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思考环境问题的本质性方法

马克思思考环境问题的本质性方法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看来,好像马克思这段话没有确定的中心主题,可以任由读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上去定义它了。这段文字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马克思的中心主题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即便“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还是服务于解答这个主题的从属性视角,并不是为之服务的主导性视角。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过:“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这里的主导性思想无非是:人生活在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中,而不是生活在自然界中。即便有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不意味着要把人归结为自然界的“一员”,并将人与其他自然物并列起来,等质齐观,而是需要从人的生活本身与自然界的联系上来确证人的生活的实在性。正如马克思自己所强调的那样,“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正像人的对象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自然对象一样,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人的对象性。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5]。这里本质性地告诉我们,马克思的分析角度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比如,人们通常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视角上解读马克思的自然、环境、生活、人的存在……这样看来,好像马克思这段话没有确定的中心主题,可以任由读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上去定义它了。其实不然!这段文字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马克思的中心主题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即便“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还是服务于解答这个主题的从属性视角,并不是为之服务的主导性视角。我们认为,唯有生存生态论追问才称得上是这样的分析视角,也才能深刻地揭示这段文字的真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