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局使命,引出和谐对策

全局使命,引出和谐对策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过一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此作出专门决定。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和谐社会建设同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列在一起。由此就会明白,借助和谐构建的积极对策始终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实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之计。

十六大报告提示全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里略去水平高低和平衡与否的两个论点,只谈全面与否的问题。总体小康的不全面性表现在哪儿?全面小康建设该填补什么?答案很简单,说总体小康不全面,就因为它缺少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所以全面小康建设务必要将以往空缺的项目纳入总布局。于是,十六大报告首次发出了营造和谐的号召,首次列出了生态环境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观确立之后,仅仅一年时间,十六届四中全会便把增强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任务摆上了日程。又过一年,十六届五中全会用浓墨重笔把构建和谐社会条块写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稿。再过一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此作出专门决定。

第一,中共执政的保障。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共分为九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集中讲提高党的构建和谐社会能力问题。第七部分一开始就写道——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用巩固自身执政基础的眼光观察和谐构建作用力的做法,表达出我党一脉相承的战略思维。高明的战略思维,必定引出高明的对应策略。经由“四个尊重”方针的全面贯彻不断激发人们的创造力,经由思想教育、机制协调、法律排解等途径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经由良好道德风尚的倡导促成扶贫济困之举,等等,都是有效的对策。

第二,中国进取的保障。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和谐社会建设同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列在一起。它不仅充分说明了和谐社会建设在国家现代化事业总布局系统中的长远地位,尤其突出说明了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紧迫意义。新世纪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迁、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态势既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诸多烦恼。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水平失衡的问题,就业与社保、收入与分配、教育与医疗等方面利益关系失调的问题,业主对顾客、教师对学生、领导对群众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失范的问题,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化作危及安定团结的因素。危机既来,我们怎能不高度关注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中外竞争的保障。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有这样一段话——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这段话同样启迪着国人世人,中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为什么?因为有内外因关系的哲理为证。倘若任凭发展失衡问题、利益失调问题、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其他严峻问题自发自流,那么注定就会酿成种种混乱、动乱乃至暴乱。真到了那一步,我们自顾尚且不暇,怎能有余力去应对国际激烈竞争的尖锐挑战?由此就会明白,借助和谐构建的积极对策始终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局,实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之计。

归结起来看,初始的和谐构建观也给我们画出了哲学三角图形。三个角各自代表中共执政、中国进取、中外竞争的三大和谐要点,三个角围绕的核心代表它们共同的和谐根基。立足和谐的中共执政地位决定了中国本身的进取和中外之间的竞争,而立足和谐的中国进取和中外竞争实绩又反映了中共执政的水平,这是和谐构建观的唯物辩证法;立足和谐的中国进取实力决定了中外竞争能力,而立足和谐的中外竞争能力的增强又助长了中国进取的实力,这也是和谐构建观的唯物辩证法;中共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进取和中外竞争实绩的积累都取决于和谐社会的支撑,可反过来讲,和谐社会局面的形成、发展和维护,每一步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中国进取、中外竞争的动力作用,这还是和谐构建观的唯物辩证法。换言之,和谐构建观的实质同样是唯物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