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翕辟成变的体用不二说

翕辟成变的体用不二说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熊氏提出了“翕辟成变”助命题,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上,进一步论证“体用不二”,“心境浑融”的本心本体论。因为翕和辟,不是可以剖析的两片物事,所以说为整体。由“翕辟成变”证成的“体用不二”说,也为“物自主”的原则和“反求自证”的直觉体悟提供了理论依据。熊十力援佛入儒,努力在中国本位文化中为佛学寻找新的出路,就是要通过对体用不二的本心本体论的构建,达到自识本心,重新塑造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目的。

3.翕辟成变的体用不二说

熊十力曾说:“佛家之阐明空寂之一方面,甚深微妙,穷于赞扬。中国《大易》阐明神化之一方面,甚深微妙,穷于赞扬,《新论》融佛之空,以入易之神,自是会通之学。”(102)于是他“平章华梵,抑扬儒佛,”最终“归宿此土儒宗”,“而造新论”。(103)其中最有代表者,当推对生化流行的变易思想的发挥,对乾坤翕辟范畴的改造。据此,熊氏提出了“翕辟成变”助命题,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上,进一步论证“体用不二”,“心境浑融”的本心本体论。

他说:“吾书根本意思,要在于变易而见真常,于反动而识冲和,于流行而悟主宰。”(104)他会通儒佛,认为释氏空寂之说“元是生生化化不息真几”,而“儒家言生化亦非不窥到空寂,”“故二家所见,元本一理”。所以,他主张“证空而观生,”“归寂而知化”,于是把空寂观念纳入生化变易的思想之中,赋予其本心以生化变易的态势。同时,他又从《易·系辞传》“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中,撷取翕辟这对范畴,依翕辟生灭相反相成,发挥《易》的生化观念。他说:

依恒转故,而有所谓翕,才有翕,便有辟,唯其有对,所以成变。(105)

如此,便确立了“翕辟成变”的论题,以施设宇宙万象,并证明作为“新唯识论”本体的本心是一翕一辟,恒转变化的统一体。接着他又指出:

翕的势用是凝聚的,是有成为形质的趋势的,即依翕故,假说为物……辟的势用是刚健的,是运行于翕之中,是能传翕从己的,即依辟故,假说为心……据此说来……物和心,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两方面……因为翕和辟,不是可以剖析的两片物事,所以说为整体。(106)

如此论证,步步深入,便牢固地确立了“体用不二”,“心境浑融”的观念,为其“反求自证”,“反观内心”以及“物自主”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他强调:

总之,翕和辟本非异体,只是势用有分殊而已。辟必待翕而后得所运用,翕必待辟而后见为流行。(107)

上述相辅相成的翕辟变化,便是本心所具的另一个特征。熊氏还画图表示翕辟关系,内方为翕,外圆为辟,表示本心周遍流行,既“无定在而亦无所不在”,“包乎翕之外,而彻乎翕之中”,体用,心物关系,如是而已。

由“翕辟成变”证成的“体用不二”说,也为“物自主”的原则和“反求自证”的直觉体悟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心体万物而无不在”,“用者体之显,即非别异于本体而有其自体”,就是要说明一切现象都自有本心之全体,犹如水泡都是大海之显现。所以,“万有为一完整之全体,而无有‘首出庶物’为主宰者。足知一切物皆是本体的呈现,即一切物各各具有圆满无缺之本体。易言之,一切物皆平等,一切物皆神,一切物各自主”,(108)这一物自主的原则与梁启超人人各有一真我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表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而本体遍布一切物的思想,同样说明了本体非离自心外在的境界。因此,冥探真极,也就是“求诸本心”、“反求实证”、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熊十力对法相宗“识有境无”论的继承和发挥,对于“种现对立”、“二重本体”论的批判,关于“性量分途”、“本习区分”的论述,以及“翕辟成变”、“体用不二”、“反求实证”等理论的形成,中心目的就在于证明本心之所以成为本体的理由是因为它具备了他赋予本体的六个条件:(1)备理,即含万理,肇万化。(2)绝对,即无差别。(3)幽隐,即无形无相。(4)恒久,即无始无终。(5)圆满,即无缺陷。(6)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所以,虽然从本质上讲,近代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都把终极依托放在人的自心,以突出人的个体与主体意识,努力确立以自心为本体的哲学体系,但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既不同于谭氏的心识本体论(109),也有别于章氏的真如本体论。因为谭氏始终没能够解决心和仁的统一,章氏也无法调融真如和识的矛盾,因而表现出体用关系的分离和混乱,直接影响到心本体的主宰地位和反观自心、无限膨胀心力的创造性思维。至于梁启超等人,虽然也对佛学进行了专门的哲学研究,但却未能确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更无法与熊氏的思想相比较。熊十力的本心是无形无相,独一无二而又圆融无缺的抽象精神实体。它无知又无所不知,无在又无所不在,无形却又无所不显,因此,只要靠“反求自识”、“求诸本心”,就能够获得真知灼见,也就能够认识一切,把握一切,创造一切。可见,熊氏的“本心本体论”要比谭氏的仁学逻辑结构,章氏的法相唯识哲学体系,更富于思辨性和创造性。当然,它们在内容上也完全不同:谭氏重在社会政治思想的论证;章氏则偏向于唯识论的探究;而熊十力的本体论则突出强调对万化之原——本心的论证和直觉体悟。熊十力援佛入儒,努力在中国本位文化中为佛学寻找新的出路,就是要通过对体用不二的本心本体论的构建,达到自识本心,重新塑造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目的。所以,他不仅穷究冥探,反观自心,而且返本体仁,站在本体的高度,把佛学研究作为一条反观人生的玄之路,我们也可从熊十力的新唯识论的思辨中,窥见前人在探究如何建立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历程中所走过的曲折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