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拉美国家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拉美国家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拉美国家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拉美国家实施了无数个反通货膨胀计划。在20世纪50~80年代期间,不少拉美国家曾实施过正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玻利维亚政府认为,这个国家面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结构性问题,而是因中央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巨额赤字由中央银行通过印刷钞票加以弥补造成的。埃斯登索罗总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四节 拉美国家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拉美国家实施了无数个反通货膨胀计划。一般来说,这些计划可分成正统和非正统两大类。

一、正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正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以货币主义论对通货膨胀的分析为基础:即预算赤字和由此产生的货币发行量的快速增长必然导致过度需求,从而形成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赤字。因此,对付通货膨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削减财政赤字和控制货币发行量。

正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还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崇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二是所谓新保守主义反通货膨胀计划。这两种计划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限制信贷扩张、降低预算赤字、减少各种补贴、提高商品和劳务的税收、控制工资增长幅度以及贬值。它们的分歧在于:新保守主义计划更加强调固定汇率制的重要性。[1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正统反通货膨胀计划的积极倡导者。它坚信削减预算赤字和贬值是反通货膨胀的两个最有效的“武器”。就第一个“武器”而言,它认为,首先,在拉美,政府部门是一个主要的“雇主”,因此,压缩政府部门的就业机会就能达到控制政府开支的目的。其次,由于拉美国家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是靠政府补贴来弥补的,对这些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就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就第二个“武器”而言,它认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前提之一就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因为通货膨胀常常使汇率高估,并损害税收基础;通货膨胀造成的不稳定还能打击外国投资者的积极性,鼓励资本外流,并使国民经济出现美元化现象。所有这一切不良后果都会加剧对外部门的失衡。而贬值则能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使出口变得有利可图,从而达到改善经常项目的目的。

在20世纪50~80年代期间,不少拉美国家曾实施过正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如智利在1956~1958年和1973~1978年、阿根廷在1959~1962年和1976~1978年、玻利维亚在1956年和1985年、秘鲁在1959年和1975~1978年、乌拉圭在1959~1962年和1974~1978年、墨西哥在1983年、委内瑞拉在1988年、巴西在1964~1973年和1982~1983年,都曾实施过正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玻利维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的反通货膨胀计划是最为成功的正统计划。[20]1985年玻利维亚曾以5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而闻名于世。玻利维亚政府认为,这个国家面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结构性问题,而是因中央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巨额赤字由中央银行通过印刷钞票加以弥补造成的。70年代初,政府为减少赤字而增加了对采矿业和石油业的课税,因此财政赤字相当于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72年的36%下降到1974年的8%。但是自70年代中期起,由于财政支出增长过快,财政赤字也随之增加。1980~1984年,财政收入从118亿比索上升到5561亿比索,而财政支出却从215亿比索猛增到48573亿比索。财政赤字从同期的97亿比索扩大到43012亿比索。1984年的财政赤字相当于财政支出的89%。财政赤字在GDP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7.6%上升到1984年的22.6‰。

对于庞大的财政赤字,埃斯登索罗总统以前的历届政府通常都以发行货币来弥补。如在西莱斯总统任期末,中央银行先后发行了币值为100万比索、500万比索和1000万比索的高面值纸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从1981年的20.5%上升到1982年的229.7%,1984年高达1781.8%,1985年急剧增长到5928.7%。

面对恶性通货膨胀,埃斯登索罗总统上台后就立即签署了21060号法令,宣布实施以遏制通货膨胀率为主要目标的新经济政策。这一反通货膨胀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1)压缩公共部门的开支。为此,政府采取了裁减公职人员、在1985年12月31日以前冻结公职人员工资、限制向公共部门提供贷款和控制投资规模等措施。(2)整顿国有企业。除了把一部分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外,政府还对那些严重亏损而私人资本又不愿意经营的国有企业予以断然关闭。此外,政府还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重新评估自有资产,确定适当的经营规模。(3)放开除汽油交通运输、药品、基本食品和电话服务以外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4)采用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1985年9月3日中央银行确定的汇率为1美元=111.9万比索(此前为1美元=7.5万比索)。浮动的幅度根据中央银行在每周二、四举行的外汇拍卖行情决定。(5)所有银行均可从事外汇买卖业务;恢复1982年11月取消的美元存款业务,以吸引美元合法流入银行系统和确立银行的资信。(6)实施贸易自由化。但不利于国家安全和有害于公众健康的商品则严格禁止进口。出口商换回的美元必须全部上缴中央银行。(7)控制货币发行量。

埃斯登索罗总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5年10~12月,玻利维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价格稳定。1985年1~8月,消费品价格指数平均每月增长60%,9月下降到50%,10月只有2%。虽然12月和次年1月有所回升(主要是由于圣诞节和新年),但此后又再度下降,3月仅为0.07%。面对这一变化,计划部长于1986年4月宣称:“现在的玻利维亚是世界上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作为货币主义的一个变种,新保守主义同样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有时甚至把它褒扬到神化的地步。它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不仅仅是财政赤字,而且还包括政府活动本身,因此,在与通货膨胀作斗争的过程中,政府干预应受到限制。基于这一认识,新保守主义把下述要点作为反通货膨胀计划的主要内容:放开价格,使其反映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取消进口管制,降低关税壁垒,同时选择一种有益于鼓励出口的汇率;放松利率,取消对配置信贷的任何控制;鼓励资本的自由流入和流出;理顺劳资关系,防止各种工会组织诉诸罢工;减少公共部门参与生产活动,消除财政赤字和严格控制货币增长。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南美洲国家成了新保守主义计划的“试验地”,其中智利的“试验”尤为引人注目。

1973年9月皮诺切特的军政府上台时,智利的通货膨胀率高达500%。[21]皮诺切特起用一批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技术专家”为其经济顾问。这些被称做“芝加哥弟子”的决策者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而这一后果完全是阿连德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为政府的干预削弱了竞争,并人为地提高了工资,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在“芝加哥弟子”的建议下,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放开几乎所有价格;贬值;通过解散工会组织等手段来控制工资增长,并为消灭通货膨胀预期而把调整工资的基础从“前向”变为“后向”,即把以过去的通货膨胀率为参照系数变为以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为参照系数;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削减财政赤字。

虽然上述措施收效显著,但1976年的通货膨胀率仍然高达233%。为此,政府调整了反通货膨胀计划,把计划的重点从削减货币供应量和压缩工资增长改为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过扩大外国商品的竞争来迫使本国产品降低价格。1976年6月,政府放弃了已延续约3年的贬值政策,并于次年3月采取了一种被称做“塔布利塔”(tablita)的汇率制。这一固定汇率制的特点是预先宣布每月的固定汇率及小幅度贬值的百分比。1979年6月,政府又将汇率固定在39比索=1美元的水平上。这一以汇率为基础的反通货膨胀计划同样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货膨胀率从1977年的114%降低到1980年的35%和1981年的不足20%。[22]

二、非正统反通货膨胀计划

非正统计划是指那些融收入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改革于一体的稳定化计划。非正统计划的制订者认为,仅仅依靠控制总需求不足以实现稳定化,尤其在通货膨胀惯性很强的情况之下,还需要对工资和物价实行冻结或管制。非正统计划与正统计划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正统计划强调控制货币发行量和纠正扭曲的财政政策。而非正统计划则主张实行货币扩张,以避免实际利率上升。这是因为,当价格稳定成为现实后,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就会增长。(2)正统计划把价格控制视为商品匮乏的根源之一;而非正统计划则认为,价格控制是为了实现价格稳定和减少失业所必须付出的较小的代价。(3)正统计划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而非正统计划则认为,仅仅依靠总需求管理并不能实现稳定;为了打破惯性通货膨胀的周期,积极的政府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非正统计划的制订者有时也认为减少财政赤字是必要的,因为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将损害货币改革取得的成就。

非正统计划的另一个特点是实施货币改革。如阿根廷于1985年发行了阿斯特洛尔,秘鲁也于同年发行了因蒂,巴西则于1986年发行了克鲁扎多。这些国家进行货币改革的主要原因是:(1)去掉货币上的“零”以后,记账变得较为便利。(2)通过发行新货币来表明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以达到削弱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的目的。

阿根廷阿方辛政府于1985年实施的“阿斯特洛尔计划”是拉美国家实施的最典型的非正统反通货膨胀计划。阿方辛总统于1983年12月上台时,阿根廷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是年,通货膨胀率高达433%,经常项目赤字为25亿美元,外债则有450亿美元之多。1984年1月25日,阿方辛总统公布了他的长期经济发展计划。根据该计划,实际工资将增长6%~8%,通货膨胀率将被降低到100%以下,财政赤字将下降到占GDP的5%。但是,阿方辛政府未能使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增加工资同时出现。由于工资增长幅度太大、信贷发放不受限制和公共开支迅速增加等原因,通货膨胀率不仅未能跌落,反而翻了一番。

1985年年初,阿根廷的国民经济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4月的月通货膨胀率为29.5%,6月又上升到30.5%。此时,阿方辛总统的新经济班子决定放弃对付通货膨胀的渐进方法,转而采用“冲击”疗法。6月14日,阿方辛总统宣布了“阿斯特洛尔计划”。他认为,该计划是阿根廷历史上最大胆的经济计划,甚至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要求还要严厉。

阿方辛总统的经济班子认为,阿根廷经济始终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宏观经济不稳定,二是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而克服这两个难题的首要条件是控制通货膨胀。该经济班子还认为,阿根廷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源在于: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工资和价格广泛使用指数化,使通货膨胀产生了一种自我推动的惯性。基于上述认识,“阿斯特洛尔计划”的制订者希望用三种政策工具(即工资和价格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来对通货膨胀问题发动“非正统冲击”。

为了实施“阿斯特洛尔计划”,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1)中央银行不得用发行货币的方法来弥补预算赤字。(2)把比索更换成名为阿斯特洛尔的新货币(1000比索=1阿斯特洛尔)。(3)采用固定汇率制(1阿斯特洛尔=1.25美元)。(4)提高所得税和进出口税的税率,并完善征税体系,以避免偷税漏税。(5)减少公共部门中的雇员。(6)冻结工资和物价(不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季节性商品)。上述措施使“阿斯特洛尔计划”的第一阶段(1985年6月~1986年3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月通货膨胀率从1985年第二季度的平均28.4%下降到第三、第四季度的3.8%和2.5%。

但是,至1986年第一季度末,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增大。(1)未被冻结的季节性农产品价格开始上升。(2)许多国有企业仍然不能减少亏损,地方政府也无法控制财政开支。其结果是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赤字超出了计划确定的指标。这使得许多消费者对政府能否真正控制财政赤字持怀疑态度,并担心价格在取消管制后大幅度上升。因此,消费者开始减少储蓄,扩大消费。(3)由于利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和投资的利润率下降,投资者开始削减投资,从而影响了经济活动。(4)不少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开始放松对工资的冻结。(5)中央银行为地方政府债务的融资而进行的再贴现业务扩大了中央银行的准财政赤字。(6)农产品生产者和工业品制造商竞相为自己的产品提高价格,并希望获得更多的贷款。

1986年4月6日,政府宣布取消工资和价格冻结,“阿斯特洛尔计划”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始。在这一阶段,为了刺激经济活动和把通货膨胀率限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政府放松了金融政策,为私人企业生产的商品确定了最高限价,同时还为了减少国有企业的亏损而调整了一部分公用事业的价格。此外,政府还允许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与工人通过谈判确定工资的增长幅度。

由此可见,“阿斯特洛尔计划”的第二阶段偏离了该计划的初衷。尽管GDP在第二季度增长了6.1%,第三季度又增长了11.7%;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GDP的比重在第一季度下降了4.6 %,第二和第三季度分别提高到9.6%和23.7%;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则因税收额增长和公用事业价格提高而从第一季度的4.9%降低到第三季度的1.7%。但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通货膨胀终于“死灰复燃”(1989年年初,月通货膨胀率超过了30%):(1)工资增长幅度超过了政府规定的指标。(2)企业的成本和消费者的购买力迅速扩大。(3)季节性农产品的供给中存在着许多“瓶颈”现象,从而使价格体系的扭曲更严重。(4)一些大企业不仅设法逃避政府的调节和管制,甚至还垄断了市场上一部分商品的供求,从而加剧了相对价格的起伏不定。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动荡不安的政局,阿方辛总统被迫于6月提前半年交权,成为这个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第一位未执政期满的民选总统。[23]

三、20世纪90年代的反通货膨胀计划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明显下降。1994年,整个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已跌落到30%,为70年代初以来的最低点。如果不包括巴西,那么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就更低,1994年仅为16%。在这一年,8个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只有一位数,9个国家在10%~28%之间。[24]一家美国报纸指出:“吃”硬币的自动售货机只有在价格稳定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可是现在,你可以在许多拉美国家的街头看到自动售货机了。这在高通货膨胀率导致钱不值钱的过去是不可思议的。[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通过以下途径改善财政状况:对长期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压缩财政开支、完善税收体系、调整一部分国有企业产品的价格。(2)高估本国货币。(3)扩大进口,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增加国内市场供应,二是用进口商品来促使本国产品降价。

在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国家的反通货膨胀中,阿根廷和巴西的成就尤为突出。

梅内姆总统于1989年年中开始执政时,通货膨胀率已上升到3600%,1990年3月高达20266%。[26]由于梅内姆总统采取了控制财政赤字和减少货币发行量等措施,至1990年第三季度,月平均通货膨胀率下降到6.2%。但在1991年2月,地方银行和中央银行金融状况的恶化以及政局的不稳定等因素使月通货膨胀率再次上升到27%。[27]财政部长冈萨雷斯因此而让位于卡瓦略。

卡瓦略及其他政府要员认为,过去几十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用印刷钞票的方法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因此,如能阻止政府随意开动印钞机,那么通货膨胀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基于这一推理,卡瓦略制订了关于阿根廷货币阿斯特洛尔可自由兑换美元的“兑换计划”(又称“卡瓦略计划”)。1991年4月,国会通过了该计划,并使之成为法律。

该计划的要点如下:(1)使汇率固定在10000阿斯特洛尔=1美元的水平上。(2)货币基础完全以中央银行的储备作保证。(3)中央银行不得弥补政府财政赤字。(4)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活动所需的外汇可自由兑换。(5)允许美元成为合法支付工具。(6)禁止任何契约采用指数化。1992年1月,阿斯特洛尔被比索取代(1比索=10000阿斯特洛尔),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定为1∶1,外汇的买卖依然不受限制。可见,由于“兑换计划”将货币发行量与中央银行的流动准备金联系在一起,政府就难以通过印刷钞票来弥补财政赤字。

但是梅内姆政府认识到,仅此措施是不够的。为了不使“兑换计划”像以前的反通货膨胀计划那样中途夭折,还必须努力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为此,政府采取了两大措施: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增加税收。虽然梅内姆总统的税收改革方案于1992年4月被国会否决,但政府仍然采取了一些旨在增加税收的临时性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扩大增值税的税基和提高增值税的税率。此外,政府还在避免偷税和漏税方面制定了一些规定。

上述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财政状况。1988年,公共部门赤字相当于GDP的比重为5.6%,1991年降为1.6%,1992年出现了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盈余,盈余额相当于GDP的0.4%,1993年提高到1.1%。[28]

梅内姆政府还认识到,要使通货膨胀率得到控制,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应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政府颁布了法规,将工资的增长幅度与劳动生产率挂钩。这一规定以及其他一些措施使设备利用率从实施“兑换计划”后5个月内的50%提高到1992年年底的72%。[29]

在实施“兑换计划”的过程中,阿根廷还努力实施贸易自由化,大幅度降低贸易壁垒。这一措施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增加国内市场的供应,二是强化国外商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促使本国产品降价。

阿根廷的“兑换计划”在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是十分成功的。1994年,消费品价格仅增长了3.9%,为40年来的最低点。[30]

巴西的“雷亚尔计划”是过去10年中这个国家实施的第8个反通货膨胀计划。与前几个计划不同的是,“雷亚尔计划”具有更多的透明度。例如,早在1993年12月,政府就公布了计划的内容和实施的时间表。由于公众对实施计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料不到的反作用做好了心理准备,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被大大减弱。

“雷亚尔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为计划的实施作准备。准备工作既涉及舆论导向,如对公众宣传实施“雷亚尔计划”的必要性,又包括平衡预算和改革财政体系等一系列实质性的工作。第二阶段始于1994年3月,中心任务是通过设立一个被称做“实际价值单位”的指数机制来协调经济政策。“实际价值单位”的“价值量”每天都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前一阶段的各种价格。这一机制首先适用于工资,其“实际价值单位”等同于前4个月月平均工资的实际“价值”。此外,中央银行也用“实际价值单位”来确定汇率,即1个“实际价值单位”=1美元。第二季度,一些社会服务项目的价格也开始采用这一机制。尽管房租和私立学校学费在换算成“实际价值单位”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政府仍然坚持把私人部门的价格和契约逐步过渡到根据1993年9~12月实际价值水平确定的“实际价值单位”。第三阶段始于1994年7月。在此阶段,“实际价值单位”被正式变为一种新货币,取名为雷亚尔,意为“真正的”,取代旧货币克鲁赛罗雷亚尔。它们之间的兑换率在6月30日为1个“实际价值单位”=1雷亚尔=2750克鲁赛罗雷亚尔。此外,“雷亚尔计划”还要求中央银行以1∶1的比率把国际储备额等同于雷亚尔的实际流通额,并对货币基础确定了数量限制。在这一阶段,除了长达1年以上的商业契约以外,其他契约不再采用指数化。工资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的依据是每一种类的工资在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之日的消费品价格指数。

“雷亚尔计划”的实施收到了令人瞩目的效果。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6月的48.2%降低到12月的2.2%左右。[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