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3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可归纳如下。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和严峻的考验。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_环境生态学

1.1.3 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热衷于改造环境,从而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其影响范围也从区域扩展为全球,并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可归纳如下。

1.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微量气体,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时,即产生所谓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使气候逐渐变暖。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威胁和严峻的考验。如:全球升温使极地冰川融化,海水膨胀,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还使全球降雨和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遭到破坏,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效含量将增加0.056%,是工业革命前的2倍,届时全球气温将上升1.5~4.5℃,海平面将升高0.3~0.5 m,许多人口密集地区都将被海水淹没。而气温的升高和极端气候频发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992年,工业化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作出保证,要使造成温室效应的废气排放稳定下来,但多数国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通过三次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协议要求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在比1990年排放量降低5%的水平。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是协议开放签字的时间,2005年2月16日协议开始强制生效;到2005年9月,一共有156个国家通过了该协议,协约国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61%左右。

2.臭氧层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km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O3)气体,在离地面25km处臭氧浓度最大,并形成了厚度约为3mm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ozonosphere)。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中,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气体层,如果一些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的物质进入臭氧层,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这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强,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大量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中臭氧已经损耗了5%~10%,在南极的上空臭氧层损失高达50%以上,形成了所谓的臭氧层空洞。臭氧的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短波长紫外辐射(UV-B)的辐射强度增强,导致皮肤病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减少,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并对整个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而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处于濒危状态,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4.酸雨危害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生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酸雨还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表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是世界上有名且影响最大的酸雨区。

5.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全世界有80%的人口生活在以农业和土地为基本谋生资源的国家里,然而在许多热带、亚热带和干旱地区,土地资源已严重退化。全球退化土地估计有19.6亿公顷(UNEP,1997),其中38%为轻度退化,46.5%为中度退化,15%为严重退化,0.5%为极严重退化。

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北美,这类活动影响了不少于52%的退化干旱地区,墨西哥北部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平原和大草原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农业活动还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不同形式的土地退化。许多农村开发项目的目标都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和缩短耕地休闲期,这些导致土壤营养的净流失,大大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则对一些土地造成了严重污染。

对森林的过量砍伐是造成土地退化的另一个原因。毁林导致土地退化情况最严重的地区是亚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从绝对数量看,毁林的危害仅次于过度放牧。如果植被全部或部分受损或消失,地球表面的反射率、地表温度和蒸发量都将发生改变。土壤的脆弱度和生态系统的复原力都会随着土地的使用强度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土地退化。

在草场、灌木林和牧场过度放牧也会导致土地退化。当前过度放牧面积已达6.8亿公顷,占退化干旱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是在东非和北非,牛的存栏量过大致使土地严重退化。

除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的土地退化原因外,年降雨量和雨水蒸发量等重要的气候因素的变化也是主要原因,而这些变化又是与农业、城市发展及工业等行业强化使用土地相伴随的。在干旱地区,退化土地总面积中有近一半是水土流失作用造成的。水土流失使非洲5000多万公顷干旱土地严重退化。

6.海洋污染与渔业资源锐减

海洋是生命之源。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减少,许多靠捕捞海产品为生的渔民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不仅如此,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污染物等有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了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海域经常出现赤潮。

7.人口爆炸,城市无序扩大

人口、资源、环境是困扰当今社会最严峻的问题,而人口问题则是这些问题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城市的无序扩大,使城市的生活条件恶化,造成拥挤、水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等一系列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破坏。

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基本上是以消耗大量环境资源为代价换来的。这一过程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累积和形成了许多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开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生态环境的恶化更为显著,问题更为严重,因此,解决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功能,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