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竞争的国际化挑战

金融竞争的国际化挑战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具有战略眼光的外资银行已经通过投资入股、市场合作协议、战略联盟等方式,借助中国商业银行的力量,提前全面介入了国内市场。目前,许多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市场经验的中资银行高管人员、业务骨干已成为外资银行的猎取对象。面对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中国商业银行如果不尽快提高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其优势客户、高端业务和优秀人才有可能逐步向外资银行流失。

二、金融竞争的国际化挑战

如果说监管约束国际化极大地强化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那么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的长驱直入,使中资商业银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问题,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国银行业再也没有时间来换取发展的空间了,否则,中国商业银行就可能成为“被煮熟的青蛙”,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实际上,早在入世的“后过渡期”,外资银行就已经做好了大肆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备。许多具有战略眼光的外资银行已经通过投资入股、市场合作协议、战略联盟等方式,借助中国商业银行的力量,提前全面介入了国内市场。花旗、汇丰等大型金融集团则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一方面加快在中国市场的网点布局,一方面加紧对国内金融机构的购并,其竞争态势更是咄咄逼人。中国银监会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外资银行的眼光已不再局限于东部沿海地区,而是将目光扩散到了中西部及东北的中心城市,以及在广袤的农村建立村镇银行。

2006年底以来,外资银行在同等国民待遇下,加快了在中国的拓疆扩土,部分先入者已经建立了在华子银行。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将凭借其雄厚的国际化运作背景、高超的风险管理和创新能力、灵活的服务策略和高效的激励机制同中资银行展开优质客户、优势业务和优秀人才的激烈竞争,强烈冲击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竞争生态和市场格局。

在客户方面,外资银行瞄准的是20%的对公和个人高端客户,面对装备精良的竞争对手,中国商业银行能否守住自己的阵地,确实要打上一个问号。在业务方面,人民币业务已在2006年底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它们将充分利用在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等方面的综合经营优势,实现其收益最大化。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信用卡、住房贷款和理财产品在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中间业务与零售银行业务将成为中外银行未来业务竞争的焦点。

在优秀人才方面,外资银行实施本土化策略,大张旗鼓地以丰厚的待遇、良好的培训机会、宽广的事业前景、强势的国际品牌,吸引着中国商业银行上到高管、下至客户经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目前,许多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市场经验的中资银行高管人员、业务骨干已成为外资银行的猎取对象。

在区域布局方面,外资银行已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的布局。如汇丰银行计划在5~10年里将内地分行数量增加到40~50家,恒生银行计划在3年内使内地分行的数量增加到30家,而渣打银行也力争在3年内使分行数量突破20家。在依托分支行物理网点建设的同时,外资银行还在运用先进电子渠道手段,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自助银行等方式扩大营销平台的覆盖面。不久的将来,外资银行的经营网络将覆及国内主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搭建起完善的国内优质公司客户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的服务体系

面对外资银行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中国商业银行如果不尽快提高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其优势客户、高端业务和优秀人才有可能逐步向外资银行流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