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接受阶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接受阶段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获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念必须进一步经过内化。外化的接受行为是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接受动机所引发的。所谓的接受动机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引向某种接受目标的一种愿望和要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自我反馈投入更多的关注。

(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后接受阶段

即时接受阶段的结束并不能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目标是否得到最终的落实,判断接受效果好坏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是否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也就是说,接受活动的效率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目标的实现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接受效果的好坏以及是否真的接受还要经历后接受阶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双方在即时接受阶段过后,彼此之间的主导思想和受导思想经过交流和碰撞,经过对彼此思想的思想鉴别,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效应。这种思想效应体现在对事实的确认度、情感的感化度、精神需要的满足度、理性的接受度和行为的诱导度上。大致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后接受阶段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整合内化

所谓整合,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凭借大脑对经过反映和选择进入认识场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进行运演加工,使之与原有理论材料发生对接的建构过程。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原有的思想观念体系具有指向一致性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就会被建构到原有的思想观念结构中,这种现象称之为同化;而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其原有观念指向不一致时,整合的力量便会打破原有观念体系的边界,重构原有思想观念结构,使其适应传导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的性质和要求,这种现象称之为顺应。因此,从本质上讲,整合包含着建构和重构两个方面。整合中的同化现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立场、观点形成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导的必要性;整合中的顺应现象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可能性及其在改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主观世界中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正是在同化、顺应、不断建构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和提高。但在建构或重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思想观点并不牢固,其正确与否不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主观判断为标准,而是以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真性为标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获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念必须进一步经过内化。换言之,内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传导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转变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2.外化践行

从一般认识活动的角度来说,主体“内化”了外来信息,形成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接受过程便完成了。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认同的知性水平上,内化的最终结果必须是由能动的主体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即外化践行。否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便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过程也不能算真正的完成。所谓外化践行,主要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将自身由内化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信念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具体行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外化的接受行为是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接受动机所引发的。所谓的接受动机主要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引向某种接受目标的一种愿望和要求。无论接受动机的层次高低,对接受行为的制约力量均比较明显。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递进层次:第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将其由内化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信念转化为其践行的行为动机。第二,在行为动机的制约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依据自身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第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按照正确的行为方式,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形成社会所需要的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践行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结果。它是外化的表现形式,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否则,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仅仅停留在理解认同的知性水平上,而不能指导和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那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便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这一接受过程也就不能算真正的完成。

3.反馈调节

反馈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活动的调控具有稳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某项内容开展了一段时期后,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接受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都需要而且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那里得到说明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反馈回来的信息作为最基本和可靠的参照体系,对下一轮传导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应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自我反馈投入更多的关注。所谓自我反馈,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表现所进行的自我评价和认识,这是一种没有外力参与的内反馈。通过自我反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一方面消化和吸收前一阶段所获取的接受内容,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起着“反刍”作用;另一方面,又强化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信心和决心,起着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作用。当然,自我反馈有积极意义的反馈和消极意义的反馈,我们在此所谈及和倡导的主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自我反馈。

总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一个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和思维整合的复杂过程。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传导与接受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互通共振过程。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的传导影响着、熏染着、改变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提高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的接受结果,将随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所产生的新的需求,又反馈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影响并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就是在这种传导与接受两方面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共振过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也正是在传导与接受的复杂交错、不断反馈、无限延续的共振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就宏观过程而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接受、内化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