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抑制与金融控制,金融抑制的手段和后果

金融抑制与金融控制,金融抑制的手段和后果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抑制最主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人为地压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金融抑制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段是金融控制,即由国有银行、中央银行参与的寡头垄断。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往往被政府控制,其储蓄资源被法定储备等形式占用,金融中介成为政府开发银行的储蓄窗口。名义利率由名义货币量的变动率和实际利率这两个要素共同决定。

三、金融抑制的手段和后果

金融自由化理论作为逐步消除金融抑制现象的方法论,必然要对金融抑制本身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无论是麦金农还是肖,都对其进行了详细讨论,麦金农的研究偏重于金融抑制的表现特征和金融改革的相关措施,而肖则更多地研究了金融抑制的手段、后果和逻辑。

金融抑制最主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人为地压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在不发达国家中,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对所有的市场实行繁琐的价格控制,对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变量——利率加以人为的限制是很普遍的金融政策,一般是对名义存款利率规定很低的上限,同时再伴随一个正数的、不断变动的通货膨胀率,尽可能地压低实际存款利率。这一措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它使得实际货币余额和其他一些金融资产的需求对实际利率,尤其是对通货膨胀缺乏弹性,造成货币政策失效。其次,很低的、不确定的实际存款利率,抑制了对金融中介的实际债券的自愿需求量和总需求量,减少了金融资产的总额。当给定内部融资这个限制条件时,甚至还会降低国内的私人储蓄——收入比例。第三,当利率过低时,利率不能反映投资对资本的真正需求,贷款需求就只能通过配给的方式解决,这样,受管制的贷款利率和市场实际结算利率的差额会产生巨大的垄断收入,而这些收入往往被借款人和中介机构的官员私下瓜分。利率管制给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便利。第四,在贷款利率水平偏低的情况下,贷款的流向往往反映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而这些享受补贴的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但投资收益率偏低的产业,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对提高生产率也无帮助,同时还会导致外汇的浪费。

金融抑制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段是金融控制,即由国有银行、中央银行参与的寡头垄断。由于不发达国家中金融风险较高,小机构不能承受高成本,更无法提供足够多的金融产品,因此政府在金融机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往往被政府控制,其储蓄资源被法定储备等形式占用,金融中介成为政府开发银行的储蓄窗口。在这样的体系中,银行贷款发放的目标性很强,以至于缩小利差或降低成本等竞争性因素在市场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除了直接的控制手段外,政府还通过包括通胀税、印花税在内的各类税收对金融体系加以控制,严重扭曲了国内的资本市场,有限的资金都涌向征税较少的不动产投资或采用内部融资的方式,同时这些国家还普遍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

最后,落后国家的经济有典型的货币失控的情况。名义利率由名义货币量的变动率和实际利率这两个要素共同决定。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如果通货膨胀可以完全预测,并给定实际货币需求量,实际利率可以与名义货币量同步增长。而在金融抑制的情况下,对名义利率的管制,会使名义货币量变成一个内生变量,它是由政府财政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公众对通货膨胀的反应等因素强加于货币当局的。如果货币当局试图抵制政府扩张货币的需求,就会危及经济的稳定,导致收入及就业的短期性衰退。因此,不发达国家的货币当局者只能满足财政政策的要求,扩大名义货币供应,然后再对包括利率在内的价格进行行政控制,并用配给方法解决对储蓄和一般商品的过度需求。这种政策组合等于放弃了实际金融增长所能够带来的利益,使货币政策变得全无必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