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时间:2022-1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界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能够思维的生物,人类意识才得以产生。自然界无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以后逐渐产生了有生命物质,从而也就产生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发展到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只是人类意识发展的前史,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准备阶段。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还需要经过一个决定性的质的飞跃。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世界就已经存在。自然界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能够思维的生物,人类意识才得以产生。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它有三个决定性环节:第一,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从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反应特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是“物质的本性”最普遍的表现之一。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7]无生命物质的反应,只是一些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通过这些反应过程,无生命物质彼此之间在相互作用中一方在另一方留下印记或痕迹,从而产生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状态改变。例如,潮涨潮落是海水对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引力变化的反应;岩石风化是石头对空气、阳光、水分等机械的、物理的以及化学的反应。

自然界无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以后逐渐产生了有生命物质,从而也就产生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例如,向日葵随太阳转动,含羞草遇风合拢等。由物质的一般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意识起源史上的质的飞跃,这种生命的反映形式同无生命的反映形式有着质的区别。第一,非生命的反应特性是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或转化为他物而表现出来的;而生命的反应特性则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以新陈代谢、自我更新形式表现出来。第二,非生命的反应特性是机械的、死板的、没有选择的;而生命的反映形式则以选择性和某种主动性为特点,是以趋利避害维持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在生物的进一步不断进化中,低等生物逐渐发展为高等动物,从而也就形成了比刺激感应性更高级的反映形式——感觉。随着动物有机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动物感觉也在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动物心理。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识记和某种情感,甚至包括初步的形象思维、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发展到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只是人类意识发展的前史,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准备阶段。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还需要经过一个决定性的质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