则是人们刻意追求和打造出来的文字“流感”。

早就在报章中读到过呼吁净化语言与文字,反对在各类广告中为追求商业利益,随意将人们熟悉的成语进行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文章。当时尽管笔者亦有同感,但也只认为作者是在炫耀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而已,并不以为然,当然更未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流行病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的不快和伤害。但随着这种刻意将这“枇杷”转嫁那“琵琶”之风的劲吹,那颗曾以潇洒微笑面对的心,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憋闷与窒碍。尤其是近日读到一篇题为《××和她的“花心”丈夫》的文章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该文在标题中把一心钟情火花收集说成是“花心”,文中的小标题里也将主人公对收藏火花的执著用“花痴”来比喻,而行文中更是把主人公心爱的火花称为丈夫的爱偶和妻子的情敌。尽管作者在这些借代词上都加了引号,但这些引号到底能告诉读者什么呢?特别是在被指喻的本体尚未露面的标题中使用借代词就更令人摸不着头脑。因为按一般的惯例理解,给一个词加上引号,不是提示读者特别注意其内在含意,便是对其原义的否定。因此该文中的“花心”、“花痴”除了给读者传递了主人公并非真实意义上的花心花痴外,不知还能表达什么?

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对作者用这种方式来歌颂自己的高雅爱好有何感想,但作为读者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从文章中感受到原本很美的火花应该带给人的美感和愉悦,倒有一种块垒于胸不吐不快的沉重与误食秽蝇的闹心。这种情绪萦怀数日尚不能驱之而去,又不能不让笔者产生这样的恐慌:“文字流感”影响情绪,有碍健康!而生活中更让人心惊的是,时下的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感染上了这种文字流感,似乎不在自己的文章中设置一两个偷梁换柱的悬念或制造几个化神奇为腐朽的“亮点”就无从显示自己不甘平庸的风范;不给原本纯洁高雅的精神追求添上点插科打诨的腥气就缺少了吸引读者的“卖点”。殊不知正是这种刻意的修饰和作秀埋葬了文章应有的亮丽。

当然,我们提倡写文章要讲究艺术性,更鼓励在情理之中的出奇和创新,同时我们也不否认这样的文字做秀有一定的吸引读者一探究竟的可能,但我们又不得不指出,这样做弊大于利。因为这些代用词给读者的最先的反应,毕竟是其堪称庸俗的原意和基本意,而不是在文章中借代的引申义。它在第一时间就已经污染了读者的心灵,可见,文章的出奇创新虽好,却不能过于随意,否则将极易陷入“文字流感”的泥潭。

就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竟又偶然读到一篇与笔者观点颇为一致的文章,该文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出“耻招”,在历数了“二房”佳酿、“风流寡妇”雪糕等几个颇具代表性的“耻招”及危害之后,辞恳意切地告诫人们:“出奇可以制胜,‘出怪’难以立身,‘出耻’则断不可行。”在此笔者还要加上一句:“出怪”、“出耻”而张扬成风就更要不得。

看来这有碍人们心理健康的“文字流感”真到了该好好治一治的时候了。

《广西广播电视报》2000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