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鉴于此,本章简要介绍资本成本会计的一些基本内容。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它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权益资本成本的“待遇”就是其中一例。因此,只有对股权资本成本进行单独的确认和计量才符合现代会计主体概念。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旨在矫正这种缺陷。

第十六章 资本成本会计

自1973年美国会计学罗伯特·N.安东尼(Robert N.Anthony)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权益资本成本会计》(Accounting for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的论文之后,资本成本会计在西方会计理论界一度引起长时间的热烈论争,但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如何对资本成本进行核算,未涉及其较深层的理论问题,而且争论之焦点集中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是否应该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相关问题。

资本成本会计(Accounting for the Cost of Capital)是以现代金融市场和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资本成本为对象,将企业成本概念及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而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权益资本成本,无疑难以反映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全貌。有鉴于此,本章简要介绍资本成本会计的一些基本内容。

第一节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会计主体概念

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它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主体进行探讨,有助于会计学界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

虽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大概到19世纪下半叶才在现代管理理论上得到正式承认,但是早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出现之时,独立会计已经孕育着这样的基本思想:企业必须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其所有者的经济实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主体假定促进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当然,会计主体概念的真正确立必须以企业经营独立性为前提。在独资或合伙企业阶段,会计主体概念虽然产生,但仍不可能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只有到了股份公司制度阶段,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显地分离了,会计主体概念才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

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指导会计主体的基本理论是所有权观念。这时,单独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相反,重要的是要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因为从所有者的角度来看,债权人是唯一的、真正的“外来者”。而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相联系的公司通过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个渠道来筹集其所需要的资本。这时,从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角度看,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相对公司这个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外来者”。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而股东则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值得指出的是,现代财务会计一方面倾向于接受主体观念,另一方面却在会计实务中的某些领域继续采用所有权观念。权益资本成本的“待遇”就是其中一例。根据主体观念,无论是债务资本成本还是权益资本成本都是公司使用资本的代价,主体本身的经济活动与主体的所有者如股东以及其他主体必须区分开来。因此,从理论上说,利息费用、所得税和股利都是公司的成本或费用。但是,当前的财务会计理论却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作为费用处理,而股利作为留存收益分配处理。把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作为留存收益分配处理,违背了主体观念。它把公司这个主体的所有者(股东)与公司主体本身混淆起来了。因此,只有对股权资本成本进行单独的确认和计量才符合现代会计主体概念。

二、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概念

经济学对于成本、收益的解释从来就有其理论的高度概括,而会计学则会因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其各项要素以不同的构成内容。例如,在早期的铁路运输企业中,会计对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置若罔闻,业务处理中普遍不考虑折旧问题,认为折旧不是费用,只将维护费等现金支出作为收益的计量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大型动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的问题转移到固定资产的运用上,进而导致了折旧会计的产生。但在经济学中却早已有了关于机器设备价值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家们一直在尝试协调经济学和会计学上关于成本、收益的观点。而且,事实上也证明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概念在会计理论探讨中一直处于支配地位。

经济学理论认为生产者所使用的任何生产要素(包括资本)都应计算费用。生产者自有的要素费用称为隐含费用,它也应同其他从市场上购置的要素一样进行费用核算,是“真正的费用”。“公司自有资本的利息,这是一个重要的费用项目。只有扣除隐含利息之后的剩余,才使公司真正盈利。”但会计实务中流行的成本与利润含义与经济学中的含义之间有显著区别。

就收益概念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企业的收益应该是弥补其全部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即经济附加值。现行财务会计由于没有确认和计量股权资本成本,其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即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的利润(经济学收益)。

对于成本概念来说,成本是指在成本目标上耗费的全部资源的数额,如生产产品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器设备的折旧成本等,但目前很少有人将生产过程中占用资本的成本视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事实上,资本才是企业一切资源的起点,企业资本主要来源于债权人和股东,债权人和股东要求的回报,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使用资本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占用资本的成本理应视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现行财务会计不确认股权资本成本显然不符合成本概念。“要从会计利润中得到经济利润,我们必须扣除这些隐含费用。”将股利支出计为费用正是经济学的结论。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主体是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成本的承担主体应是企业,而不应是投资者,成本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是企业耗费的资本价值的总和,必须由企业的收入来补偿,这种成本与收入的相关关系只在企业中发生,不在所有者处存在。股息的支付与其他成本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这项成本的支付,也将导致企业收入的减少,或者使企业的其他成本上升(如利息支出)。所以,会计应以成本费用的性质对股利进行确认、计量和反映。

第二节 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

一、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基本内容

公司资本来源渠道不外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个方面。然而,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中,仅仅确认债务资本成本,而没有确认权益资本成本。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旨在矫正这种缺陷。

(一)20世纪70年代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诞生

1973年,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N.安东尼(Robert N.Anthony)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权益资本成本会计》(Accounting for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的论文,正式提出了资本成本会计理论的构想。安东尼教授认为资本成本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应包括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以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在性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债权人不会为需要资本的公司提供资本,除非这样做他们可以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在会计上称为“利息”,就是公司使用债务资本的成本;而股东也不会为需要资本的公司提供资本,除非这样做他们也可以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公司使用权益资本的成本。根据主体观念,使用权益资本的成本与使用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形式上看,权益资本成本属于隐含成本,而债务资本成本属于显现成本。因此,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实质上就是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领域是否应该加以扩展,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应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成本,也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本成本是否应该与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费用等项目一样计入存货成本和商品销售成本等问题。

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主要涉及两个问题:①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问题。②资本成本会计本身的问题,即如何将权益资本成本计列于产品成本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安东尼教授分别提出了设想,对于第一个问题,他建议可以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权益资本成本率;对于第二个问题,它在题为“权益资本成本”的论文中对资本成本的核算程度提出了具体的设想,这一部分将在本节后面的内容中重点论述。

(二)20世纪80年代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发展

1983年,安东尼在题为《还其本来面目——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专著中进一步发展了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其主要思想是以股东为导向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结构应该进行修正,把原来的股东权益(Shareholder Equity)分成两个部分:股东权益和主体权益(Entity Equity)。根据前述企业的性质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财务报告应该报告主体本身的活动与状况,而不应该主要关心股东们的利益。如前所述,企业(公司)本质上是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点,发达的金融市场把许多契约关系连接在企业(公司)这个连接点上,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只不过是这一系列契约中的一个部分。作为一系列契约连接点的企业(公司),与外界存在许多的契约关系,这些契约关系所隐含的经济利益关系都是财务报告所应该报告的。

根据主体观念,会计主体被看成是独立于其所有者的,那么,会计主体而不是其所有者拥有资产、结欠外界负债。这样,某个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应该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利益而不是其所有者(股东)的财务利益。从这点看,资产负债表的右边报告会计主体的资本来源,而左边列示的数额代表在某一时点资本投入的各种形态。在这里,资产负债表并不意味着反映各个利益集团和个人在会计主体中的利益或权利;相反,资产负债表只是企业整体投资和筹资活动的汇总报告。因此,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应该是“资产=资本来源”。

按照上述思路,资产负债表右边要进行相应修改。这时,资本来源包括:

(1)负债。负债代表各种贷款人、供应商(以应付账款形式表现)、雇员(以应付工资及退休金等形式表现)和政府(以递延所得税形式表现)提供资本的数额。

(2)股东权益。现行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部分并不代表股东所提供的资本数额。尽管实收资本项目反映股东原始投入的数额,但是,留存收益却不代表股东的贡献,盈余是会计主体本身赚取的,而不是股东赚取的。股东实际提供资本的数额大于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实收资本数额。除了实收资本这种直接投入外,股东提供的资本还扩大到与使用这些实收资本相联系而又尚未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他们的权益资本成本(权益利息)部分。尚未支付的普通股权益利息本应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是,在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上并没有体现。目前公司对债券持有者的负债是按照其原始发生额加上尚未支付利息额进行计量的,普通股股东权益数额也理应如此计量。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号概念公告的定义不同,股东权益不是一种剩余求索权,“股东权益代表着股东提供资本的数额。它包括他们直接投入的数额加上这些资本应计的利息。利息是使用资本的成本。权益利息是使用股东权益资本的成本。”

(3)主体权益。根据上述分析,会计主体实际上有三种类型的资本来源,除了负债和股东权益以外,还有会计主体本身努力所创造的资本来源,这就是主体权益。主体权益与现行财务会计程序下的留存收益并不是一回事。在一定时期内,某个会计主体本身的经营活动所创造的资本来源数额通过净收益来计量。净收益应该是各种收入(包括利得)与各种费用(包括损失和权益利息)之间的差额。正如现行的财务会计程序每个会计期间的净收益加到留存收益上去一样,每个会计期间的净收益应该加到主体权益上去。然而,由于权益资本成本作为一个成本项目加以确认,加到主体权益的数额比现行财务会计程序下加到留存收益的数额要小一些。某一特定时日的主体权益是截止到该时日为止的净收益之和。

因此,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主体权益”。资产负债表左边反映某个会计主体的各项资产,而各资产项目反映各种资本形态的性质及其投入的资本数额;资产负债表右边反映取得资本的各项资本来源:负债、股东权益和主体权益。显然,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提出的“主体权益”概念进一步强化了会计主体概念。

二、资本成本会计核算

(一)资本成本会计核算原则

根据安东尼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论构想,资本成本会计核算的总体原则有:

(1)将年度资本成本总额除以使用的资本总额,得到资本成本率。

(2)将计算出的资本成本率乘以各个成本目标所应用的资本数额,得到各成本目标所应分配的资本成本数额。

(3)资本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像厂房和设备的折旧费用那样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

(4)资本成本是新取得的厂房和设备的成本组成部分之一。

(5)若资产以存货的方式持有较长时间的话,则资本成本将成为这些资产的成本组成;当这些存货出售之后,便表现为销售成本。

(6)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分配之后,年度资本成本总额中尚未分配出去的部分作为该年度的一般管理费用处理。

(7)普通股权益资本记入“留存收益”账户的贷方。

安东尼认为,资本成本作为一种间接费用可通过设立一个“利息汇总”(Interest Pool)账户来核算。“利息汇总”账户与间接成本账户相似,归集资本成本时,借记“利息汇总”账户,同时,视不同情况分别贷记“现金”、“应付利息”、“留存收益”等账户。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借方发生额之和除以使用中的资本总额,求得加权平均单位资本成本。分配资本成本时,以单位资本成本为分配系数,确定分配各成本目标的资本成本数额,分别借记“销货成本”、“存货”、“厂房设备”、“一般管理费用”等账户。“利息汇总”账户的结构如表16-1所示。

表16-1 “利息汇总”账户的结构

下面,援引美国会计学家阿迈德·贝考伊教授所列举的经典例子说明资本成本的核算程序。

【例16-1】假设某酿酒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利率为5%的债券10000元,权益资本(普通股)为10000元。资产由15000元现金、5000元存货构成。假设该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率为10%。该公司制造的白兰地酒价值5000元须经过五年的发酵后才能按10000元的价格销售。

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理论之下,该公司未来五年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16-2和16-3所示。

表16-2 某酿酒公司损益表    单位:元

续表

注:该公司今后五年都必须用现金支付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500元。

表16-3 某酿酒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按照安东尼的资本成本会计核算程序,该公司今后五年的账务处理以及资产负债表数据如下:

该酿酒公司今后五年的账务处理如下:

第1年:

(1)用现金支付债务资本成本500元(10000×5%),会计分录如下:

第2、3、4、5年用现金支付债务资本成本500元通用上会计分录。

(2)确认权益资本成本1000元(10000×10%),会计分录如下:

至此,“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1000元。

(3)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的余额1500元(500+1000)分配到“存货”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第2年:

(1)确认权益资本成本1100元[(10000+1000)×10%],会计分录如下:

至此,“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2100元(1000+1100)。

(2)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的余额1600元(500+1100)分配到“存货”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第3年:

(1)确认权益资本成本1210元[(10000+2100)×10%],会计分录如下:

至此,“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3310元(2100+1210)。

(2)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的余额1710元(500+1100)分配到“存货”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第4年:

(1)确认权益资本成本1331元[(10000+3310)×10%],会计分录如下:

至此,“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4641元(3310+1331)。

(2)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的余额1831元(500+1331)分配到“存货”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第5年:

(1)确认权益资本成本1464.1元[(10000+4641)×10%],会计分录如下:

至此,“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6105.10元(4641+1464.10)。

(2)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的余额1964.10元(500+1464.10)分配到“存货”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3)将储存五年的白兰地酒以10000元的价格出售,会计分录如下:

至此,“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2500元(6105.10-3605.10)。

根据以上账务处理,该酿酒公司今后五年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16-4和表16-5所示。

表16-4 某酿酒公司损益表    单位:元

表16-5 某酿酒公司资产负债表    单位:元

本例表明,资本成本最终要按一定的标准分配到销售成本、存货、厂房和设备以及一般管理费用上。其中,分配计入存货、厂房和设备的部分资本化为相应资产的价值,作为资产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二)资本成本会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大卫·W.杨(David W.Young)曾预言:若安东尼提出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付诸实施,将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现行财务会计程序将发生以下四项重大变化:

(1)对权益资本应与债务资本一样地计量其利息成本。

(2)在销售商品成本中,应包括生产用厂房和设备所占用资本的利息成本。

(3)若存货置存时间相当长的话,未来期间销售或使用的存货成本将包含置存时间的利息成本。

(4)新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包括其建造期间所占用的权益资本的利息成本。

下面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例16-2】假设某公司的“利息汇总”账户结构如表16-6所示。

表16-6 “利息汇总”账户的结构

说明:债务资本成本实际数额是20元,由于所得税的税率是50%,其税后债务资本成本为10元,其余的10元记入“税收调整”账户。

根据上述资料,采用现行会计程序和方法与采用资本成本会计程序和方法编制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如表16-7和表16-8所示。

表16-7 基于不同会计程序的损益表比较    单位:元

表16-8 基于不同会计程序的资产负债表比较    单位:元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般管理费用”与“留存收益”两个账户的变化。

“一般管理费用”:由于在资本成本会计程序下,20元利息费用被分配到了具体的成本对象上,故一般管理费用减少20元;同时这个项目又分入了5元,综合这两个因素,一般管理费用净减少15元。“留存收益”的变化见表16-9。

表16-9 留存收益项目变动情况    单位:元

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程序和方法,净收益较低,但是它将被增加的权益资本成本所抵消。由于有部分权益资本成本转化为存货、厂房及设备的成本,短期内不会刚好抵消;但从长远来看,两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下的留存收益增加的总额大致相同。这时,留存收益总额将分为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净收益。

第三节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构建资本成本会计对有关方面的影响

(一)对会计的影响

1.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冲淡了传统资本要素的地位,冲破了现行会计理论与方法以资本为中心的局限,强调公司主体权益,拓展了会计学的研究视野,沟通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学就是产权经济学。

2.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根据主体观念,资本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把会计恒等式变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主体权益,使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在会计上得到充分的展现,改变了传统的会计观念。同时,使公司成本发生三大变化:

(1)利息费用将广义化为企业的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资本成本也包括股权资本成本,而且不再是一项期间费用,而应将其视为一项成本核算处理;

(2)企业存货、销货成本中将包含占用的或生产产品所耗用的资本成本;

(3)自建固定资产的成本中将包含在建期间所占用的全部资本成本。

3.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不管公司的盈亏,投资者都可以取得权益资本成本,所以公司的经营风险从投资者转向经营者,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经营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传统会计把股权资本成本当做净收益的组成部分,从而高估了净收益,使净收益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可能导致公司管理阶层和股东等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众所周知,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反映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资本成本会计确认和计量股权资本成本,将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

(1)能够揭示有关市场风险的信息,而这方面的信息是目前净收益计量所无法揭示的。

(2)它消除了企业资本结构差异的效应,减少了传统的销售收益比率和净资产收益比率所产生的信息误导,提供有用的信息。

(3)将使公司报告的净收益数额不会因为资本来源差异而受到歪曲,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当然将股权资本成本确认为成本,还将使公司自建的各项固定资产与外购或租赁的各项固定资产计价具有可比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功能。

(二)对公司的影响

通过资本成本会计的处理,公司的经营风险从投资者转向经营者,由于经营者要承担更多风险,必须赋予其更大的权力,所以经营者的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重大决策权发生了位移。

(三)对股市的影响

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与计量,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使风险报酬率降低,投资者的报酬较为稳固,使股市真正成为投资者投资及转让股票的场所,而非投机的主要场所,投机应在金融期货、期权市场上,从而大大地减少了投机行为的发生,有利于股市健康平稳发展,同时也避免或降低了股市的泡沫,也就避免或降低了经济中的泡沫成分,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构建资本成本会计的现实意义

(一)资本成本会计是连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桥梁

管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成本包括显现成本和隐含成本;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却仅仅确认和计量显现成本,对隐含成本却视而不见。两者之间缺乏统一性,既对会计学科的理论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它们的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之处。例如:在投资项目立项时,按管理会计要求对此项目进行评价,当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却由财务会计来评价和考核,由于两者的评价标准不一致,使得人们无法据以了解投资项目立项时,所要求达到的投资报酬率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实现。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解决了这个无法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统一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成本”口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会计分支学科,它“对内”可提供决策信息,以有效控制企业所有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对外”可提供真实和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可让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可为国家、主管部门和银行等提供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

(二)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使企业的净利润更具有经济意义

经济学认为,企业所有资本的来源都是对一定资源的占用,应该是有偿的。资源的机会成本也应该是成本的一部分。

资本成本会计是两权分离的产物,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代表着一种机会成本,在经济学的收益计算中,它是被扣除的部分。然而在会计学中,权益资本成本却与债务资本成本一样,都是能较为直接地取得的社会资本形式,对资本所有者与使用者而言,其经济意义是相同的。而且,在会计上,在我国现行的现金流量表里,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作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这更加表明,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在资本成本会计中,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成本项目在收益中扣除,是与经济学相一致的。

(1)实现了对会计利润的经济学改造,使会计利润向经济利润靠拢,也拓展了会计学的视野,将会计学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在现行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下,净收益包括股权资本成本和真实的净收益两部分,虚增了企业的净收益,从而高估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还其本来面目,使企业的净收益真实地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即公司扣除其使用的资本成本之后还赚了多少。这样,会计学的净收益实际上就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和广泛使用的企业业绩考核指标——经济增加值,它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企业全部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而消除了会计学与经济学对企业利润在认识上的差异。

(2)传统财务会计不确认股权资本成本,计算出的净利润包含股权资本成本,因此,净利润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就缺乏其应有的经济意义。引入股权资本成本会计后,在损益表上的净利润,就是扣除股权资本成本后的净利润,将更具有经济意义。

(三)资本成本会计的出现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从而有利于企业形成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在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相关利益者需要获得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资本成本会计旨在矫正会计信息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扭曲,改变和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涵,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管理决策导向功能。

尽管在财务会计中并未确认全部资本的成本,但在管理决策分析中早已认识到财务会计片面确认债务资本成本的局限性,考虑了全部的资本成本。在资本成本会计中,资本成本是资本预算中的重要参数,在企业的长期投资中起决定性作用。

(1)由于自有资本成本从企业利润中分离出来与借贷资本成本合为资本成本,可以通过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投资等决策方案。

(2)计算了资本成本,使得自制资产与购入资产、租赁资产的成本可进行对比分析,决策时就有了统一的比较基础。

(3)企业资本成本结构(借贷资本成本与自有资本成本的比率)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决策分析指标,当借贷资本成本低于自有资本成本时,企业利用债务(借贷)资本可降低资本总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当自有资本成本低于借贷资本成本时,企业应充分利用自有资本扩大其利润。

(四)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有助于公司结构的治理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强调企业主体利益,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会计主体观念。在资本成本会计下计算出来的净收益指标,有助于会计的焦点转向企业主体而不是基于股东进行信息披露。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会计则突出人力资本要素的地位,它们的结合,有助于我们构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相结合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确认与计量资本成本,提供资本成本信息,将企业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收益与风险联系起来,反映企业实际已承担的风险与报酬,实质上体现了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从而将企业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会计信息上得到反映。在有效金融市场上,资本成本代表着金融市场的一般预期收益水平,标示着企业的市场地位,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另外,在已实现的股权资本成本中用于再投资的可免税,用于发放股利的应补交所得税,有利于鼓励投资者再投资。此外,通过在会计学科中确认与计量资本成本,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利于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并提高管理效能,使公司的价值在证券交易市场上得到合理的反映;有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矛盾,降低代理成本,从而约束代理人(经营者)短期行为、保守行为、“消费”行为和偷懒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促进职业经理(即经营者)人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建立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使经营者得到更大的权力,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资本成本会计是以理想的奖励或激励报酬为基础,它使因(管理行为或决策)与果(主体权益的创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外,它使经营者从被利润束缚中解放出来,敢于投资于长期才能见效的项目,而不必顾及短期效益。明确经营者的受托责任,也有利于更好地在会计上反映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资本成本会计融合了经营者和股东双方的观点。

尽管1979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3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否定了安东尼教授的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但是,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这一理论构想强调了主体权益概念,不仅进一步强化了会计主体概念,而且拓展了会计学的研究视野,突破了传统会计学只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的局限,从而将会计学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引入产权领域,全面计量产权成本。

思考与练习

思考题

1.简述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主要内容。

2.构建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有何理论与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