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如何把新闻报道好

浅谈如何把新闻报道好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把新闻报道好,记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多费些时间和精力通盘考虑如何把新闻报道好,也就是说要注重新闻策划。要把新闻报道好,必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文章发表后,斋公寮和木仔寮这两个“无电村”的用电问题引起了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把新闻报道搞好,必须讲究采访艺术。对于省、市、县一级的新闻宣传报道,要抓住关系省、市、县一级的党政重大活动和关系当地人民大局的新动向。

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其天职就是把新闻报道好。那么,如何把新闻报道好呢?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树立精品意识

要把新闻报道好,记者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记者在思想意识上确立了“新闻精品”的观念,才能在行动上把新闻报道好。新闻记者如何树立精品意识呢?笔者认为,记者必须具备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的敬业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就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去想方设法把报道搞得好些、好些、再好些,不断追求精品新闻和精美新闻。

二、注重新闻策划

要把新闻报道好,必须注重新闻策划。有一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多费些时间和精力通盘考虑如何把新闻报道好,也就是说要注重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按照新闻规律,对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针对某一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宣传报道设计行为。实践证明,新闻策划得好,新闻报道的效果就好;新闻策划得不好,新闻报道的效果就差。正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新闻报道是策划出来的。

三、把握正确导向

要把新闻报道好,必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与否,事关重大。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笔者于2001年5月12日到船埔镇采访斋公寮和木仔寮两个“无电村”。这两个山区村庄分别于1968年和1973年自办了小水电站,在普宁历史上是较早用上电灯照明的村庄。可是,由于山泉水太小而无法发电,斋公寮村的小水电站停办了5年,木仔寮村的小水电站停办了3年。这两个村自办小水电站停了,本来可以从邻近地方接电,如斋公寮村可从2公里远的埔仔水电站接电,木仔寮村可从2.5公里远的青潭村接电。然而,这两个村的经济都十分落后,村民完全无能力自己出钱接电进村,结果只好到10多公里外的镇区买煤油点灯照明。这样,这两个昔年较早用电的村庄,却成了一片漆黑的“无电村”。这两个村的村民都觉得好惭愧,但是也觉得好无奈,只好用巴盼的眼光和话语对笔者倾诉他们向往电灯照明的心声。笔者觉得这一题材如果导向把握不正确,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一方面实事求是地反映这两个“无电村”的情况,另一方面十分慎重,注意措辞和分寸,把握好“度”,不说偏激话、过头话。稿子写成后,初拟标题为《这里的夜好黑啊!》。但是,笔者老觉得标题的导向不是那么明确。在14日晚编发稿子时,值班总编辑林佳生把标题改为《这黑夜也该到头了》,使导向更加明确。文章发表后,斋公寮和木仔寮这两个“无电村”的用电问题引起了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两个月后,这两个“无电村”用上了电灯,终于告别了无电的日子。

四、讲究采访艺术

要把新闻报道搞好,必须讲究采访艺术。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新闻采访也就没有新闻报道。因此,想要把新闻报道好,就必须重视新闻采访工作,讲究采访艺术,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掌握到手。这就要求记者需要从访前准备、采访重点、采访技法、采访作风和采访记录等方面做好工作。

(一)访前准备

新闻采访有如上战场打仗,需要做好各种上阵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如何做好访前准备呢?我从实践中归纳出以下这些:

1.要明确采访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记者每一次采访都要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写出来的报道要反映什么、达到什么效果,从而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

2.要熟悉采访对象,做到有共同语言。每次采访都要对被采访对象进行研究,了解其相关资料,使彼此见面后有“一见如故”的感觉,拉近双方的距离,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3.要学习相关知识,做到不说外行话。每次采访,记者都要根据所采访内容的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和常识,防止在采访过程中说外行话而影响采访顺利进行。

4.要准备采访问题,做到思路清晰。采访前要制订好采访方案,围绕主题,多准备些问题。有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即使有时采访受到了干扰,也就不会因一时紧张而造成思维混乱。

5.要懂采访心理学,做到双方愉悦。新闻采访是一种互动式的思想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景式的心理交流。采访要达到好效果,就需要双方在思想上引起共鸣,在心理上共同愉悦。

6.要备好各种物品,确保采访成功。采访前,一定要把采访工具、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各种所需物品准备好,不要丢三落四,忘这忘那。特别是出远门的采访活动,更要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充分准备。

(二)采访重点

新闻采访的重点应放在抓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风尚、新经验和新问题上。

1.抓新动向。抓新动向,就是抓住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新动向。对于省、市、县一级的新闻宣传报道,要抓住关系省、市、县一级的党政重大活动和关系当地人民大局的新动向。

2.抓新事物。抓新事物,就是抓住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3.抓新成就。抓新成就,就是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成就。

4.抓新风尚。抓新风尚,就是抓住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涌现的新风尚。

5.抓新经验。抓新经验,就是抓住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

6.抓新问题。抓新问题,就是抓住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所出现的新问题。

(三)采访技法

新闻采访要顺利进行,必须讲究技巧和方法。老新闻工作者们所总结出来的采访技法,如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因人而异、亲身体验、个别采访、集体采访、电话采访、交叉采访、跨行业采访、易地采访、蹲点采访、遥控采访、立体采访、突击采访等,要很好地学习并加以应用。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要讲究使用技巧。提问要看对象,因人而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大量新闻采访实践中,常用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2.侧问:即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问题上来。

3.反问:即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

4.设问:即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启发对方思考,帮助对方回忆。

5.追问:即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打破砂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长期新闻采访实践中,新闻工作者把提问技巧归纳为“九要九不要”,即:要启发,不要逼问;要求教,不要审问;要引导,不要急躁;要灵活,不要死板;要热烈,不要冷场;要稳重,不要惊叹;要谦逊,不要浮夸;要掌舵,不要放马;要求实,不要强加。

(四)采访作风

采访作风是记者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好的采访作风。同时,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采访技法的正确应用。事实证明,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好,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不仅有利于搜集到所要的材料,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而且能留下好名声。反之,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常常被人拒于千里之外,很难较好地完成报道任务,也给人留下坏名声。

因此,要提倡良好的采访作风。从记者工作的特点和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来看,新闻报道要出精品,记者需要具备以下的采访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艰苦奋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客观公正,高效廉洁。

(五)采访记录

新闻采访要重视记录工作。它是新闻写作的重要依据。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录形式主要有脑记、笔记和录音等,记录的方式有一般记录和速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采取最合适的记录形式和方式。但无论哪种形式和方式,记录一定要如实、详尽、具体,要把新闻事实较系统而全面地真实记录下来,以便写作时有足够的新闻事实材料可用。

五、讲究表现艺术

要把新闻报道好,必须讲究表现艺术。在掌握新闻事实的同时,更加讲究表现艺术,使新闻报道精美化,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善于让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没有事实,也就没有新闻。新闻报道要注重用事实说话,新闻精品更应该如此。事实胜于雄辩。在用事实说话时,要做到善于驾驭运用。用事实说话并非把所有的事实罗列出来,而是要围绕主题,精心选择,善于运用事实。

(二)抓住事物的特点。各种事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新闻报道要紧紧抓住所报道事物的特点,深挖细掘,突出特色,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报道。写作时要认真筛选那些能够充分体现所报道事物特点的素材,然后按照新闻报道的规律和要求写作。

(三)主题要鲜明突出。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有其主题,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新闻精品要力求主题鲜明突出。如何达到主题鲜明突出?一是客观报道,从事实中引出必然结论。二是深入分析,从事实中剖析出思想内涵。三是联系对比,从比较分析中深化主题。

(四)把高潮放在前面。新闻报道要先声夺人,务必把精彩的高潮放在前面,设立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觉得有必要看一下。这就要求记者在写作时要下功夫开好作品的头。新闻精品就是要在开头上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充分起到“凤头”的作用。《将引甘泉进南径》的开头“2001年12月30日中午,南径镇政府会议室传出一个响亮的声音:‘争取明年(2002年)上半年通水到达南径!’”就是这样的例子。

(五)把事实交代清楚。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把事实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精炼”而含糊其辞,让读者读不懂新闻。

(六)巧用新闻背景。新闻作品要成为精品,必须巧用新闻背景,从而增加信息量,同时也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新闻报道在运用新闻背景时要讲究艺术,力求在适用的基础上能够巧用。新闻背景要用多少、如何用、用在哪?这些问题都要作一番研究。在运用过程中要明确,新闻背景是为新闻报道服务的,是“配角”,不能喧宾夺主。

(七)语言准确、朴实、生动、形象。新闻语言要准确、朴实、生动、形象。新闻是给人看、给人听的,只有写得准确、朴实、生动、形象,写得有意思,人家才喜欢看、喜欢听。对于不同的新闻媒体,也要讲究不同的新闻语言。比如,广播电台的新闻报道,要采用广播语言,多用口语。

(八)注重“新、短、活、强、美”。“新”是新闻的固有特性。新闻要新,写作也要新。在写作内容、写作形式和写作方式上,都要求有所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短”是新闻精品写作的内在要求,是现代生活节奏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读者的迫切要求。记者在写作时,必须精心选择事实材料,精心提炼主题,精心安排结构,精心锤炼字句,达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活”是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和受众的客观需求。把新闻写活是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关键手段之一。新闻内容要抓活,文字表达也要活,写作形式也要活。“强”是指新闻的思想性、政策性和针对性。新闻报道要力求思想性强、政策性强和针对性强,富有哲理,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美”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于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上,体现在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和语言文字及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正确使用上。精美新闻能给读者一种美的愉悦的享受。

(九)精心制作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新闻标题能对新闻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闻的主题首先由标题集中反映出来。制作一条醒目而引人入胜的标题,可以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和评价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全面理解新闻的文意。新闻标题制作不好,会明显地影响新闻作品的质量。新闻精品对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是:题文一致、准确简洁、富有新意、扣人心弦、具体形象、鲜明有力、生动优美。

六、加强学识修养

要把新闻报道好,必须加强记者的学识修养。新闻报道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运用到各方面的知识,有时还要涉及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因此,新闻记者既要是“通才”又要是“将才”,既要当“杂家”又要当“专家”。对于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来说,更是如此。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地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专业修养,不断提高报道能力和报道水平。

总之,笔者认为,要把新闻报道好,必须从树立精品意识、注重新闻策划、把握正确导向、讲究采访艺术、讲究表现艺术和加强学识修养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注:本文撰写于2002年8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