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考核,充实和谐对策

历史考核,充实和谐对策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项决定便应运而生。对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作了全面阐述——其一是维护民主权利公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政务公开办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谐社会只能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建立起来,因而必然要求协调社会管理。

初始的和谐构建观主要体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十六届四中全会认定:必须围绕激发创造活力、协调人民利益、强化社会管理的三大环节狠下功夫。可是以后的事实又告诉人们:凸显的社会矛盾多发生在牵连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并且已经波及国家发展大计。怎样做才会不断地缩小差距、改善民生、化消极为积极呢?十六届五中全会认定:必须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分配、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基础层面解决问题。两次认识的综合、再加上同新一年实践的结合,终使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构建和谐的理性思考成熟起来。于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项决定便应运而生。随后的五年间,胡锦涛所作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勾画了和谐构建的蓝图。

第一,改善民生的方案。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大报告为基调,十八大报告作出一整套改善民生的安排部署——其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荣誉感和责任感。其二是推动更高质量的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促进创业带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关系协调机制。其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收入。其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其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是加强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药品供应等项。

第二,维护公正的方针。对此,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作了全面阐述——其一是维护民主权利公正: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政务公开办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其二是维护法律制度公正:健全公开审判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并落实巡回审判和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其三是维护公共服务公正: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其四是维护收入分配公正: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其五是维护社会保障公正: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衔接的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

第三,协调管理的方式。和谐社会只能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建立起来,因而必然要求协调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该有哪些职能?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行使管理职能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研读十七大、十八大两个报告,这些答案便迎刃而解——其一,社会管理的职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其二,行使管理职能的主体,包括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四个层面,后两个层面中应注重强化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服务功能和责任。其三,管理手段主要有三大项:一是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包括信访制度和人民、行政、司法调解联动体系;二是预防遏制险情机制,包括应急管理体制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评估机制;三是打击罪犯机制,包括社会治安体系和国家安全工作机制。

归结起来看,成熟的和谐构建观确属指导社会建设的思想武器。就它的总体内容而言: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心,就是坚持唯物论;坚持维护公正、协调管理为两翼,就是坚持辩证法;坚持改善民生与维护公正、协调管理的统一就是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就它的重点内容而言:坚持抓紧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等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是坚持唯物论;坚持抓紧教育发展和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是坚持辩证法;坚持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与文化生活条件改善的统一,就是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就它维护公正的内容而言:坚持维护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公正,就是坚持唯物论;坚持维护民主权利和法律制度的公正,就是坚持辩证法;坚持服务、分配、社保公正与坚持民主法制公正的统一,就是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初始形态与成熟形态、和谐构建观的初始形态与成熟形态之两个进程和四个环节的一层层剖析,我们首先遵循“一个立场、两个方略、三个要求”的思维性线索,大体上阐发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之前一半问题的答案;继而又遵循“四个结合、五个统筹”的操作性线索,大体上阐发了“新形势下怎么样发展”之后一半问题的答案。然而著者明显感到,这双重答案都还处于比较零散、比较粗浅的状态;只有对它们下一番再整合、再挖掘的加工制作功夫,方能够形成集中且透彻的令人满意的答案。

关于“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之前一半问题的综合性答案,我们仍需遵循“一个立场、两个方略、三个要求”的思维性线索去考究。站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去考究: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的发展必须是为了人民又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其中包括保障人民主体地位、促进人本身的自由发展。站在科学与和谐两个方略相统一的制高点上去考究:我们要实现的发展首先必须是顺应客观规律的发展,所谓顺应客观规律,既含有顺应经济规律的内容,又含有顺应社会规律的内容,还含有顺应自然规律的内容;我们要实现的发展同时必须是满足人民需要的发展,所谓满足人民需要,既含有满足物质需要的内容,又含有满足精神需要的内容,还含有满足政治需要的内容。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之三项基本要求的结合点上去考究:我们要实现的全面发展必须是经济、社会、党建工程的共同发展,而经济发展只能是自主创新、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发展只能是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发展,党建的发展只能是围绕基本路线、端正根本宗旨的发展;我们要实现的协调发展必须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发展,为此就要在深化改革中坚持和完善“两主两多”的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现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我们要实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生态平衡与心态和谐相一致的发展;为了生态平衡就要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方面做文章,为了心态和谐就要在改善民生与激发活力方面做文章。前述答案的综合便是,新形势下必须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党建的全面发展,必须实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进而适合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必须实现生态平衡与心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怎么样发展”之后一半问题的综合性答案,我们仍然需要遵循“四个结合、五个统筹”的操作性线索去考究。通过“四个结合”的贯彻途径去考究,我们即可认清新形势下的发展动力论:必须依靠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统一的发动力实现发展;必须依靠和谐社会中蓬勃生机与安定秩序之统一的驱动力实现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中完善制度与创新体制之统一的推动力实现发展;必须依靠党建工程中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之统一的牵动力实现发展。通过“五个统筹”的根本方法去考究,我们又能认清新形势下的发展模式论:必须借助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际的统筹兼顾实现发展;必须借助对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等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实现发展;必须借助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统筹兼顾实现发展。前述答案的综合便是,新形势下,必须依据科学和谐和平的谋略实现发展,必须按照多领域多层次兼顾的脉络实现发展。

以上种种的分析论证,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图画。纵观全图,所有的内涵一目了然:用理论的眼光审视,科学发展观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领域,的确堪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实践的眼光审视,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党建等各条战线建设与改革的多重使命,的确堪称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谐构建观与党建主线观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组成部分,同时又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功能;它们与科学发展观一道,构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崭新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