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效与经验·青铜峡市财政状况

成效与经验·青铜峡市财政状况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青铜峡市财政处于这样的小环境之中,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认识僵化,不求进取的思想普遍存在,束缚着青铜峡市各级领导和财政干部的头脑。青铜峡市财政局在开展自治区财政厅部署的“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中重点强调了转变三个方面的观念。使广大干部和职工了解,宁夏的县域经济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是宁夏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第一节 成效与经验·青铜峡市财政状况

一、基本状况

县域经济是以县的行政管辖范围为经济活动单元的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以来,县域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地各县竞相发展县域经济,掀起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热潮。宁夏青铜峡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施建设经济强市战略,市各级财政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财政收入自1998年以来,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在全自治区各市县中唯一连续多年保持财政收入过亿元。青铜峡市财政建设经济强市的做法,不但具有个性,而且具有共性,对后发达地区实施经济强(县)市战略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对此进行剖析和思考。

二、主要思路及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

1.以改变观念为先导。宁夏是全国经济后发达地区,各市县财政收入规模小,2003年,宁夏县域财政收入过亿的只有青铜峡市,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的县(市)才有7个,有的县财政收入达不到1000万元。全自治区财政自给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在20%~30%之间,最少时只有4%左右,几乎完全依赖上级财政。由于青铜峡市财政处于这样的小环境之中,安于现状,小富即安,认识僵化,不求进取的思想普遍存在,束缚着青铜峡市各级领导和财政干部的头脑。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只有观念新,才能一新百新,具有观念变,才能一变百变。青铜峡市财政局在开展自治区财政厅部署的“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大讨论”中重点强调了转变三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宁夏县域内的人口占到宁夏人口的77%,2003年宁夏18个县(市)的县域国内生产总值达193.3亿元,占宁夏的58.6%;财政收入23.36亿元,占宁夏财政收入的76.59%。使广大干部和职工了解,宁夏的县域经济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是宁夏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县域兴,则自治区兴;县域活,则经济活。二是强化机遇意识。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当前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发现机遇,在建设经济强市的进程中,发挥拼抢精神,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为青铜峡市的发展做出贡献。三是强化忧患意识。要正确认识青铜峡市与沿海县域经济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不进则退,时不我待,错失发展良机就会永远落后。鼓励干部职工强化与时俱进的开放意识,确定发展高于一切的观念,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抓财政改革和财政现实工作。

2.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财源建设。财政按照面向市场的财源建设新观念,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布局调整规划,集中财力支持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一是通过财政调控手段,把优良资产注入优势企业,主要支持以青铜峡铝厂和大坝电厂为核心的冶金电力企业,以青铜峡水泥厂为核心的建材企业等,使这些产业成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大企业集团,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核心力量和基础财源。二是财政加大技改资金的引导作用,财政主要用于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从依托资源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了一批自治区的名优拳头产品,提高了经济效益,扩大了财政收入。三是运用财政政策及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集中支农资金、农业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支持发展有宁夏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促进了农牧业产业发展,提高了农牧业对社会的贡献率,农民人均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3.辨正认识和理顺发展经济的各种关系。青铜峡市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能辨正地认识科学地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

一是县内与县外的关系。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封闭在自己的行政范围内,要跳出县的范围来发展县域经济,要树立大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观念,跳出自给自足的滚动发展思维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青铜峡市,实际引进外资项目26个,协议投资额为7.58亿元,实际到位的投资额为2.64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较快增长。同时把自己的资源、劳务输出县外、自治区外、国外,扩大了影响力,提升了竞争力。

二是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青铜峡市县域90%处于农业社会,所以要统筹城乡,在重视工业建设的同时,优先发展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实了县乡的财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为工业产品开辟了农村市场。

三是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近几年来,财政积极筹集资金,并争取国债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吸纳了大批社会资金,初步解决了交通、通讯、水利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使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发展硬环境得到有力改善。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深化改革依法行政,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消除了体制性、政策性的障碍。财政方面加大了财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保证了依法理财的观念的确立。做到了“公开财政”,即财政政策公开透明,财政资金安排项目透明,开支标准公开透明,百姓能够了解,人大便于监督。四是经济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青铜峡市虽有黄河之利,但仍有较多区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近几年来,财政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确定的退耕还林(草)等政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提高补助标准,延长补助年限,并通过贷款担保、发放造林补助金等措施,鼓励私人承包荒山沙漠种草种树。宁可牺牲经济效益也不牺牲生态环境,提高企业投资建设的生态保护的标准与门槛,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养殖业和进行种养结构调整,有效地遏制了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扩大的势头。

(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1.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低迷,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工商企业中公有制经济产值所占比重偏大,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过小,先天弱质,对财源的支撑力严重不足。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窄,农、牧业产业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少,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市场体系不健全,转化增值能力低,农民增收幅度小。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缺乏。农民群众中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小农意识色彩浓厚。基层政权运行困难,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思路不开阔,办事效率低,不求进取。

3.投资环境比较差。政府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速改善投资软环境,从根本上清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农业、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经营理念相应落后,加上城市化率较低,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