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大公报》二事

关于《大公报》二事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港《大公报》于一九九六年三月二日在该报第一版以显著位置刊载《本报郑重声明》,指称“近日台湾有人未征得本报同意,以《大公报》名义在台试版报纸,本报为此正展开严正交涉”。《大公报》如果缺少了个王芸老,亦夫难以想象。王芸老与《大公报》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事。王芸老业已仙逝多年,大陆唯一尚存的北京《大公报》,更早在“文革”起事之初即归消灭。

其一。上海出版的《海上文坛》第四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一代报人王芸生》的文章,作者刘自立,访问了原《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先生的子女芝琛、芝瑜,写成此文,用以为筹办二〇〇二年将要到来的《大公报》百年纪念和王芸生先生百年诞辰两项活动预作通报。芝琛写信告诉我:“《海上文坛》第四期,北京已脱销。据邮局报刊杂志部说,不知何因,这期脱销得快。因为我到了几个大邮局去买,头一天在西单买了八本,第二天其他大邮局都说昨天卖光。我接到三个报刊记者来电话,想要采访,都说看了刘的文章之后有感。刘自立来电话说,《海上文坛》编委已给他去电话,说有好几个报刊提出要转载。”可见《海上文坛》这篇文章受到了读者的注意。在此以前,刘自立给我寄来他这篇文章的复制件时曾说,《海上文坛》“删节近二千字,如芸老写《我们在割稻子!》,继承张季鸾的思想”。即使如此,按以上所引的反应,文章依然起了作用。

其二。香港《大公报》于一九九六年三月二日在该报第一版以显著位置刊载《本报郑重声明》,指称“近日台湾有人未征得本报同意,以《大公报》名义在台试版报纸,本报为此正展开严正交涉”。本报对此密切关注,正咨询法律意见,除要求台湾方面立即停止此侵权行为外,并保留追讨一切损失的权利。”此外,《北京晚报》于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一日“台港澳新闻”版就此事发表消息,除摘录香港《大公报》的《郑重声明》外,并谓:“据悉,台湾的《大公报》与香港的《大公报》毫无关系,其负责人曾要求和香港《大公报》合作发行台湾版被拒绝后,就自己‘创办’《大公报》……其职员在接受采访时,竟坚决否认世界上已有一份《大公报》存在。”

以上两事自然互不相干,然王芸老原是《大公报》多年的总编辑,且是那么一位有担当的总编辑,离开了《大公报》就没有王芸老。《大公报》如果缺少了个王芸老,亦夫难以想象。王芸老与《大公报》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事。王芸老业已仙逝多年,大陆唯一尚存的北京《大公报》,更早在“文革”起事之初即归消灭。忽然,如实记述王芸老的文章不胫而走,引起多家报刊记者的关注,争欲采访其后代,以探前辈报人的风范和昔年《大公报》的究竟;而台湾竟然出现了一份试版的《大公报》,居然一口否认“世界上已有一份《大公报》存在”,但偏偏就要取名《大公报》,用心可知。是则,欲忘或强使人忘,然人实不能忘之事亦有,甚至于海峡彼岸亦有人欲盗其名以遂他图。这两条新闻当可引起对旧事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