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性接受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性接受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上述可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性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个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格化过程。

三、信仰性接受

信仰(belief)的含义很多。就其字面意思来说,是信而仰之,仰而信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辞海》的解释是,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信仰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本人不赞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因为这样的话,岂不是将信仰等同于迷信,定义有些概念上的混淆,容易造成误解。

概括地说,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以某种思想体系为准则去解释和改造世界。它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意志品质。信念则是在认识情感和意志基础上形成的非做什么不可的坚决态度。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是自觉的。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指引着他们,而信念支撑着他们。

从上述可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性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通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个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格化过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性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最高境界,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通过依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逐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深刻的理性认识,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性,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由衷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敬仰之情化为信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念,化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本人工作、生活、学习的内在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