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监管约束的国际化挑战

监管约束的国际化挑战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业全面与国际接轨,首先意味着监管规则的国际化。以资本充足性监管为例,2004年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它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上,资本要能充分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可见,监管约束的日益国际化,特别是资本充足性监管标准的提高,为商业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盈利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监管约束的国际化挑战

金融业全面与国际接轨,首先意味着监管规则的国际化。在国内金融业大门全面打开之前,中国商业银行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一旦加入国际金融体系,就必须遵守国际化的监管规则,否则在筹集资金、市场准入等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就要受到严格限制。

以资本充足性监管为例,2004年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它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上,资本要能充分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从2007年开始,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将被中国银监会采取限制资产增长速度、限制增设机构和开办新业务,乃至实行行政接管和撤销等措施。

在监管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国内的许多银行通过股改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可转债和次级债、提高利润留成等途径不断充实资本金,资本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除农业银行以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绝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都已达到8%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甚至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达到10%以上。即使没有达到这一资本监管标准的银行如农业银行,也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财务重组工作,随着财务重组工作的完成,达标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但是,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使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监管理念、标准、手段和方法加速与国际接轨。目前许多中国商业银行正在走海外上市和国际化经营的道路,然而要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就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接受境外更严格的监管标准。

事实上,8%的资本充足率只是国际监管机构规定的一个最低要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红线。如果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这一标准,将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立足。在实际经营中,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韩国、印度、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都高于这一要求,以此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公众信心。

可见,监管约束的日益国际化,特别是资本充足性监管标准的提高,为商业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盈利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