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罗庚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华罗庚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他的理想和实践,毛泽东评价甚高。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不久,华罗庚进了清华园,时年21岁,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此时国内全面抗战爆发,西南联大聘他为教授,华罗庚归国心切,便谢绝了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启程回国了,时年28岁。

华罗庚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他是驰名中外的数学大师,然而他仅握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颇有点传奇色彩。他走的是一条“不求学位只求知识”的自学道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诗人。他深入工农和生产第一线,推广他发明的统筹法、优选法,给经济建设带来明显效益。对他的理想和实践,毛泽东评价甚高。

毛泽东评点原文

华罗庚先生:

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肃此。

敬颂

教祺!

毛泽东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1]

华罗庚同志:

来信及《平话》,早在外地收到。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说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专此奉复。

敬颂

教安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2]

华罗庚简介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中国现代数学家。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杨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论的研究。他先为管理员、助教后再升为讲师。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由于他的成就卓越,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邀请去苏联访问三个月。同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委员和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委员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此外,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华罗庚在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这一结果在数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代数方面,他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还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用初等方法直接解决历史难题,需对问题本质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洞察,这是华罗庚的工作的特点之一。

他的工作的另一特点是系统深刻。他的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虽发表已近40年,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成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部、篇。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罗庚对数学教育非常重视,早期在他影响下成为著名数学家的有段学复、闵嗣鹤、樊畿与徐贤修等。50年代后,在他指导之下成为数学家的更不胜枚举,如越民义、万哲先、陆启铿、龚升与陈景润等。

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讲学时因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5岁。

试析

众所周知,华罗庚是驰名中外的数学大师,然而他仅握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颇有点传奇色彩。他是靠自学成才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担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要职。他还是一位诗人,写过不少声情俱美的诗词。

华罗庚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是江苏金坛县城一个杂货店的老板,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华罗庚降生的时候,他父亲正好背着箩筐从乡下归来,这一年又是农历庚戌年,人们习惯上以“百岁同庚”为吉利,便给新生儿取名为“罗庚”。

华罗庚在初中二年级以前,数学成绩并不好。初中毕业后,在一个中专学了一年便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了,帮助父亲在杂货店里管账,同时自学数学,成了数学迷,人称“罗呆子”。18岁那年,到金坛中学当庶务员,兼当会计。20岁那年,不幸感染上了伤寒病,在床上躺了近半年,终于战胜了疾病。谁知刚一下床,便摔倒了,造成腿骨骨折,从此走路要借助手杖。因为伤寒病菌已侵入他的腿骨关节,加之久病卧床,所以走路时,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要先在空中画一个圈和手杖一起落地。他曾风趣地说:“我走起路来,总是在做圆和切线运动。”

病愈不久,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这份杂志是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和浙江大学竺可桢教授等在上海创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刊物。熊庆来觉得这篇文章言之成理,特别是对作者追求真理、不畏权威的精神,大为赞赏。熊庆来原以为华罗庚是哪位大学教授,当他打听到华罗庚只是个年轻的中学职员时,为之惊讶,惊讶之余,决定邀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助理员,月薪40元大洋。不久,华罗庚进了清华园,时年21岁,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清华园里,华罗庚选择了一条不求文凭只求知识的自学道路。一有空就钻图书馆。只花两年多的时间,他便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德、法文,并在国外的数学杂志上发表了三篇用英文写的论文。这意味着他用两年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路程。他的进步赢得了熊庆来的嘉奖,破格享受助教待遇。两年后,又晋升为讲师。26岁那年,被清华大学推荐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里,华罗庚仍然是“不求学位而求学问”。他一直没有办理正式入学手续,也从没有申请过学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实际上只是一名“旁听生”。但是他却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法、德、印(度)等国的学术杂志上。他的成就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关注,苏联科学院邀请他到苏联访问。此时国内全面抗战爆发,西南联大聘他为教授,华罗庚归国心切,便谢绝了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启程回国了,时年28岁。

由于日寇对昆明频频轰炸,西南联大教授都在农村找住处。当闻一多得知华罗庚一家没有找到合适住处时,便主动邀请和他合住。闻一多一家八口,华罗庚一家六口,共住一农户家。这所房子只有两个套间,两家人合居,中间只好用一块帘子隔开。华罗庚住在西侧,埋头研究数学;闻一多住在东侧,埋头搞“槃瓠”。他们专业不同,但都在为祖国解放、民族振兴而发愤工作。后来华罗庚回忆那段往事时,曾赋诗描绘道:

挂布分屋共容膝,

岂止两家共坎坷。

布东考古布西算,

专业不同心同仇。

对闻一多参加民盟,为民主而斗争、而流血,华罗庚十分敬佩,引为榜样。1979年,为纪念闻一多80诞辰,华罗庚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有诗,表达了他的心声:

闻君慷慨拍案起,

愧我庸懦远避魔。

后觉只能补前咎,

为报先烈献白头。

白头献给现代化

民不康阜誓不休。

为党随处可埋骨,

哪管江海与荒丘。

1946年,苏联科学院用英文出版了华罗庚的重要著作《堆垒素数论》,同时再次邀请华访苏。这一次他赴苏访问了三个月。归国后,又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请他去从事研究工作的邀请。1946年9月,他前往美国。到美国后,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工作了一年多,接着又被美国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此间,他到医院治疗腿疾,住过一段时间,有明显好转,两条腿可以靠拢走路了,只是左腿短一些,于是他为左脚定做了一只鞋跟高一些的鞋子,这样,走起路来比以前好多了。全国胜利前夕,他把妻女接回了美国,防止她们被国民党政府弄到台湾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格外高兴,决心回国服务。虽然他已是终身教授,年薪两万美元,但这些都留不住他。1949年寒假,他利用去英国讲学的名义,购了5张船票,丢弃了在伊利诺大学的洋房、汽车、书籍和半年工资,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一艘邮船,离开了居住四年之久的美国。当轮船渐渐靠近祖国时,他激动地说:“现在,祖国新生了!新中国的航船已经起锚,我从万里外归来,是做追逐新中国航船的海鸥呢,还是做一名水手,也为新中国航船的前进,划动我的双桨,尽一点力量呢?”无疑,答案只能是后者。

1950年2月,船在香港停泊,旅客们都登岸去观光、购物、访友,而华罗庚却关在房子里起草一份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3月11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这封信,信末是这样讲的:“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华罗庚的公开信,激励了众多在海外的学子,冲破金钱的诱惑和暴力的阻挠,纷纷返回祖国献身振兴中华的崇高事业。

华罗庚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之邀筹建数学研究所,任所长。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华罗庚还热情参加众多的社会活动,为新中国奔忙。1953年,华罗庚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还作为中国数学家的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数学家代表大会。1952年10月,他以一名和平战士的身份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1954年,又代表中国出席了在斯德哥尔摩和东柏林召开的世界和平理事会,还被提名为倡导万隆精神的亚非国家会议中国筹委会成员。1958年,他又和郭沫若共同率领中国代表团到新德里出席“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毛泽东同华罗庚的交往是从1952年开始的。是年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开会期间(华罗庚是全国政协委员),一天晚上,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委员们举行文艺晚会,观看京剧表演,华罗庚恰好坐在毛泽东旁边。毛泽东边看戏边和他交谈,对他说:“华罗庚同志,你也是穷苦人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多培养出些好学生来!”这句话,华罗庚牢记终生,激励他努力培养年轻一代。

1953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题为《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向年轻的大学生们提出学习科学知识的四点希望:(一)学科学要热诚,更需要持久的热诚;(二)学科学要有雄心,但不能越级而进,更不能钻牛角尖;(三)学科学要能创造,但也要善于接受已有的成果;(四)学科学要注意原则,但也不要忽视小点滴。他写了一些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文章,特别是他发表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一文,提出的著名论断,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向科学高峰攀登。

华罗庚发现并亲自培养了王元、陆启铿、陈景润等人。他常常勉励学生要“独立研究,努力成‘家’。”他说:“‘百家争鸣’需要有‘家’,‘家’是什么呢,把要求提高些,即是学派,低些,也应该有他独创的见解。”那么,怎样才能成家呢?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接受祖国遗产,接受学术界前辈的成就,要接受外国的科学成就;二是要在这一基础上独立研究,发挥独立思想能力,多多地从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三是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吸收别人的有用的东西。

华罗庚还一贯倡导“培养学术空气,展开学术争论”。他说,动物、植物生长的快慢取决于环境的条件。有学术空气的社会,能够展开自由争论的社会,才是适宜于科学生长的好环境。他还就培养学术空气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学术机构的领导者,应当亲自动手以身作则地从事学术工作;二是学术团体成员的吸收和加入也必须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团体,必须经过学术甄别。

从50年代末开始,华罗庚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走出书斋,努力把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工人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去,在他们中间推广统筹法、优选法。他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很受工人、农民的欢迎和赞扬。但是,也有人唱反调,说什么“华罗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样做,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不要跟他学。”

面对这些非议和压力,华罗庚鼓起勇气,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信的大意是:60年代以来,在国外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应用数学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经过他的比较,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可以使管理工作改变面貌,有助于提高效率。他在信末附上了自己填的《西江月》词,表示自己的决心:

森森白骨堆中, 

是俺生身所在, 

皮囊纵然百般改,

积垢依旧深埋。 

妖兴易受蛊惑, 

风起障目尘埃。 

勤学毛著脱凡胎,

才能入得门来。 

1964年3月18日,毛泽东亲笔复信。对华罗庚的打算表示了高度赞扬和积极支持。收到信后,华罗庚无比激动。“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八个大字,为他继续前进增添了巨大动力。

1965年初,华罗庚从西南铁路三线回到北京后,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这本小册子出版后,他又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主要讲他参加生产实践的感受,同时把书附在信中寄给毛泽东。

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复信给华罗庚,称赞说:“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毛泽东的两封亲笔信,华罗庚一直珍藏在家中,用以鼓励和鞭策自己。

在“文化大革命”中,华罗庚同许多专家学者一样,受到冲击。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保护。

1972年冬,大庆油田聘请华罗庚担任科学技术总顾问,他高兴地应聘,并以自己能成为大庆人中的一员而自豪。他常常捧着大庆油田给他的聘书对人说,这比剑桥的博士证书还珍贵。

因长期紧张的工作,超负荷运转,积劳成疾,1975年华罗庚患了心肌梗塞,不得不住院治疗。在病中,他写诗明志自励:

呼伦贝尔骏马, 

珠穆朗玛雄鹰, 

驰骋原野志千里,

翱翔太空意凌云。

一心为人民。  

壮志临阵决死, 

哪管些许伤痕, 

向千年老魔作战,

为百代新风斗争。

慷慨掷此身!  

经过三个月的住院治疗,身体暂时康复了,但从此落下了心肌梗塞的病根。

“四人帮”被粉碎后,华罗庚焕发了第二次青春。他更加努力工作,为建造“通天塔”而只争朝夕。

1983年10月,华罗庚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次年4月,他到华盛顿出席为他举行的美国科学院院士授衔仪式。

从美国归来后,又到全国各地从事繁忙的学术活动。其间,又患过几次心肌梗塞,他预感到剩下的工作时间不多了,仍把生死置之度外。1984年12月,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即使能活一百年,  

36524日而已。   

而今已过四分之三, 

怎能胡乱轻抛,   

何况还有,     

老病无能为计。   

若细算,有效工作日,

在2000天以内矣。  

搬弄是非者是催命鬼,

谈空话者非真知己。 

少说闲话,     

休生闲气。     

争地位,患得失,  

更无道理。     

学术权威似浮云,  

百万富翁若敝屣。  

为人民服务,    

鞠躬尽瘁而已。   

1951年,华罗庚正式加入了民盟。他一直把民盟看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团结广大知识分子更好地发挥作用的组织。他更高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58年他提出了入党要求。1979年6月,他的入党申请被党组织批准。1980年元旦,邓颖超致函华罗庚以“老同志,新党员”给予勉励,华罗庚赋诗《破阵子——奉答邓大姐》:

五十年来心愿, 

三万里外佳音。 

沧海不捐一滴水,

洪炉陶冶沙成金,

四化作尖兵。  

老同志,深愧怍,

新党员,幸勉称。

横刀哪顾头颅白,

铁马紧傍青壮人,

不负党员名。  

华罗庚还同时作了《外一首——党员本色》以表决心:

实干、苦干、拼命干,

党员本色。     

空话、大话、奉迎话,

科学罪人。     

实践明真理,    

历史证忠贞。    

聚沙成塔塔不固,  

长城哪能一夕成,  

所赖在坚韧。    

邓颖超很喜欢华罗庚的诗,她说,这些诗“使人读了很受教育,很受鼓舞。科学家的态度,雄心壮志的誓言,跃然于诗句中”。

1985年6月,华罗庚应邀赴日本进行友好访问。他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一直处在兴奋之中。6月12日,他为日本数学家作了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讲演。他讲了近3小时15分,效果很好,不时为掌声所打断。当他讲完后,准备接受献花的一刹那,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倒在了讲台上。抢救无效,溘然去世,终年75岁。

华罗庚以自己的勤奋和天才,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为中国和世界的科技进步作出了显著贡献。他毕生勤奋努力,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过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他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他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赢得了世界数学大师的桂冠,他“不求学位只求知识”的治学道路,给人以启迪。

(注:本文写作重点参阅、援引了黄景均著《华罗庚传》)

【注释】

[1]毛泽东1964年3月18日致华罗庚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95页,1983年版)。

[2]毛泽东1965年7月21日致华罗庚的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606页,198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