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学琴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关于学琴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时间:2022-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孩子的难处,请对孩子耐心一点我有一个学生的家长,这个家长的温温尔雅,很有教养,我见他第一面的时候,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脾气好。孩子在学琴的时候,同时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一个小实验:钢琴中的注意分配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这是我硕士论文研究的内容我让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视奏我自己编的一个实验材料——一段小曲。

了解孩子的难处,请对孩子耐心一点


我有一个学生的家长,

这个家长的温温尔雅,

很有教养,

我见他第一面的时候,

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脾气好。

但是,我发现

孩子一上课的时候,

他就象换了一个人,

我从背后都能感觉到他的紧张与焦躁。

他也跟我说,

我本来是一个脾气挺好的人,

但不知道为什么,

孩子学琴的时候,

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不是我想生气,

孩子实在太让人生气了。

我这孩子也是,

学校学习,从来不让我操心,

但是,就是在学琴的时候,

特别不用心,

一点小错一而再,再而三,的错

我跟他说过多少的遍,

一个人不能两次掉进同一个井里面,

她就是屡教不改。

你说能不让人火吗?

孩子也说,

我爸哪都好,

就是我一弹琴,

他就变了一个人。

凶神恶煞,

我除了弹琴之外,

从来没挨过打。

一个振聋发聩的调查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

这个调查的题目是,

在你童年所受到的所有的体罚当中,

由于学琴的原因占多少?

大家能够猜到多少吗?

92%,

能想象吗?

孩子因学琴而受到体罚,

占到所有体罚的92%!

难怪有的孩子说:

“自从我开始学琴以后,

我妈妈就不爱我了”

这绝不是个别孩子的感受。

提问

为什么在学琴的时候,

家长对孩子特别缺少耐心?

其实,

是因为,

家长们不了解学琴的特点,

不知道一个孩子在学琴的时候到底有多困难,

如果家长朋友 ,

真正能够了解,

孩子在学琴的时候遇到困难有多复杂,

我想,可能你的耐心就会多很多,

而你的耐心,正是孩子健康学琴

非常重要的前提,

你的耐心,正是孩子快乐学琴

非常重要的基础。

下面我想稍微列举一下,

孩子在学琴当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一些实际的例子,

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也让家长了解一下,

孩子之所以在特别简单的事情上一错再错,

其实背后的原因根本没有你想象那么的简单。

概括来说,

孩子在学琴活动中有几项特别突出的困难,

是应该家长们有充分的认识的。

一是注意分配的困难

二是肢体控制的困难

三是学琴认知方面的困难

四是乐感学习的困难,

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

一、注意分配的困难

实际上,

在造成孩子学琴时,出现错误的诸多原因中,

排在第一号的原因:

是注意分配问题,

什么叫做注意分配?

可能会开车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

在车流很少、路况很简单的路面上,

你可以做到边开车,

边跟旁边的人说话

但是,当你来到一个人、车交织的十字路口的时候,

你就会发现,

你一下说不了话了,

因为这个时候路况非常的复杂,

你需要同时注意好几个方面的情况,

这个时候,

你的注意力,

就不足以既照顾路况、又思考问题、又组织语言表达了,

你的注意的分配能力就不够,

我们人类的注意分配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在孩子从事一个比较简单的,

对注意力要求比较单纯的活动时,

没有注意分配方面的困难,

比如说孩子在抄课文的时候,

你让他注意不要写错字。

他只要注意当下写的那个字就行了。

但是,当你突然问他另外一个问题的时候,

他要么抄写就得停下来,

要么就会抄错字。

器乐演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操作活动,

对人注意分配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孩子在学琴的时候,

同时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

一个小实验:钢琴中的注意分配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这是我硕士论文研究的内容

我让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

视奏我自己编的一个实验材料——一段小曲。,

这段小曲,

一只手的音乐特别复杂,而且都是很快速的、节奏还有变化的音符;

另外一只手的音乐非常简单,只是四个八分音符的音。

但我有奏法的要求,跳跳 连跳,就这么简单四个音符,

参加实验的都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非常优秀的学生,

这段小曲,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一看就能弹。

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

首先,不要错音,不要错节奏,

其次,要注意左手的奏法,是连音还是跳音,

知道什么结果吗?

结果是所有的测试者,

比较复杂的右手部分,很少出错,

而相对简单得多的左手,却经常出现奏法错误。——老也不注意连音,还是跳音。

可能,有些人会想,

那是因为一般人的右手比左手灵活。

好了,

我们现在对调一下,

左手弹复杂的东西,

右手弹简单的东西,

什么结果?

还是简单的这只手出错。

这个实验象我们表明:

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注意分配有些特点,

比如说,比较注意音符,不太注意奏法,

比较注意突出的部分,不太注意不突出的部分。

比较注意高音,不太注意低音。

如果在高、低里面还夹着中间声部,

这个声部经常会出现错误,

等等,

所有人都经常说,

一心不可二用,

但在器乐演奏当中,

一心多用是非常基本的特征,

——注意分配,不断地需要在各种任务中来回切换。

这样的现象,

任何一个琴童家长都不陌生。

了解了注意分配的道理以后,

给各位举一个实际教学中的例子:

一个屡教不改的错音的例子

我有一个学生,

在第一次回课的时候,

我发现有个错音,——右手一个升FA没有升。

我拿笔标上,让他回去改。

第二周再来时,

发现这个音都出错。

我还没说话,

孩子的家长就说了。

教师,你上次划这个错音,

我回去让他改,

可他总是一到那还错,

我那么强调,

她就是屡教不改,

是否这个孩子太不用心了?

这时候,我发现,

在这个错音的地方,

音乐的左手部分很复杂,

我发现,孩子这个时候,

总是需要看左手。

我就知道,

孩子不是不知道,应该改那个音,

而是注意力分配不过来。

我就在前面有一个长音的时候,

提醒孩子,一会别忘了改前面那个错音呀!

结果孩子就没有错。

后来我告诉她一个窍门:

你在前面这个长音的地方,

提前想一下那个要改的音就行了。

后来孩子再也没有错过。

这个例子,告诉我,

孩子最初是因为没有注意这个升FA,

练一个星期错音后,错误成了习惯,

手指变成自动动作了。

现在需要注意介入手指的控制,

才能把习惯性的错误改过来,

但是,她这时,注意左手复杂部分的音乐

也形成了习惯。

没有有意识的注意分配的策略调整注意的话,

这个错音就难免总是出现。

这个例子

给我们所有的家长与教师这样一个提醒,

当孩子在器乐演奏当中出现问题的时候,

家长不能轻易责备孩子,

态度不认真

而应该首先考虑,

是否是注意分配的策略有问题,

有效的注意分配,

会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其实每个家长都可以自己试一下

一只手划圆圈,

一只手划方块。

两只手同时划,不许停顿,不许划错。

你自己试试看,

你能不能做到不出错。

以钢琴为例,

孩子的两支手,完全干着不同的事,

比划圆圈方块复杂不知道多少倍。

你让孩子不出错,

出了错一次就改,

下次还不许再错。

可能吗?

太苛刻点了吗?

家长自己想一想,

你可以既开车,

又和别人说话,

但是你想一想,

你能不能再听清,

收音机回的广播内容,

还不影响你与别人对话。

人的注意能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在孩子练琴的时候,

既要注意每个键不能错,

还要看谱子,

还要注意旋律的

两只手的轻重不同,

脚下踏板配合

等等等等,

实际上弹琴比我们举的开车的例子

对人的注意分配能力的要求,

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有很多错误都是由于注意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而良好的注意分配策略是需要指导的。

而注意分配的控制,

更不是说一遍就控制得了的。

所以家长应该理解孩子面临任务的复杂性,

对孩子

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耐心

多一些宽容,

不要把技术上注意问题,

轻易归结与态度上的不用心

注意分配存在着能力与心理操作技能的问题

而且,

我还要,

与人的其它能力差异一样,

注意分配的能力的个体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我当年教的一个学生

就有这个问题,

这个孩子注意分配的绝对能力比较差,

不管弹什么曲子,

总要出一些错误,

顾得了东,不顾了西,

这个错误改了,那个错误又冒出来了。

当时,我没有注意分配方面的知识,

就以是孩子是上课不用心,

平时练琴不用功,不专心。

我就非常不耐烦,

批评与责备的口气,

自然而然的就难以控制了。

当然后来我很快就发现了

这个孩子不是不想改,

而是复杂的曲子,对他的注意分配能力而言,

已经达到她的能力极限了。

因此,就会顾此失彼,无法控制。

我的硕士论文的标题叫《钢琴演奏的心理操作技能》

孩子在学琴的时候,

我们看到的都是外部动作,

其实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

支持与控制外部动作的

是人的心理动作,

而这个心理动作,看见摸不着,

又十分非常复杂的,

它也是存在技能问题的。

对此,

大多数器乐教师都没有这个概念。

不知道,从指导调整心理动作的角度,

去纠正外部动作的错误,

不纠正心理动作的错误,

外动动作的错误就很难改正。

我当年教了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要考音乐学院作曲系,

考前跟我学钢琴,

因为入学考试是一定要弹复调作品的,

所谓复调,就是好几个旋律同时进行的音乐形式,

这样的作品表面,音符并不很多。

但对人的注意力的切换要求特别高,

这个学生临到考试两个月前,

还告诉我还没有练这个作品,

我就责备孩子,

你现在还不开始练,考试就来不及了。

结果孩子就开始哭了,

他妈妈说:

周老师复调作品他练得最多的作品,

花的时间最长,

但真的是弹不下来,

所以不好意思见你,才说没练。

我说,你怎样不早跟我说,

我马上用刚才说的心理操作技能的原理,

指导她的注意分配与切换的策略,

结果一首两个月都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作品,

15分钟内,我们一起练下了四行,

结果第二星期来回课时,弹得滚瓜烂熟,

心理动作的有序性,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操作技能。

可能在器乐演奏方面,大家像不太容易理解,

我举学校学习的例子,

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在数学考试时,

孩子总为粗心大意,

为一些小错误丢分。

家长就责备孩子,

交卷前为什么不好好检查。

这时候,孩子总会很委屈地告诉你,

我交卷前,检查过很多遍了,

家长就是,那你还是不认真。

其实,

大人在检查的时候,

是一定章法的,

在这套有效的章法下检查,

能够却保覆盖所有该检查的项目,

而孩子,没有这样的章法,

他确实看了很多遍,

但是,他的眼睛东跳跳西扫,

有的地方看了好几遍,

有的地根本就没有看过,

这就难免有漏洞

大人检查时的的这种章法,

就是心理操作技能。

心理动作养成有习惯的问题,——而习惯的养成,还与教材有关

心理操作技能,

表现为某种稳定的心理动作

表现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动作习惯,

有了这种良好的心理动作习惯,

则能够做到下意识地,

实现对所有该控制事情的控制,

而没有这种习惯,

就会出现,

顾此失彼的情况。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心理动作的习惯一但养成,

它一个比肢体动作习惯

更难改变。

所以,在学琴之初,

良好的心理动作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在此我就要提醒各位家长们,

在这个问题上,

不仅有这方面意识的老师就非常少,

许多教材也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许多教师、家长都对孩子不注意看调号而烦恼。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拿了一首曲子,回家练,

一个星期回来,教师发现,所有的升降号,都没升降。

为什么呢?

没有看调号!

老师就说啦:

我不是说过你一定要注意看调号,

谱子拿过来先看调号,

我们就会责备孩子,

但是,可能老师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谱子拿过来,先看调号,

这是一个习惯性的心理动作,

而心理动作的习惯,

是需要养成的。

我见过这样一本钢琴教材:

在讲调号这一节时,

让孩子练的是一首G大调的作品,

包含了一个升F号,

但是整首作品就没有一个升4,

练习的内容,根本就不含,所讲的知识

而到了下一首曲子时,就又是C大调,不需要调号了,

知识的内容,讲完了,又没有巩固。

讲什么,不练什么;

学什么,不巩固什么。

这样的教材编排,

怎么可能让孩子形成先看调号的心理动作习惯呢?

不能把注意的问题归结为态度的问题

这时候家长应该明白,

孩子在学琴过程中老犯错误,

影响因素就很多,

既有学琴活动本身复杂的原因,

又有人的天性本能的原因

还有老师教学水平的原因,

甚至有教材编排不合理的原因,

孩子在学琴中出现的问题,

绝大多数,都不是孩子的态度问题。

家长怎么能够把这些错误

简单地归结为孩子自己不用心呢?

我要强调的是,

把孩子学琴中的出现的问题,

归结为态度的问题,

非但于事无补。

反而使整个学琴活动变得非常不愉快。

我提醒家长,

小孩在学画画、学语文、学算数,学识字等等学习活动中

没有哪一个教育,

能像器乐教育一样,

对孩子的注意分配的能力要求如此之高,

面对孩子遇到的困难,与出现的这些错误

家长们不但不应该烦恼、生气,

反而应该高兴才是,

为什么呢?

因为,

人的注意分配能力,

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心智能力的表现,

而在培养这一心智能力方面,

器乐学习恰恰是有独到优势的

孩子在这个地方出错了,

说明,孩子的注意分配能力,

受到挑战了,得到训练了。

二、肢体控制的困难。

学琴活动的第二大困难是,肢体控制的困难,

在孩子学琴过程中,

技术动作不规范,

是常见的,引起家长烦恼的一件事。

眼见而孩子的手的动作有毛病,

同一个动作毛病,每个星期都让老师说,

天讲,周周讲,月月讲,就是纠正不过来。

指尖不立起来,

手腕不放下去,

肩膀紧张,

持弓姿势不对,

等等,

每个琴童家长都知道,

这些小毛病是最难改的。

这些小毛病,

说起来很简单,

改起来特别难。

为什么,

动作上的毛病特别难改呢?

这是因为,

人的动作,

是要需要大脑,

通过神经的传导,

指导肌肉群运动来完成的

而人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

是需要训练的,

而肌肉运动模式形成的速度,是缓慢的。

就好像有些人能够动耳朵,

但你你无论怎样想动耳朵,耳朵就是不听指挥,

你的意识,不能通过神经传导,

控制耳朵运动的肌肉,

这个道理一点都不复杂,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我们的家长、老师们,

就对孩子学琴时控制不了自己的肌肉,

就那么没有耐心。

教钢琴的老师都知道,

小孩弹琴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动作,

许多小孩就是行不成习惯:

——指尖站立,

就是这个样子,

许多孩子的指尖总瘪的

就是这个样子。

有些孩子,

这个小毛病会几年都改不过来,

学琴老师经常会要求家长,

盯住孩子,尽快改掉这个毛病,

一次不行,两次不行,十次八次不行

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孩子的问题,

就是改不了,

有的家长就动火了,

认为孩子是不用心。

我曾经教过一个40多岁的成人,

跟我学钢琴,

她就有这个毛病,

两年也没有改过来。

成人学琴,

没有态度的问题,

她也不是不想改这个毛病,

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指尖的这块肌肉,

所以家长们应该想一想

既然你能够理解,

自己指挥不了自己的耳朵的现象,

你就应该对孩子耐心一些。

乐器演奏的肢体控制非常复杂,

有的孩子潜能较高,

动作的规范,

看一下,就能模仿上来,

做一次,就记住了。

有的孩子,

肢体控制的潜能低,

让他学会同样的动作,

就费事得多。

就像我们都见过的

成人学跳舞,

有的人,动作很协调,

一个舞蹈动作,一学就很像,

有的人,

连学广播体操那么简单的动作,

都的都不像样。

我特别想提醒家长的是:

所有能当器乐老师的人,

他们控制器乐演奏肢体的潜能,

往往都很高。

他们小时候在刚学琴的时候,

许多最基本的动作规范,

对他们来说,

都很自然的就能做到了,

他们对那些演奏潜能低的孩子,

也缺少理解,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东西,

你就做不到

于是他们就会对孩子屡教不改的毛病,

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他的情绪传达给家长,

会使家长产生这样的印象:

问题很简单,就是改不了,

不是孩子笨,就是不用心。

我就知道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老师教一个初中的孩子弹一条钢琴基本练习,

要求孩子立即把这条基本练习移到24个调上弹,

大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

一个调调转过去,

孩子做不出来,

老师就说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

我5岁就会做,

你为什么做不了?

其实这个老师

她自己是一个才能极高的人,

小时候是个神童级的孩子

现在她己以己度人,

不理解孩子的困难,

器乐演奏是非常复杂的肢体协调活动,

钢琴左手、右手十个手指头,各自做快速运动,

脚下还要控制踏板,

小提琴、二胡,一手拉弓,一手按弦,

运动模式完全不同,

吹管乐器,既控制按键,又要控制呼吸,控制口唇舌头,

不管什么乐器,

运动控制本身就很复杂,

还有那么多音乐方面的事情需要照顾。

在这么的心智与肢体的协调配合与控制中,

孩子所遇到的困难是家长无法想象的。

所以

如果孩子出现了某个动作不规范,

某个动作不对的时候,

家长千万不要着急,

更不要发火,

情绪不仅仅解决不了问题。

更使学琴活动变得不愉快。

三、学琴认知方面的困难。——教师与教材都不行

孩子在学琴中出现肢体问题,

是家长看得见的,

但是,学琴中遇到的知识学习层面的问题之复杂,

是家长始料不及,

甚至是很多老师的不了解的。

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学五线谱的例子,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孩子学五线谱似乎很困难,

有很多老师也怕教孩子识谱,

我最初开始教琴的时候

也总是希望,接手一个已经认识五线谱的学生,

对从头教孩子识五线谱特别发怵。

可能很多家长与教师都没有意识到,

孩子在学五线谱的时候,

包含了多么复杂的心理现象。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讲音乐心理学课的时候,

当堂做了一个实验,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横,横上划一个圈,

(拿一张纸,上面划一个音符)

我问下面的人这是什么音,

下面的人都说是哆,

我紧接着问这是哆吗?

有些孩子愣了,

有些孩子笑了,

愣的学生没反应过来,心里想,这不是哆是什么?

笑的学生反应过来了,知道这当然不是哆。

这个横加一个圈的音符,到底是什么音,

还要取决于在什么谱号上,放在哪个位置。

高谱号,在这个位置时,它是DO,

在这个位置时,他是LA,

低谱号在这个位置时,他是DO,

在这个位置时,他是ME,

为什么他家一反应这是DO呢?,

因为孩子一开始见到这个图形时,

他看到的就是一个圈上一个横,

老师就说这是DO,

于是这个圈加一横就叫,孩子不管放哪

这种认谱方法,

是直观的图形识别的反应

不是真正的五线谱知识的掌握。

这就像有些孩子,

可以对着小人书一个字不差地念给你听,

大人会以为这些字他都认识,

其实,他根本就认识字,

而是他,见到了这页的图形,

就知道该说这些话了——他背下了你读的话。

把这个字,换到别的地方,他就不认识了。

老师指着哆这个音符,说这哆,

孩子就说哆,

你再问孩子这是什么音呀,

孩子说哆,

挺好,识谱了,

你翻过下一页,问,这是什么音呀?

孩子不认识了,

你就告诉他,

这不是哆吗?,

老师想,这是刚刚教过的这不是哆,

刚才不都认识吗?

小孩子想,

哆不是在前面那一页吗?

怎样跑到这里来了?

我们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孩子学琴一直学的挺好,

一直都显得很认谱,

有一天突然间,你发现他根本就不识谱了。

其实我告诉大家,

由于我们的五线谱教学,

没有认真研究与分析过,

孩子五线谱学习的知识结构掌握规律,

所以,孩子其实一直都是死记图形,

并不理解,音高体系的基本关系。

有的孩子悟性高,

自己概括出来了图形运动与音高的运动的对应关系,

学过一些音以后,其它音自己就能推算出来,

而有的孩子悟性低,不会概括,老师又没教,

结果当音符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会出现不认识谱上音符的现象。

我在学琴的时候,

曾经受过一次很深的伤害,

就是由于出现了不认识的音符。

此事到现在,

我仍然记忆犹新

我学琴晚,12岁才开始学钢琴,

学了一段时间后,五线谱上的音,已经学了不少

但那天出现了一个音,

这个音是中央DO上面的FA。

通常是记在高音谱号上的,

但是这次,出现在了低音谱号上。

我以前没见过,

老师也没有讲过。

但是老师心里想的是,

我自己应该会认识这个音,

连MI都认识了,FA为什么不认识

其实他根本就不知道,

以前所有我认识的音,

都是他告诉我后,

我死记硬背下来的——我根本就不认识五线谱。

过去这么长的时间以来,

我的每个音都是靠机械图形识记的。

但老师指望他教了几个音以后,

我自己就应该能够推算出来所有的音了。,

实际上我的老师根本就没有教过我

如何推算下一个音,

结果那个音我不认识,

那天老师说

“你连飞飞都不如”,

飞飞是教师的另一个小学生,4岁。

我12岁,老师说我不如4岁的飞飞!

当时下课回家后,大哭了很长时间。

我再举一个节奏的例子。

音乐演奏,

有清晰、准确、稳定的节奏感,

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但是,我们发现,

有很多孩子都有速度不稳、节奏不准的问题,

在老师那里上课,

老师用小棍敲着桌子,帮他打拍子,好一点

回到家里,爸爸买个节拍器,跟着节拍器演奏,好一点,

一离开这些拐棍,

速度不稳、节奏不准的毛病就又犯了。

根本原因就在于,

孩子的内心里面没有节拍感。

许多老师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稳定均速的击拍感训练,

必须在孩子学琴的第一时间,

就作为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在我自己编的钢琴教材中,

就是把均速击拍,放在第一课学习的。

孩子先学一拍音——拍一下弹一下,

再学两拍音——拍两下弹一下

再学,三拍,四拍音,

每一种时值的音符,

都是在击拍的概念下学习的。

但是,大家去看一看,目前流行的学琴教材,

学的第一音都是“全音符”——四拍音。

——大家想一想,连基本击拍,还没有学,

连一拍音都没有学过,就直接学四拍音。

大家知道,

孩子是怎么数四拍的吗?

他是这样数的。

老师让他慢一点,

他这样数……

老师让他快一点,

他这样数。

——孩子演奏时速度不稳、节奏不准,

是与最初上课的教材,

知识结构安排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的。

我想每个器乐教师,

都应该同意我的观点,

器乐教学中,

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散乱,不系统,不严密的,

乐理知识的学习

在教育学层面上的分析与设计非常不够。

导致了,

孩子,学不会,记不住,不能举一反三。

一会清楚一会糊涂。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这里只举了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目的是希望我们老师和家长能知道,

孩子在学琴过程当中,

有很多认知方面的困难是家长不理解的。

当孩子听不懂

学不会,记不住,不会用的时候,

家长不要急躁。

当然,

在学琴时,孩子面临困难远远不限于此

在乐感方面,

音乐理解方面,

风格把握方面,

这些更深层需要掌握的东西,

难度就更大了。

而许多老师在这些层面的教学中,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只知道存在这样的问题,

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告诉孩子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受,

却不告诉孩子,这样的感受,

落实到操作上具体该怎么做。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是孩子的责任。

这里我们就不展开。

总结

我想,

当了解了孩子在学琴中的这些困难以后,

每个家长都应该在自己的脑子里,

牢牢的挂上一根弦,

不要把孩子存在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孩子不努力,

简单的归结为孩子的态度问题,

更不要认为孩子是与你对作,

这样做不仅仅于事无补,

还会使家庭当中增添完全不应该产生的烦恼和焦虑、冲突。

其实,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愿意表现好的,

天生的都是想让家长和老师高兴的。

当一个孩子出现了问题,

遇到了学不会的知识,

改不掉的错误的时候,

家长与老师仍然应该坚持对孩子的信心,

更多地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的原理、策略、技巧与方法上

深入思考与研究,

找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不要用简单的“不用心”三个字,

就把所有家长和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推给孩子了,

总之,

如果你要知道了孩子学琴有多难,

我想你的耐心就会多一些,

而你的耐心就平息掉了

有可能出现的不愉快的情绪,

消除了你的焦虑与愤气,

最后,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

使我们的孩子在学琴过程

少一些来自家长方面的不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