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行业整体就业水平的发展

银行业整体就业水平的发展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员工人数大量的削减。在国有商业银行大幅裁员的同时,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金融业下岗人员相对较少。有的银行与编外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有的银行与编外人员之间是人事代理关系,有的是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采用类似的用人制度减少正式员工的人数。

五、银行业整体就业水平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为12.2%,1994年增长到23%,2004年为30.6%(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2006年则达到64.7%(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7)。金融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76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40万人。金融服务业包括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业,银行业是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员工人数大量的削减。2003年11月2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披露国有商业银行“裁员增效”的具体数字:1998—2002年银行业净减少人员25万人,从原来的168万下降至目前的140多万。员工的减少首先与撤销网点有关,仅1998—2002年,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精简机构4.5万个(其中县支行约1 800个)。在国有商业银行大幅裁员的同时,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金融业下岗人员相对较少。据统计,金融保险业下岗职工人数为1.9万人,仅占该行业在岗职工人数的0.6%(胡鞍钢,2002)。

20世纪90年代初期,银行业劳动力主要来自金融或财经学校的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高中毕业的社会人士以及少量的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当时,银行业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各家银行为了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大力发展网点,需要大量的人员。发展至今,银行业劳动力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尽管仍有大量来自金融、财经或银行学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是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银行一线网点工作。转业军人的数量逐年减少,每年只有极少数的转业军人被安置在银行工作。高中毕业生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银行工作。每年新进入的正式员工除从其他银行跳槽过来的员工,似乎只招聘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并且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如至少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各家银行的用人制度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银行高度扩张,网点激增,需要大量的员工,不同教育背景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银行的正式员工。20世纪90年代后期,尽管银行意识到粗放型发展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银行的扩张并没有停止,对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进入21世纪,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各家银行总行对员工编制进行了缩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成了银行的编外人员。所谓编外人员,是指他们与银行之间存在一个第三方的机构——人才服务公司,银行从人才服务公司租赁这些员工。各家银行与编外人员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有的银行与编外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有的银行与编外人员之间是人事代理关系,有的是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银行的员工人数表面上没有增加,即银行的正式编制的员工人数没有增加,但事实上在银行工作的人员并没有减少。根据《中国银行2004年年报》,截至2004年末,中国银行员工总数为181 894人,较上年末减少6 882人,其中境内行员工为163 769人,较上年末减少7 563人,但是境内行还另有编外员工56 778人,当年实际员工总数为220 547人。在其后的年报中,“编外员工”被“劳务关系用工”取代,“劳务关系用工”人数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40 620人和52 922人。与国有商业银行一样,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采用类似的用人制度减少正式员工的人数。编外人员、劳服人员、合同工、聘用工、派遣工,这些不同称谓的员工对银行来说是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同的用工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