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动医疗的行业分析

移动医疗的行业分析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移动医疗应用的另一个显著贡献是减少医疗差错。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此外,移动医疗应用也为医生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行的来源。在国家政策方面,移动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得到不断鼓励。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处于“互联网+”风口,资本方对移动医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市场层面看,移动医疗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移动互联网渗透进入医疗行业,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阶段。

1)移动医疗的定义

移动医疗在国外叫mHealth,2010年美国移动医疗峰会上对mHealth的定义是“通过移动设备提供的医疗服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Francis Collins博士曾表示“移动设备提供了不可思议低成本和实时的方式,用于评估疾病、运动、影像、行为、社会交往、环境毒素、代谢产物和一系列生理变量”。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定义为,mHealth(mobile Health),就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PDA、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医疗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医疗问题。

狭义的移动医疗是Sensor+app+Serive(SAS)的闭环,借助最新的传感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效率,将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延伸,强调提供医疗服务,是医疗资源通过智能移动设备的一种辐射。

2)移动医疗的意义

目前在全球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可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识带的应用、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可以说,病人在医院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中心、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到出院结账,都可以用移动技术予以优化。因为移动应用能够高度共享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并使系统更具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目的。

移动医疗应用的另一个显著贡献是减少医疗差错。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据美国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每年有超过1 500万例的药品误用事故在美国医院内发生。为了避免这些失误,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地得到和确认患者的医疗信息,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病人,进行正确的治疗。

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能够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者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医疗服务,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加入,不仅将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而且会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

在中国,对于传统医疗行业,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大问题,其原因是医疗资源稀缺和分配不均。事实上,医疗资源在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中国优质的医疗资源不断向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倾斜,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很多医院人满为患,就医流程繁琐,就医效率极低。作为传统医疗转型的新路径,移动医疗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深入到传统医疗的各个方面。移动医疗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医疗资源,同时降低了整合医疗资源的成本。

由于国内社区医疗不发达、专业医院的接待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医疗体验不佳。因此,对于患者来说,移动医疗提供了寻医问药的便利体验。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入,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患者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方式,节省了患者用于往返医院、挂号以及排队等候的时间和成本。无论在家里或上班途中,人们都能随时听取医生的建议,或是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资讯。

对于医生而言,移动医疗的开发能够使医生提高问诊的效率,更好地利用医生碎片化的时间,增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此外,移动医疗应用也为医生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行的来源。移动医疗和传统医疗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多情况下是互为补充,医疗系统整体的信息化、去中心化、移动化是传统医疗发展的趋势。

1)政治环境分析

在国家政策方面,移动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得到不断鼓励。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强调积极引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健康信息、智慧医疗服务。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等公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方便医生多点执业松绑,促进优势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实现了移动医疗平台与实体医院的合作。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要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对移动医疗及医药电商发展利好颇多。

2)行业发展概况

2011年初,移动医疗领域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内约千余家移动医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分布在寻医诊疗、医药信息化、生物科技等众多领域。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处于“互联网+”风口,资本方对移动医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据动脉网移动医疗研究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国内移动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

2016年5月,易观智库发布了《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6》,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已实现48.8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达到1 707.3万。从市场层面看,移动医疗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2016年5月,艾媒咨询发布了《2016第一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报告预测到2016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会达到74.2亿元人民币,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高达184.3亿。

3)用户概况

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用户规模数量实现稳步增长。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用户规模稳步增长,2016年第四季度接近3.0亿,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16.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规模增长稳中放缓,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在线问诊咨询业务的创新突破可能性减小,行业内同质化问题突出,相关移动医疗企业较难通过现有产品与服务大幅度提高用户的使用数量;另一方面是慢病管理等细分领域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定用户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企业仍需加大对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的探索。

1)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阶段

移动互联网渗透进入医疗行业,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自然演进的必然阶段。互联网自90年代末期先后冲击纸媒(门户、搜索)、通讯(IM工具)、零售(电子商务)、旅游(在线旅游)、金融(互联网金融)、教育(在线教育)等等,其发展的核心脉络即从易到难依次渗透到具备低效率、多痛点、大空间、长尾特征的行业中去,而医疗行业完全符合了这样的特征,由于其涉及线下医疗资源的问题,因此渗透难度大,从而属于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中后期的产物。移动医疗正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

2)巨大的社会需求

医疗资源配置很难做到完全合理。在美国,奥巴马对医疗体系的推进项目将会促生3 000万新的在线患者用户,这大批患者消费者将会进入一个本身就缺乏内科医师的市场,让本来就稀缺的医疗资源更加匮乏。美国医生现有缺口为13 000名医生,因此就诊预约等待时间极长。根据Merritt Hawkins的调研,2009年美国纽约和波士顿地区的平均预约等待时间分别为19天和49天。同时,14%~42%的患者在最后一刻取消预约,或根本不出现,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无法解决,院内服务质量低,院外无人跟踪病情问题凸显。医生则面临着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收入低、风险高的现状。优质医疗资源被“小病”占据,而基层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些低效率运行的问题也为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风险资本追逐

此外,众多知名PE/VC早已敏锐地嗅到移动医疗这一巨大蛋糕。ChilmarkResearch研究指出,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5年会增加25%,到2020年将突破11亿美元。

4)技术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为移动医疗提供爆发式增长的土壤。

当前我国的移动医疗市场仍处于启动期,然而随着资本关注度的持续加深,一些具有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市场竞争格局初现。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5中国移动医疗应用可细分为八大领域:在线问诊、医疗学术、自诊自查、医疗健康资讯、导诊平台、挂号、疾病管理和体检。在各细分领域中,在线问诊的活跃用户数最高,2015年第4季度已实现539.9万人。在各类移动应用中,春雨医生的活跃用户数最高,2015年第4季度已达118.1万人。

用户集中度、活跃度较高的移动医疗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满足普通患者在线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如春雨医生、杏仁医生;满足医务工作者与其他同行相互交流、分享经验需求的应用,如丁香园;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医学信息、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如杏树林。

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是网上问诊,患者通过平台付费获得医生的远程诊断;第二是中介服务,比如原来的挂号网;第三就是通过药品电商、保险销售流量变现。目前这三种商业模式,只能创造收入,但很难贡献利润,属于赔了钱赚吆喝。

移动医疗的出现,目前还只是对传统诊疗的一种补充,不可能离开传统医院,但用户却也会习惯于移动医疗带来的便捷。移动医疗确实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对象,带来了效率和公平,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它的发展受制于政策法规、患者的就医习惯、医生资源等诸多因素,因此从中短期来看,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可能性很低。

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方面:

(1)移动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逐步深化。未来移动医疗企业不会局限于提供线上医生咨询等服务,还会进一步拓充线下业务,通过完全自营或者与线下卫生机构开展合作,搭建分级诊疗平台,为患者合理就医和转诊建立必要的通道,推动医疗资源和患者流量的流动与整合,促进互联网分级诊疗逐步深化。

(2)可穿戴设备受到移动医疗市场关注。目前,可穿戴设备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扩大。除了能检测和监控人体各项数值变化外,近期已有智能穿戴设备投入医用治疗领域。随着“互联网+医疗”深入推进信息化,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提速,可穿戴医疗设备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

(3)多渠道盈利模式带动移动医疗企业的发展。目前部分移动医疗企业面临营收上的难题,但随着移动医疗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对象多方化,未来移动医疗企业能够在药品制造、临床治疗、保险产品制定、广告精准投入等方面收获新的商业价值,带动企业发展。

(4)跨领域的合作使得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竞争加剧。BAT、三大运营商、手机厂商对移动医疗行业的布局进一步使得移动医疗健康行业的市场加剧竞争。而移动信息共享平台能有效打破医院的信息孤岛,有利于对个人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完善,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大大改善由于就医地点改变所造成的信息遗漏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