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确保内容充实

确保内容充实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做到内容充实,还应注意选材角度,恰当使用材料。普通矿工聂清文,在突遇矿难时,将生死置之度外,临终也不忘信守承诺,把欠他人债务写在安全帽上,提醒家人归还。申论给定材料多以反面陈述问题为主,申发论述时为了能更清楚说明问题,常常需要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互相映衬、比较,以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使观点阐述更加鲜明。申发论述的作文主要是反映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因而主要运用现实材料。

申论作文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论据要充分有力,论据材料不能太单薄,一篇文章就一个把论据,不能有力支撑论点。二是材料要实在而不空泛,有说服力。三是材料新颖而不一般化,尽可能不要老调重弹。为了做到内容充实,还应注意选材角度,恰当使用材料。为了使材料更有表现力、说服力,不妨从以下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恰当地选用材料。

1.选用单个材料注意角度。有的典型材料具有多方面意义,我们在选用这类材料时,要考虑从什么角度去选择材料重点才合适,才能有效证明观点。例如四川申论(金融诚信)给定材料中,有聂清文这一十分典型、生动颇具说服力、震撼力的个案材料:

当我们想通过各种教育来灌输诚实守信这种品德的时候,一名矿工给我们上了震撼的一课。湖南涟源市“4·16”湖南娄底矿难发生后,清理遇难矿工的遗物时,在矿工聂清文的遗体附近,发现了一顶用粉笔写有遗言的安全帽:“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聂还在帽子上对妻子莲香说要带好孩子,孝顺父母,“一定会有好报的”,还叮嘱妻子一定要将他火葬。相信读过这则报道的人,都会被这份特殊的留言所震动。遗言既像一笔流水账,更像在和妻子唠家常,没有哗众取宠之浮躁,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没有对煤矿老板的责难,没有对政府监管安全生产不力的抱怨。正因为如此,这顶安全帽上的遗言才显得惊世骇俗,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为之感慨万端。

按照民间的惯例,没有欠条的债务人死后,所欠的债就成了“死债”,一种最基本的宽容也要求债权人不去追究这点利益。然而,聂清文却留下了这样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遗言。对矿工聂清文的举动,大家都萌生一种久违的感动。正如娄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旭曦说的,“那就是我们一些老百姓的生活,你无法不流泪。”

好几篇作文对此材料分别作了如下选用:

①小处看,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湖南“4·16”娄底矿难中遇难的矿工聂清文,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欠他人的债务,这种危难时刻显露出来的真品质,让你无法不泪流满面,对他充满敬意。从一个普通人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人性的伟大。相反,对那些拖欠数十万元仍然拒不还款的人来讲,等待他们的将是“千夫指、万人骂”,将是党纪政纪的处分,直至法律的严惩。

②这些大大小小的蛀虫与硕鼠们已早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丢掉了做人的尊严,违背了诚信为官、立信为民的基本准则,在很多中小企业贷款难、筹措资金还较困难的今天,这些“人民公仆”却以权为伞,以权谋私,这样的行为不禁让人齿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4·16”娄底矿难发生事,人们在矿工聂清文的安全帽上发现了这样的遗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光100元……”这段遗言让人萌生一种久违的感动。如此清贫的矿工具有诚信为人的道德准则,而现实生活中最应当讲信用的官员等却违背了这样的基本准则,让人失望的同时,也让人深思。因此,如何培养我国的信用土壤,如何唤回社会信用的整体回归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③要法来维护好整个社会的秩序,大家共同遵守好。正如前则材料所举的一个例子:湖南涟源市娄底矿难矿工聂清文的特别的遗言。正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纯朴,那就是一种诚信精神,也说明了诚信不是没有生存的土壤,只是最讲信用的却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率先违背了它,自然而然我们见到的就是反面的较之比较多了。所以要建立诚信制度,不仅仅靠一个人,一个党的努力,而是要靠全社会共同团结来创造一个使诚信生长的安适土壤,那就是你、我、他的责任。

④湖南少数党政机关干部拖贷几十亿元、欠贷长达一二十年不归还的失信行径,和矿工聂清文遇矿难将生死置之度外,临终还信守承诺,把欠他人债务写在安全帽上的惊世骇俗之举,形成了天壤之别的鲜明对比。一个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话题,不由得摆在了我们面前:党政干部更应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⑤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一诺重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千古名言,融入了民族的心灵中,铭记在大家的脑海里,传承于不息的血脉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更成为了新时代做人的基本准则。普通矿工聂清文,在突遇矿难时,将生死置之度外,临终也不忘信守承诺,把欠他人债务写在安全帽上,提醒家人归还。他这一感天动地、惊世骇俗之举,为世人竖起了一座诚信的不朽丰碑,把守信重诺的基本道德,提高到了一个至尊境界。每个人学习道德楷模,对照自身行为,都应该考虑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守诚信道德底线。

比较上面几则选用聂清文材料的优劣,可以看出④和⑤选用的角度优于②和①,而③选用该材料又过于简单,不能生动地说明观点。

2.选用多个材料注意以下方法。

一是选择点面材料结合说明观点。这就是通常说的点面结合,即手中有典型,胸中有全局。用点上的典型材料说明问题的深度,用面上材料概括说明问题的广度,这样把观点阐述得更为深刻。

二是选择对比材料说明观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文章中叙述事实说明情况时,常常选用今昔对比、优劣对比、新旧对比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使观点更为突出。

可选择正反材料对立说明观点。申论给定材料多以反面陈述问题为主,申发论述时为了能更清楚说明问题,常常需要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互相映衬、比较,以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使观点阐述更加鲜明。

亦可选择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说明观点。申发论述的作文主要是反映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因而主要运用现实材料。但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有时为了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在更大范围内勾勒事情的背景,或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需要使用历史材料。这样能更全面地、历史地说明观点,阐明真相。

三是选择并列对举材料说明观点。有时为了说明观点,需要列举一组性质相同材料,以便比较全面、翔实地证明观点。这种并举的材料,一定要简明扼要。

四是选择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说明观点。在说明事物的现状和发展变化时,除主要用文字材料加以定性说明、介绍外,有时也适当用数据加以定量说明。定性材料和定量材料结合使用,使观点阐述得更生动、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这些方法和技巧,本书后面第四章第四节中“论据的使用”里都有介绍。

上述选用多个材料的方法,也常常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例如关于就业难的一篇作文写道:

有的毕业生留恋大城市的繁荣、舒适、方便,不愿意到艰苦的基层去经风雨、见世面;有的眼界甚高,一外资二国企,不去乡企、民营和个体;有的追求享受,只愿坐办公室,不去现场和工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是这种落后的、陈旧的择业观,限制了青年人的发展与成长。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毕业生选择了正确的择业意向。不少大学生投身西部创业计划,为西部大开发建功立业;有的自愿到贫困山区当基层干部和小学教师,为艰苦地区农民致富贡献青春;有的投笔从戎,到军营经风雨见世面,把自己的满腔热血贡献给国防建设事业;有的放弃优越的条件,自主创业,办起了养猪场、修鞋店、加工厂,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闯出了成才大道;……。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现代的、务实的择业观,在毕业生面前展示了无限广阔的成才空间。真正是“进一步”,海阔天宽。可见,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是“英雄”没有发现或者无视“用武之地”。只要树立了正确择业观,投身于社会的广阔天地,毕业生就可以施展抱负,大显宏图。

这里在论证“只要树立了正确择业观,投身于社会的广阔天地,毕业生就可以施展抱负,大显宏图”的观点时,就是融对比衬托、并列对举等方法于一炉的。

3.使用申论试题给定材料,要注意引用适度。如前所述,申论的申发论述总是离不开给定材料。完全脱离原材料,会使“申发”没有基础、依据;过多引用原材料,又会使“申发”没有达到引申发挥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引用的“度”。通常可以采用概括材料以少胜多、浓缩材料去粗取精、截取材料删繁就简等方法来处理、引用原材料,详细的方法技巧见本书后面第四章“论据材料的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