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贬值后,出口品本币价格由于出口数量的扩大而上升,进口替代品价格由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带动而上升,从而整个贸易品部门的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此会诱发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移到贸易品部门。内向实际汇率的上升使贸易品的生产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引导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流入贸易品部门,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贸易品而用非贸易品进行替代。

第四节 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一、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

1.汇率变动对经常账户的影响

一是弹性分析法所强调的相对价格效应:只要一国进出口弹性条件满足,在一段时滞后,贬值会带来经常账户收支的改善。二是吸收分析法所强调的收入效应:在国内生产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通过影响产出和贸易条件,贬值通常会带来一国经常账户收支的改善。三是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所注重的现金余额效应或者财富效应: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贬值通过物价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变化,往往会给经常账户收支带来显著的改善。

2.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贬值对一国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的影响情况,取决于贬值如何影响人们对该国货币今后变动趋势的预期。如果贬值后人们认为贬值的幅度还不够,汇率的进一步贬值将不可避免,即贬值引起了汇率将进一步贬值的预期,那么人们就会将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以避免再遭损失。但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已使得本国汇率处于均衡水平,那些原先因本币定值过高而外逃的资金就会抽回到国内。如果人们认为贬值已经过头,使本币价格已低于正常的均衡水平,其后必出现向上反弹,那么,就会将资金从其他国家调拨到本国,以牟取好处。

3.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

贬值后,一国贸易收支往往会得到改善。如果一国还存在闲置的要素(包括劳动力、机器等资本品、原材料),一国生产的产量就会扩大。贸易收支改善将会通过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带动国内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如果一国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贬值只会带来物价的上升,而不会有产量的扩大,除非贬值能通过纠正原先的资源配置扭曲来提高生产效率。

(2)汇率变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贬值后,出口品本币价格由于出口数量的扩大而上升,进口替代品价格由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带动而上升,从而整个贸易品部门的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此会诱发生产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移到贸易品部门。这样的话,一国的产业结构就导向贸易部门,整个经济体系中贸易品部门所占的比重就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即更多的产品同外国产品相竞争。

发展中国家,贬值往往还会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首先,贬值后,一国就可以相应取缔原先因本币定值过高而设置的进口关税、进口配额等超保护措施,有利于进口替代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其次,贬值后,原先因本币定值过高而受到歧视性损害的部门(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部门)获得正常发展。再者,与国外相竞争的贸易品部门扩大,往往也有助于效率提高。

(3)汇率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一是本币贬值通过贸易收支改善的乘数效应,引起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首先,贬值后,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会立即上涨,其中进口消费品的价格上升会直接引起国内消费品物价某种程度的上升,但进口原材料、中间品和机器设备等的价格上升,则还会造成国内在生产使用这些进口投入品的商品时的生产成本提高,推动这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其次,贬值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上升,也会造成使用这些产品作为投入品的非贸易品生产成本上升,也推动了非贸易品价格的上升。这样,贬值对物价的影响就会逐渐扩展到所有商品。此外,物价的上升会推动生活费用的上涨,从而导致工资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又推动货币生产成本和生活费用的上升。

(4)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其他影响。

贬值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上涨,由于工资合同签约在先,且不可能作瞬间调整,因此名义工资的增长滞后,实际工资收入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因此,贬值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有利于利润收入者,而不利于工资收入者。

贬值最终将引起本国货币工资也随之上升,在一个实施累进所得税制度的国家里,纳税人将因名义收入增加而升入较高的纳税等级。此时,若政府的实际支出并不因为其税收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贬值就会使财政赤字改善。

贬值后,由于货币工资和生产成本上升,货币供给也可能增加。且在外汇市场贬值后政府在结汇方面将被迫支出更多的本国货币,也会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4.实际汇率的管理与国际收支调整

汇率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的是汇率变动对经常账户收支的影响。再进一步来看,由于汇率变动在影响进出口收支的同时也会影响国内物价,而国内物价对进出口收支的影响与汇率变动的影响又是相反的,所以汇率政策所需管理的并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汇率。

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出现实际贬值,意味着实际汇率上升。外向实际汇率用于分析国内外商品的价格竞争力,被定义为外国商品用本国商品表示的价格;内向实际汇率用于分析国内的资源配置和消费结构,则被定义为贸易品用非贸易品表示的价格。内向实际汇率的上升使贸易品的生产更为有利可图,从而引导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流入贸易品部门,同时也促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贸易品而用非贸易品进行替代。这种生产从非贸易品转向贸易品、支出从贸易品转向非贸易品的变化均有利于经常账户收支的改善。

对于实际汇率的管理,在分析上通常可以采取两个步骤:一是确定均衡实际汇率;二是纠正实际汇率错位,以与均衡实际汇率保持一致。

算出均衡实际汇率后,就需要对实际汇率错位予以矫正。然而,实际汇率不是一个政策变量或工具,政策制定者不能直接改变实际汇率。理论上,政府能够通过调整名义汇率和通过货币政策或其他政策工具影响国内价格水平来改变实际汇率。但经验表明,实际汇率错位的矫正主要依靠名义汇率的调整,均衡实际汇率的大幅上升必定要求本币进行相应的名义汇率贬值,决定名义贬值的幅度,还必须做出判断:名义贬值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实际贬值,而且传递到国内价格水平上的效应究竟有多大。

由此,在名义汇率贬值后要注意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约束,并采取足够的措施来限制通货膨胀,以成功实现实际贬值。

二、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如果一国是小国,那么它就较适宜采用比较固定汇率制度,因为这种国家一般与少数几个大国的贸易依存度较高,汇率的浮动会给它的国际贸易带来不便;同时,小国经济内部价格调整的成本较低。相反,如果一国是大国,则一般以实行浮动性较强的汇率制度为宜,因为大国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很难选择一种基准货币实施固定汇率;同时,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较高,并倾向于追求独立的货币政策。

2.特定的政策目的

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固定汇率有利于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在政府面临着高通胀问题时,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制往往会产生恶性循环。例如,本国高通胀使本国货币不断贬值,本国货币贬值通过成本机制、收入工资机制等因素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本国的通货膨胀。而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增强,在此基础上的宏观政策调整比较容易收到效果。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一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情况也对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当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时,两国间货币保持固定汇率比较有利于相互间经济关系的发展。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的制约

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必须考虑国际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的背景下,对于一国内部金融市场与外界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家来说,如果本国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实力因各种条件限制而不是非常强的话,那么采用固定性较强的汇率制度的难度无疑是相当大的。

小结和学习重点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含义

2.三元悖论的含义与特点

3.汇率制度分类方法及其差异

4.汇率制度选择的“两级论”与“中间论”的争论

5.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过程及特征

本章首先介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原理,分别分析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得出“三元悖论”的结论,对不同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依据。其次,介绍了IMF汇率制度的实际分类法与法定分类法的含义,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变革方向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