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洼地积水成湖说

洼地积水成湖说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太湖地区地质、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献资料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对太湖成因的探究已经又有了新的发展。人们还在太湖的湖底找到距今6000年至1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遗迹。若太湖原是海湾,然后演变成泻湖,随着泥沙淤积,面积缩小,慢慢演化成太湖,那就无法解释太湖湖底的人类活动遗迹。由此形成了当前较多学者公认的洼地积水成湖说。

◆洼地积水成湖说

近年来,随着对太湖地区地质、地貌、水文、考古和文献资料等方面的不断研究,对太湖成因的探究已经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人对泻湖论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海水深入古陆腹地的过程中,虽然一边冲刷,一边沉积,但这种情况对于整个古陆地来说是不平衡的,有的地方确有泻湖地貌的沉积,但它不具有整体意义。

人们在翻阅一本叫《吴中水利记》的北宋时期的古书时,发现书中记载着:

在北宋神宗八年(1075年),太湖地区发生大旱,太湖水位下降到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位置。这时人们发现,湖边数米干涸的湖底上,竟然露出了古代居民留下的坟墓和村庄的街道,一根根已经近于腐烂的树桩仍然立在湖中。人们还在太湖的湖底找到距今6000年至1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遗迹。有的掩埋于由陆地淡水草本植物残体堆积而成的泥炭层之下,有的直接被水淹没于湖底。如东太湖底发现7000年前的稻谷、瓦片、竹器、纺轮,吴县通安太湖湖底发现多处战国时代的古井、石斧、黑陶等,尤其是在太湖孤岛三山岛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5000多件旧石器及动物化石,都说明了原来的太湖是一片沿海疏林草原地区,由于气候转暖,降水剧增,洪水泛滥,才积水于太湖碟状洼地之中,面积由小变大,逐渐形成太湖,才把人类活动遗迹淹没在水下。若太湖原是海湾,然后演变成泻湖,随着泥沙淤积,面积缩小,慢慢演化成太湖,那就无法解释太湖湖底的人类活动遗迹。人类怎么可能生存于泻湖之中?由此形成了当前较多学者公认的洼地积水成湖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