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反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争议

在反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争议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务院有关领导受到错误主张影响,在制止通货膨胀问题上发生动摇,从第二季度起开始大幅度放松信贷。这封信不符合当时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意图。他们宣称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物价上涨,宣称货币发行政策第一是要促使生产上升,其次才是稳定物价。那时,国务院有关领导一面讳言通货膨胀,一面又企图放开步伐进行物价改革。1988年12月,原国务院有关领导表示接受薛暮桥等人的意见,并说最近一年犯了通货膨胀的失误。

4.在反通货膨胀问题上的争议

薛暮桥指出,1985年国务院是坚持加强宏观调控的。但由于1986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遇到困难,其原因是大量基建项目已上马,而原材料供应紧张,流动资金奇缺,结果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显著下降,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期比较只增长4.4%。这本来是抑制经济过热时出现的暂时现象,用不着惊慌。但是许多地方企业纷纷强烈要求放松信贷,同时一些年轻同志惊呼经济滑坡,说双紧政策破坏了刚刚开始的经济“起飞”,主张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起飞”。国务院有关领导受到错误主张影响,在制止通货膨胀问题上发生动摇,从第二季度起开始大幅度放松信贷。这就理所当然引起物价大幅度上涨。

对此,经济研究中心持不同意见。薛暮桥指出:“1985年货币发行量是很大的,为什么还会产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呢?……这是由于银行在分配资金时,过多地照顾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没有留下相应的流动资金;企业在使用自有资金时也往往大部分用作投资,而投产后所需流动资金则靠银行来供应。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当是改变银行贷款结构,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同时还应当加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业务。……在目前过量发行的基础货币中,大约有一半沉淀在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手中,虽然银行储蓄也在增加,但沉淀的货币则越来越多。为了有助缓解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应当发展银行业务,把沉淀的吸收到银行中来,同时银行应展开票据交换、期票贴现等业务,通过发展金融市场解决企业间相互拖欠现象。”[11]

为此,薛暮桥写信给国务院有关领导,说各地领导同志头脑过热,提前翻番、急于求成的劲头很大,要降温,希望中央领导同志不要再去鼓气和加油。这封信不符合当时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意图。薛暮桥说:“他认为我的经济思想已经不合潮流,已经落伍,都是些‘老框框’,‘缺乏新意’。他从1986年下半年起,仍鼓励大家大干快上。在口头上虽然讲要实行‘软着陆’(即要用比较缓和的办法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恢复平衡),而实际上却不想切实做到‘软着陆’。但是我还是在各个会议上发表意见,劝大家降温。”[12]

在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加剧情况下,物价自然难以稳定。为了限制物价上涨,不是去坚决制止货币扩张,而是采用行政限价手段,强压物价。1986年和1987年,零售物价指数表面上看来上涨不算高,仅为6%和7.3%,其实这是假象。我国当时物价处于半放半管状态,物价上涨的威胁加重了,就用行政来对付,过量货币大部分不能由物价上涨冲销,成为“隐蔽性的通货膨胀”,并导致物价体系新的扭曲:议价部分价格猛涨,利用价格混乱转手倒卖牟取暴利的“官倒”、“私倒”盛行;许多小商品无法限价,因价高利大而盲目发展,使产品结构恶化;限价还使很多企业亏损年年增加。

在这期间,有经验的经济学家几次向国务院决策人敲警钟,指出经济发展中的险情,要求加强宏观控制,坚决制止通货膨胀。但是,国务院有关领导仍然害怕增长速度下降;并指责有人把经济形势描写得“险象环生”。国务院批评“国民收入超分配论”,认为这一提法本身不科学,不要再使用。

这样,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就有两种选择:一是制止通货膨胀,遏止物价上涨,并努力理顺价格,从而使各项改革包括企业体制改革能顺利推进;二是漠视通货膨胀,看到理顺价格的困难,因而试图绕过价格改革,用推广企业上缴税利包干的办法,保持高速增长。薛暮桥是主张第一种选择的。另一些人则选择第二种选择。他们宣称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物价上涨,宣称货币发行政策第一是要促使生产上升,其次才是稳定物价。甚至“通货膨胀有益论”等也纷纷出笼。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写了一篇内参,主张放弃宏观调控政策,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赞赏。为此,薛暮桥又写信给国务院有关领导,指出过去几年已经发生日渐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因害怕物价上升过多,命令物价局限制物价上升幅度,许多该涨价的商品不准涨价,这样通货膨胀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就被掩盖起来,成为‘隐蔽性的通货膨胀’,此后三年货币仍然过量发行,虽然涨幅较小,但加上过去积存下来的‘隐蔽性的通货膨胀’,紧张情况比过去几年和缓了还是更加紧张,还很难说。从今年(1988年——引者)前4个月的情况来看,恐怕更加紧张。”[13]这段话得不到当时的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采纳。那时,国务院有关领导一面讳言通货膨胀,一面又企图放开步伐进行物价改革。8月,中央召开会议,继续讨论绕过经济环境的治理而加速物价和工资改革的方案。薛暮桥提出的意见和当时决策思想的意见不同,有的人对他很不满意。结果,这年8月,加快进行物价改革的消息刚在报上透露出来,就在许多城市发生向银行抢提存款,向商店抢购商品的危急现象,党中央于9月及时召开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方针,明确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转移到治理环境和整顿秩序上来,放慢物价改革的步伐。这是由“超高速”转而治理整顿,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5年完成调整任务,又宏观失控,被迫再来一次新的调整。如果早三年加紧宏观调控,这次调整是可以避免的,现在问题积累起来,只能再用几年时间来治理整顿。1988年12月,原国务院有关领导表示接受薛暮桥等人的意见,并说最近一年犯了通货膨胀的失误。薛暮桥说,不是一年,至少已有三年。虽然国务院有关领导对于通货膨胀的失误进行了纠正,但已造成很大的损失,使改革走了一段不必要的弯路。

我认为,我国发行货币,如果能按照薛暮桥所说的那样去做,就能保证物价稳定;这就是货币增加的发行量,除了根据生产增长幅度之外,还要加上因商品化而需要增发的货币量。我想补充的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要减去非现金结算的相互抵消的总额,加上到期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总额,以及考虑货币的流通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