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与金融体系

金融与金融体系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金融的含义(一)金融的考证金融通常解释为货币资金的融通。1915年出版的《辞源》中收有这个词条,解释为“今谓金钱之融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关”。把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包含在金融定义之内,强调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

一、金融的含义

(一)金融的考证

金融通常解释为货币资金的融通。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为有“闲钱”的资金供给方与“缺钱”的资金需求方建立联结通道,实现货币资金的有效配置。

“金融”是由中国字组成的词,但它并非古已有之。古有“金”有“融”,但未见“金融”连在一起的词。《康熙字典》以及在它之前的工具书均无“金”与“融”连用的词,可以证明这个判断。

连起来的“金融”始于何时,无确切考证。是否直接译自finance,也无任何证明。最大可能是来自明治维新的日本。那一阶段,有许多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就是从日本引进的——直接把日语翻译西文的汉字搬到中国来。这种猜测同样需要考证。最早列入“金融”条目的工具书是1908年开始编纂、1915年出版的《辞源》和1905年即已酝酿编纂、1937年开始刊行的《辞海》。1915年出版的《辞源》中收有这个词条,解释为“今谓金钱之融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关”。《辞海》1936年版金融条的释文是:“(Monetary Circulation)谓资金融通之形态也,旧称银根。金融市场利率之升降,与普通市场物价之涨落,同一原理,俱视供求之关系而定。即供给少需要多,则利率上升,此种形态谓之金融紧迫,亦曰银根短绌;供给多需要少,则利率下降,此种形态谓之金融缓慢,亦曰银根松动。”该书在20世纪60年代的试用本和1979年首次公开发行版中的释文有所改变,修订为:“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主要通过银行的各种业务来实现。如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外汇兑的往来,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贴现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活动等,均属于金融的范畴。”这一变化了的概括,可以说与今天日常所使用的口径基本一致。

“金融”一词在经济运行中最先采用也是始于近代,中国银号、钱庄常有金融融通之说,其意义与金融相近,但正式用“金融”一词来表达事物则是在近代银行业兴起以后。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财政部文件中曾有“自去秋以来,金融机关一切停滞”之语,那时“金融”这个词的含义仍不明确,也没有在社会上广泛使用。1920年北洋政府发行“整理金融公债”用以解决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停止兑换的风潮,以后“金融”一词就与银行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与“财政”相区别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

另外还要考虑到与“金融”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finance”。“finance”的源头是拉丁词finis(英语意思为end)。finance的直接来源是古法语词finance,它在法语中是动词finer (意思为end,settle)的引申词。英语在中世纪时吸收了法语中finance这个词,表示“结束”(end),15世纪时,又出现了“debt-settling”的意思。但直到18世纪,finance在英语中才表示“management of monetary resources”,具有了当代意义。这样的演变可表示如下:finance←中世纪英语finance←中世纪法语finance←法语finer←法语fin←拉丁语finare(意为pay a fine)←拉丁语finis(意为end,即结束,使借贷结清)。但在西方,很难找到一个词来确切地表达“货币资金的融通”这一概念。通常把finance翻译为“金融”,其实finance的本义是“货币资财及其管理”。由于“货币资财及其管理”具有不同的主体,因而有政府的货币资财及其管理、企业的货币资财及其管理与个人的货币资财及其管理之分,对此我们翻译为政府金融、企业金融和家庭金融。所以,有时又把finance译为“财政”。

这里对金融一词的刨根问底并非是一种钻牛角尖的做法,尽管内容听起来有些枯燥,但对于学习金融的人来说,总要对金融的来龙去脉有一般的了解。更何况这同时有助于对金融所涵盖的各个层次内容进行区分,因为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具有不同口径的金融内涵。

(二)金融的多角度定义

所谓金融的多角度定义,是按照定义的口径来区分的。当然同时存在着“金融”和“finance”两方面的口径。首先来说前者。

在中国,应当说对金融的含义予以权威注释的是《中国金融百科全书》中的“金融”词条,该词条的注释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这样的定义超出了“货币资金融通”之说,而且把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与金融连在了一起。把金融看成是与货币流通相关的经济活动有它的合理性,因为货币资金也是货币,货币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流通。马克思说“‘G—W—G’这种形式也包含着特殊的货币流通”,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再生产过程的货币流通存在垫支与回流的过程;回流的货币一般要增值;在流通中既作用于交换过程又作用于生产、分配、消费过程。但必须看到,货币资金的融通,表现为货币与货币的交换,相当部分的货币资金融通,脱离了再生产过程。把金融看成是一种信用活动也有它的合理性,因为当代的货币是信用货币,它是在信用制度下供给的,对货币的需求实际上是对信用流通工具的需求,而且货币资金的融通必须建立在正常的信用关系的基础上。把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包含在金融定义之内,强调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局限性之一是缩小了融资主体,因为按经典作家的概括,货币资金只是存在于物质产品生产流通领域,这样需要融资的主体便只是工商企业。局限性之二是把金融的功能限于调剂货币资金的余缺,这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局限之三是淡化了市场的作用,特别是淡化了利息的作用。也许是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一比较宽(宏观角度)口径的定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理论界所认可,随着近些年来我们对西方金融学科课程设置的引进及对公司企业理财管理方面的逐步重视,又出现了一种金融窄口径(微观角度)的说法。

而国外对于finance的用法却不只限于一种,这里我们一一介绍:

第一,Oxford、Webster’s这类字典和一些百科全书对finance的解释是:monetary affairs,management of money,pecuniary resources…前面加public,是指财政;加company或corporation或business,是指公司财务;等等。简言之,凡是与钱有关系的事情都可用finance这个词。

显然,这属于“宽”口径,但其宽度却是我们宽口径的金融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在西方人的宽口径解释中,不仅包括我们宽口径的金融,并且还包括国家财政、企业财务(公司理财)和个人货币收支。而财政、财务和个人收支,在我们这里是明确不能算作金融的一部分的。此外,西方人的finance也有financial economic的含义。

第二,《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金融”一词定义为“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与定价”。该辞典指出,“金融”的基本内容有五个方面,即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公司金融。但“金融”概念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与定价。这样的定义扬弃了货币和信用,舍掉了金融宏观管理与政策,它意味着金融是独立于货币和信用之外的范畴,其涵盖的不是政府行为活动,而是储蓄者与投资者的行为活动。显然,这属于窄口径,中文金融的窄口径即源于此。

第三,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口径,如:

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the granting of credit,making of investments and 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1986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这里涵盖的范围与我们的宽口径相当。

第四,美国现在的习惯用法。据某些美国经济界的人士解释:泛指或前面加形容词,按古典的解释使用;在经济领域,单用finance,即指资本市场。这里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自称管的是money,不管finance。译成中文,是只管“货币”,不管“金融”。中国人听了很奇怪: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怎么不管金融?显然,这里的finance,指的就是资本市场。

(三)“金融”与“finance”的比较

说到这里,有必要把中文的“金融”与西文的“finance”作一比较,可列一个较为直观的图(如图1-1所示)。

图1-1 “金融”与“finance”比较

从图1-1中可以发现,要强求确定“金融”与“finance”的一一对应关系,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金融本身的理解:现代金融从表现形式来说,包括货币的借贷、兑换、买卖,款项的支付,票据的流通,证券的买卖,衍生工具的交换,实物的租赁,实物的保险,贵金属的交换等,尽管不同的形式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都是一种资产,其价值都要以货币计量,其增值状况都以利息为尺度。并且,它们的活动形成了一个市场,进入市场的主体,既有企业又有个人,还有政府,活动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调剂货币资金的余缺,还要求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营利性的最佳组合。所以,理论是对实践的升华,概念是对实际经济关系的概括。怎样给金融定义,从方法论说能够有以下几种选择:①如果从融资活动的运作机理考察,能够把金融定义为金融资产的交易行为;②如果从融资活动的领域和着力点考察,能够把金融定义为资本市场运营和资本资产的供给及定价;③如果从融资活动主体的行为目标考察,能够把金融定义为风险与报酬的权衡;④如果从融资活动的社会效应考察,能够把金融定义为不同主体对货币资财的管理等。这样来讨论问题,与其说是金融概念的规范问题,不如说是规范金融概念的方法问题。

二、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是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金融体系的要素

关于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国内外学者多认为仅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部分。然而,任何金融体系都只能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运行,相对完备的制度是一切金融体系高效、有序运行的基石。金融工具的形式、内容及其流转,金融机构的设立、营运与监控,金融市场的组织、管理与交易等,都离不开金融制度的规范与制约。事实证明,任何发达的金融体系,都必定包含一整套完善的金融制度。因此,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除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外,还必须包括金融制度,而金融制度的主要支柱便是金融立法。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四个方面。

1.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通常是指用于证明或创设金融交易各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或电子凭证。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存折(存款单)、借款合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均为常见的金融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对金融商品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规避风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有意识地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在传统金融工具之外或者在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创造了众多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合约、期权合约、货币互换合约和利率互换合约等,即是金融工具创新的产物。

2.金融机构

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为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融通资金或者充当信用中介。当然,在金融体系中,各类金融机构在职责分工上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多种标准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最常见的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银行又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繁多,主要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即资金融通的场所,它是经济生活中与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并列的一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或借助于信用中介进行资金的融通,并基于资金供求的对比,形成相应的市场“价格”,即“利率”或“汇率”。

4.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是由金融立法、基本金融政策和金融规章建立起来的,有关金融交易、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框架和办事规程。市场经济体系中,都存在国家对金融运行的管理和在金融领域进行的政策性调节。国家对金融运行的管理由一系列制度构成,这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信用制度、利率制度、金融机构制度、金融市场的种种制度,以及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及其他。这个制度系统,涉及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体现为有关的国家成文法和非成文法,政府法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约定俗成的惯例等。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则通过货币政策以及种种金融政策来实施,目的是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二)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

金融体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来看,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金融工具的功能

金融体系具有创造和向社会提供金融工具的功能。如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银行体系凭借自己的信誉,创造出了包括银行券、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流通支付工具;为了满足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借贷和投资的需要,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债权债务工具和所有权益工具;为了满足人们转移和规避风险的需要,一些金融机构设计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如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中就大量地使用了“ABS”和“CDS”等金融衍生工具,这些金融工具都是根据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由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共同设计的。

2.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

金融体系提供了许多动员社会闲置资源,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动员起来,形成巨额资金,以满足那些需要巨额资金进行投资的企业的需要,扩大社会生产规模,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例如,银行类金融机构一方面通过发行存单等金融工具动员社会闲散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贷款或购买资金短缺者发行的筹资工具,成为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的信用中介人,并以此来履行其促使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则主要是通过为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撮合和安排交易,以及为各种金融交易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通过扮演服务中介的角色来履行其促使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功能的。

再如,公司通过在股票或债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也可以将社会上闲散的小额资金动员和集中起来,既满足自己对资金的需要,同时又为家庭等小额资金持有者提供一个参与需要大量资金才能进行的大型投资项目的投资机会。

3.提供价格信息的功能

货币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也是有价格的,它的价格就是利率和汇率。那么,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工具或资产交易的结果,会相应地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价格体系。例如,同一个国家各种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特征的借贷工具交易的结果会相应地形成由不同种类的利率构成的利率体系;不同国家的货币之间交易的结果会形成由不同货币汇率构成的汇率体系;而不同类型的债券及股票交易的结果则会形成债券价格体系和股票价格体系。这些价格变动信息是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反映着经济活动的状况和态势。同时,这些价格信息也为家庭、企业和政府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4.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体系中的价格机制为社会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机制。在现代经济中,总体上来说,居民是资金的盈余者,政府和企业是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是中介者,三者借助于金融工具,通过金融交易活动完成资金交易。各种金融交易形成的价格即利率、汇率和债券和股票价格等的变化,会引导人们不断放弃一些收益率低的金融资产而追求另一些收益率高的金融资产,这会导致货币资源不断从低效率的部门和企业流向高效率的部门和企业,并引导其他生产要素资源也发生相同的流动,进而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资金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一方面可以消除部门发展因资金短缺造成的瓶颈,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发展中的整体平衡。

5.资源转移功能

金融体系提供了许多在不同时间或地区之间转移经济资源的途径。借助于金融体系提供的许多金融工具和交易,政府、企业和家庭可以将货币资源在不同时点或地区之间进行转移,将购买力从一个时点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时点或地区。

例如,通过将自己的要素收入存入银行或购买金融资产,居民可以将他们当前的货币收入和购买力从现在时点转移到未来时点,从而满足其未来消费的需要;而通过借款和发行债务凭证,政府、企业和家庭则可以将自己未来的货币收入和购买力从未来时点转移到当前时点,从而实现其当前支出的需要。

再如,通过在境外或其他地区发行股票、债券或借款,可以将货币从资金过剩的国家或地区引导到资金短缺的国家或地区,实现货币资源的跨地区流动,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6.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

金融体系为各类经济主体,如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许多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途径和工具。通过这些途径,利用这些工具,他们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或将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人,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例如,金融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具有不同期限和不同风险特征、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或价格,调整到与其风险特征等相适应的水平,而使得各方面都具有可比性的同类资产的价格或收益率调整到相同或相近的水平。这就为那些具有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特征的各类资金盈余者,合理地选择和投资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金融资产提供了条件,也为他们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产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创造了条件。

再如,保险公司是从事风险转移的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购买保险单,企业、个人就可以将自己所面临的风险转移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并希望获得投资收益的投资者。

此外,金融体系开发出的许多衍生金融工具如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也可被他们用来转移风险。

7.清算结算服务功能

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办理转账结算,代理客户支付货款和费用,以及现金收付业务等,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居民和全社会的支付清算结算中心。金融机构这一职能的发挥,对于加速社会资金周转,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8.政策传导功能

近几十年来,金融体系已经成为政府实施其稳定经济、避免通货膨胀政策的主要渠道。通过合理操纵利率或信贷,中央银行能够有效地影响商业性金融机构体系的行为,影响企业、公众的借贷与支出计划,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消费、投资,从而影响产出和价格的增长。一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和调控主要依靠金融体系的政策传导功能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