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的含义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是评价主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做出评价,是单方面的,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而不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结果的评价,而是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组成部分。

(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的含义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评价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含义,首先需要了解“评价”的含义。从字典的释义来看,评价原指评论货物的价格、还价,现在“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1]。由这个释义可以看出:第一,评价包括对物的评价和对人的评价;第二,评价是对人或事物价值的评价;第三,评价和价值关系密切。在此意义上,我们又要了解什么是价值,评价和价值的区别是什么。关于价值的含义,人们一般的解释是,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的关系,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的关系。而评价则是关于价值的判断,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人把握客体对人的意义、价值的一种观念性活动。评价反映了人类活动的一个本质特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评价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所要揭示的不是世界是什么,而是世界对于人意味着什么,世界对于人有什么意义。根据冯平的研究,评价有三种最基本的形式:一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已有的客体做出价值判断;二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的价值做出判断;三是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客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更有价值,更值得争取,这是对价值序列的判断,也可称为对价值程度的判断。[2]我们在此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属于第一个层面事物的价值判断。

从评价的一般含义可以引申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含义。由于评价的一般含义是指一种价值判断,那么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说到底,也应该是一种价值判断。具体来说,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目的、标准和原则,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做出价值判断,必须了解以下几点: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唯物主义的价值论认为,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反映的对象、意义和参加的心理成分都有着质的区别。事实判断是以客体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的,它探讨客体“是怎样的”、“是什么”,探讨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等实体属性,即以理性认识这种抽象思维形式反映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价值判断是以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为对象,探讨客体的价值属性,即客体的社会意义——对社会需要意味着什么,它以多种意识形式——认识(价值与事实判断)、情感(对价值的态度体验)、意志(对价值的自觉保证)等诸种形式的综合来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研究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什么,也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什么,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怎么样,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价值实现的程度。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价值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是评价主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做出评价,是单方面的,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而不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然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这种主体性活动又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依据一定的目的、标准和原则,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进行的一种客观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有计划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的。

(3)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由多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评价不仅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结果的评价,而是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个组成部分。诊断性评价又称“事先的评价”,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现状或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原因,以便采取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实际情况的适当措施,对症下药。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进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发展,并调整、修正发展进程,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终结性评价(也称为总结性评价或“事后评价”)是一种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发展某一阶段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效果,提供一个总体评价成绩的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