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内战之武器篇

金融内战之武器篇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金融内战“元凶”在于资源和资源金融泡沫,“帮凶”就是纸币——美元。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元就是美国发动的此次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武器。确实,美元和西方经济学对此次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以美元为武器的此次货币和金融战争并不是简单的外战,而是首先发生在美国内部的一场金融内战。

金融内战之武器篇 美元是最“松”的美国货

美国金融内战“元凶”在于资源和资源金融泡沫,“帮凶”就是纸币——美元。擒贼先擒王,也不能放纵小喽罗。要成功反击金融内战,在关注和管住资源的同时,必须管好纸币。毕竟,在美国,美联储的纸币管理比枪支管理要松得多。

美元为什么遭到广泛质疑?因为美元与美国实业已不匹配。虽然美国实业和美元双双都是世界的“老大”,但是比较起来,美元之“众”远远超过了美国实业之“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的实业占世界实业的比重在25%上下,而美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在70%左右。美国的实业已经无法撑起泛滥的美元。“出轨的美元”在掠夺世界的同时,也颠倒了美国自身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金融内战,危害了美国经济,也冲击了世界经济。

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把批判的目光投向了美元和西方经济学,认为这是比鸦片还坏的东西。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元就是美国发动的此次货币战争和金融战争的武器。确实,美元和西方经济学对此次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以美元为武器的此次货币和金融战争并不是简单的外战,而是首先发生在美国内部的一场金融内战。因为美元是纸币,是美国的主权纸币,其或善或恶的影响必然首先是在其本国内部。

一、货币与金融外战

1.货币功能与货币简史

按照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共同思想,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有价值相等的商品才能互相交换,能互相交换的商品互为等价物,能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

交换价值是一种数字化存在,这种数字化存在的具体符号就是货币。货币产生于价值交换。随着一个价值与另一个价值交换的反复进行,交换的等价性要求某一个等价物作为下一次交换的媒介,以使交换更方便地进行下去。这个等价物就是货币。一般来讲,货币的发展史可以简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物币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以天然或者初步加工的实物充当等价物,例如羊、布、贝等都先后作为货币出现。

第二阶段:金属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以冶炼和加工过的金属实物充当等价物,先是铜,次是铁,最后黄金以其天然的优越性成为最适合的一般等价物。秦始皇统一货币时,统一的就是金属币。大秦金融的统一进程堪比今日欧盟的货币统一,更是未来世界货币统一的范本,不同的是,后二者都是纸币统一,更复杂。

第三阶段:纸币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信用基本建立起来,国家成为比较稳定的力量,成为社会信用的最后载体,国家发行的纸币成为最终的货币,不但能在实业中流通,还能在资源中流通,几乎统治了一切社会领域。现代意义的纸币始于工业革命时期,大概有300年历史。全球纸币始于美元,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北宋的“交子”是最初的纸币,距今已有1000年,但这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因为那时的国家信用和国家权威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只有全球化时代最终确立了国家的版图和主权信用后,国家才能发行真正的主权纸币。第一张现代意义的纸币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接着是英镑。

进入20世纪后,现代国家形成了,国家的稳定性、信用和权威有了质的改变和提高,主要国家都实行了纸币制度,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限制金币自由流通、兑换、出入国境。纸币的挑战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金本位制在世界全面崩溃,纸币取代黄金成为最好用的交易符号。

金币和纸币的最大区别是,金币本身具有价值,不可能随意发行,受价值规律约束,不可能会大幅贬值。而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受所谓国家信用担保,如果随意发行,很可能会大幅贬值。

商品交换产生货币,货币有五大基本功能。

(1)价值尺度

马克思认为货币首先是计量、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因为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倍乘的体力,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

作为价值尺度,首先需要确定价值单位。实践中人们是以货币商品的单位(如黄金的重量)代行价值单位(个人必要劳动时间)职能,这是一种间接确定价值单位的作法,是一种权衡。黄金的重量单位并不是价值单位本身,如果1克黄金等于100斤米,只能说明1克黄金同100斤米的价值含量相同,而1克黄金究竟为多少价值量,就是生产100斤米的个人必要劳动时间。

(2)流通手段

货币源于交换,服务于交换,并随着交换的发展而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任何形式的货币运动的最终归宿都是交换,无论是借、贷、存、贮、汇等运动,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即交换),终点总是商品。现实世界对货币的主要要求就是交换媒介,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的根本职能。

(3)支付手段

货币是价值的载体,货币的转移就意味着价值的转移,这种转移就是支付过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无论是由商品转化为货币,还是由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从而最终完成商品间的交换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商品的转移,即交货的过程,卖的过程。其二为货币的转移,即付款的过程,买的过程。买或卖的过程以交货及付款的完成而结束。其中付款的过程就是支付的过程。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货币充当交易媒介的必要条件。

(4)贮藏手段

价值贮藏手段说明货币的这样一个性质,即货币所拥有的价值在时间和空间具有稳定性。货币因其拥有价值才成为货币,而不是相反。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货币所拥有的价值是稳定的,而不因其充当什么角色、执行什么职能而变化。货币作为价值的表现、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都需要其所拥有的价值具有稳定性,否则货币的这些职能是不能成立的,货币也就不称其为货币。

例如:人们不能选择价值剧烈变动的商品作为支付手段,更不能选择这样的商品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所含价值稳定性也就是货币的交换能力的稳定性,是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作为价值的载体的货币,其运动就是价值的运动,其贮藏也就是价值的贮藏。货币不因退出流通的静止而失去货币的本性。商品的价值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稳定性,而作为货币的商品应最具价值稳定性,从而完成其货币的使命,这是在选择作为货币的商品时所依从的规则。

纸币的稳定性比较实物货币相对要差一些。纸币的价值及其发行是央行人为决定的,具有无限扩大的可能。而且现代政府和央行也喜欢这种凭空创造财富的机制,总是具有扩大发行的冲动。纸币的价值稳定性比较商品货币要差得多,因此削弱了纸币的价值贮藏职能,在极端情况下,纸币变成了纸,完全失去了价值,不具备货币真正的职能。人类通货膨胀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5)世界货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货币走出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发挥作用,于是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所谓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国内货币的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也就是说,世界货币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当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世界货币主要是作为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金币是贝壳等特殊等价物的继承和发展,而纸币则完全不同于金币,纸币绝对是金币的变异。金银天然具有适宜于充当货币的属性,长期占据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由于金比银更适宜充当货币,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货币,金币本位制形成了成熟的模式。进入20世纪以后,维持金币本位制的自由流通、自由兑换、自由出入国境等必要条件逐步被破坏,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直接导致金币本位制的退出。

继在国内流通领域失去了货币功能之后,黄金在国际流通领域也完全失去了货币功能。上世纪70年代,美元停兑黄金和美元贬值,宣告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神话的终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其所有协定条款中删除过去有关黄金的一切规定。这是世界货币史的一个里程碑。

黄金丧失货币职能,有其内在必然性。黄金首先是一种商品,按照价值规律,一种商品是无法完全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经济越发达,商品越丰富,黄金的有限性和商品的无限性的矛盾就越突出。进入20世纪以后,黄金增长率更是明显小于社会经济增长率。与此同时,各国的黄金储备不平衡加剧,必然导致一些国家采取“禁止金流通”的措施,战争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代纸币应运而生。在金银失去货币职能的条件下,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不兑现纸币出现了,它不以价值规律为基础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这也是它与其他货币的根本区别。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这些功能都是对已经完成的过去的生产力价值的“记录”,有多少就是多少,在时间隧道里,这是过去决定现在。这是因为,金银等传统货币都是商品,其价值都是过去劳动的价值,其功能也只能局限于过去,局限于过去完成的劳动。

纸币是依靠国家信用强制发行和流通的货币符号,不具备一般商品的价值,只是作为价值的一种货币符号而具有实用性。但是,貌似比黄金弱的纸币凭借国家信用完全超越了传统货币。理论上讲,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黄金等传统货币只能用来交换劳动产品,只能用来交换过去劳动的成果;而建立在国家政权稳定和国家信用基础上的纸币,不但能用来交换过去劳动的成果,还能透支未来劳动的成果。也就是说,国家信用有多远,纸币的胳膊就能伸多长。纸币进入时间隧道,必然有一个未来维度。纸币并不是滞后于由它度量的商品生产出来,而是往往先于它所度量的商品提前生产出来,于是,我们会有这样一个印象,不是商品需要纸币来度量,而是纸币“呼唤”出了商品。

总之,纸币除了具有传统货币的五大功能,还有“预期未来的功能”,即“纸币的第六功能”(当然,黄金等传统货币也有初步的“第六功能”,但黄金的功能主要是保值过去劳动的成果,而不是估值未来劳动的要素)。“纸币的第六功能”是近些年来风靡世界的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与“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与劳动价值论诞生以来就如影相随的庸俗价值论的逻辑基础。

2.金币时代的金融外战

武器是一切战争的前提,不好也不坏,关键是谁用,怎么用。

金融战争的武器是货币,不同的是,金融外战的武器是金币,金融内战的武器是纸币。因此,理清从金币到纸币的进程,是研究金融内战和外战的历史基础。

黄金是一种软的金黄色的抗腐蚀的贵金属。作为五大资源金、木、水、火、土之首,黄金是“金属之王”,资源的一次性和稀缺性在黄金身上毕现无遗。稀有性使黄金十分珍贵,而稳定性使黄金便于保存,所以黄金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黄金史学家格林指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掠取和占有更多的黄金是古代统治者黩武的动力。

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49年,古埃及统治者先后对尼罗河上游一个有丰富黄金资源的小国努比亚进行了四次掠夺性战争,占领了努比亚全部金矿。公元前1525年至公元前1465年埃及第十八王朝法王又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掠夺了大量金银,使他们有能力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豪华宫殿和陵园,还留下了重达110公斤的金棺。这可能是金币时代最早的“货币战争”。

古老的货币战争延绵不断。史料记载,公元前47年,罗马帝国占领古埃及,凯撒大帝从埃及掠夺到2822个金冠,每个金冠重8公斤,共计22.58吨,同时还有大量白银。

进入近代,黄金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就更加体现为货币战争。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增加。据记载,在16世纪,葡萄牙从非洲掠夺黄金达276吨;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更多,他们控制了世界黄金开采量的83%。

17世纪,葡萄牙为了对抗西班牙与英国结盟,并向英国的工业品开放了市场。有人认为,此时在葡萄牙控制下的巴西黄金开发高潮兴起,巴西黄金完全有可能转化为资本而使葡萄牙完成工业革命,但由于统治者的封建专制,葡萄牙成了黄金漏斗,大部分黄金流向了英国,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流入,使英国迅速地积累了巨额的金币资本,率先于1717年施行了金本位制,为英国的金融体制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担保,并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其实,金币充足只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外在条件,其内在因素是英国国内实业结构的自身发展。

英国施行金本位制大约100年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金本位制,世界特别是西方先进工业国家整体进入金本位时期。“金本位制”即黄金既可以作为国内支付手段用于流通结算,又可以作为外贸结算的国际硬通货。金本位制是黄金货币属性表现的极致。

连续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使国家主权和国家机器的力量迅速膨胀。对外,由于战争不断,人们越来越不相信世界性,代表世界性的金币也慢慢被抛弃;对内,由于要全民族统一反战,人们越来越相信国家主权,代表国家主权的纸币迅速被接受。

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进行黄金管制,金本位制难以维持。英国就在1919年率先正式停止采用金本位制度。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国。资料显示,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为21770吨,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然而,到2006年12月,美国的黄金储备已经下降为8133吨,占世界黄金储备的15%以下。虽然美国依然拥有全球第一的黄金储备,而且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量(第二名的是德国,黄金储备为3423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黄金储备仅为765吨),但是从59%锐减到15%,表明美国已经战略性放弃黄金,全力扶持自己的纸币美元。2009年9月世界黄金储备排名,美国仍为第一,有意思的是,美国黄金储备仍然为8133吨,而此期间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爆发,似乎应增加黄金以抵风险,但美国人一点也没有做这些,他们战略性放弃黄金,全力扶持美元的决心坚定不移。而此期间,又有多少人在国内忽悠中国的个人和国家都要大力储备黄金呢?

二、纸币与中美国运

1.中国的“交子”

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

到北宋时期,我国四川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此前,还有唐代宪宗时的“飞钱”和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虽然近似纸币,但依然是既类似金属币又类似贝壳的东西。

北宋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使用极为不便,买一匹布就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比布还重,要用车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和商品的“重量倒挂”。需要轻便的货币是当时金融界和工商界的最大呼声。这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付给铺户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就是“交子”。看来,最初的“交子”是类似今天的存款和取款凭据,不过,不是银行给你利息,而是你给银行保管费,类似于今天的负利率。有意思的是,现在有人说,为走出大危机,为刺激消费和信贷,现在确实要实施负利率。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商人们联合成立了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商人之间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功能。

“交子”的主人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此前,“交子”的主人是实业商人,“交子”铺户只是中间服务商。此后,“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随着“交子”的大量使用,实业商人一般只动用部分存款,更重视“交子”本身,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交子”的总面值开始大于总存款。“交子”铺户或是靠信用,或是靠隐瞒,把存量和增量的“交子”一起向实业商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成了纸币,“交子”铺户也就成了最初的银行,而且这时的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不分家。“交子”铺户由此得到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铸币税是指发行货币的银行、组织或国家,在发行增量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增量货币导致货币整体贬值,使原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例如,在今天,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1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交子”铺户除了保管费,还将获得铸币税,开始前者为主,后来后者为主。“交子”铺户的资本充足率和信用也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一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交子”铺户,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更有甚者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事端自然一哄而起,轻则挤兑,重则倾家荡产。北宋景德年间,现在大概可以称作四川省长的益州知州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指定专户专营。至此,“交子”的发行被政府管制。这是最早的金融从业执照。

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开始严格管理“交子”印制和发行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比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在中国,“交子”深入人心。人们把最爱吃的一种小包子,做成金元宝模样,叫做“饺子”。逢年过节的时候,还真的包点钱进去,人们相信,吃到者会有财运。这是流传至今的最普及的货币教育形式。

“官交子”的发行实际上是把铸币税从“交子”铺户手中集中到政府手中,政府成了唯一的发行机构,也就成了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原来的“交子”铺也就成了只有货币发放权的商业银行。政府的资本充足率和信用也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国家信用首次成为直接的经济问题。

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这位在书画上达到极高造诣的皇帝,在纸币上也达到极高造诣。此时的政府对“钱引”作了两大改革:第一,喜欢书画的宋徽宗大大提高了纸币的印刷等级,“钱引”的纸张、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第二,宋徽宗大大提高了纸币的信用等级,此前“交子”与金属币挂钩,可以兑换,但宋徽宗规定“钱引”与金属币脱钩,不许兑换,以方便政府随意增发。此举导致纸币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已似废纸。

但不管怎样,“钱引”是纸币,宋徽宗是人类货币史上第一个让纸币摆脱金属币束缚,成为仅靠国家信用发行的货币。这是纸币自身的“解放”,“解放”后,纸币唯一的基础是国家信用。当然,国家信用可信不可信,持续时间长还是短,那是另一个问题。

2.从美元到美金

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中国古代的宋徽宗。因为尼克松实现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使美元从“戴着黄金枷锁的美元”变成“赤条条的美元”,成为全球意义上的第一张纸币。美元的发行再也不受价值规律的约束,而只是靠所谓的“美国信用”。同样,美国信用可信不可信,持续时间长还是短,那也是另一个问题。此次大危机就暴露了美元的信用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主导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相关决议,决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诺担负起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国际义务,此后美元被称作“美金”——意味着美元不再像过去和英镑等货币的比对中“软”,而是有了强大的信用力量,和黄金平起平坐了。

从美元到美金的过程充满争斗。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市,44国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美国代表怀特提出了一套体现美国意志与利益的国际货币合作计划,核心内容是:一是美元与黄金挂勾,二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勾。美元作为唯一的国际货币,美国以其巨大的黄金储备(占当时世界黄金储备的59%)为美元稳定作出保证,世界各国可以随时以美元兑换黄金。

英国人显然不同意“怀特计划”,过去比英镑还“软”的美元怎么就这样轻易变成“美金”了呢?英国代表凯恩斯从英国的利益出发同时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核心内容为:清算银行发行新货币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清算银行发行的新货币挂钩,其目的显然是坚持多边自由汇兑,排斥美元的作用,抵制美国的影响。经长时间的讨价还价,最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凯恩斯计划为参照,形成一个折衷性的国际货币合作协定,固定了美元与黄金的价格,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们对这个机构至今争议不断)。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诞生。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后,美元取得准黄金地位,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贸易结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传统货币的五大功能。按照该协议,其他国家手头的美元可以按照固定的价格兑换成黄金。若美国乱发美元,其他国家就可以将美元从美国兑回黄金,而黄金储备的下降会约束美元的发行。这种情况下,美元是作为黄金的美元,被价值规律约束着。

布雷顿森林体系暂时理顺了杂乱无章的国际经济状况,造就后来20多年(直到1971年)相对稳定的世界金融环境,促进了各国贸易的增长,而且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来,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存在的缺陷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1960年美国的短期债务已经超过了黄金储备,从而爆发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美元危机。越南战争的爆发,使美元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70年美国黄金储备已不足100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形势越来越明显,资金外逃狂潮一浪高过一浪。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被迫宣布切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此后,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改革。这一改革从1970年开始,到1978年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在制度层面上完成了黄金非货币化进程。

3.从黄金的美元到纸币的美元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颠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摆脱沉重的黄金枷锁。这个至今争议不断的决定标志着作为黄金的美元成为作为纸币的美元,开始了美元作为全球纸币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此后,美国只需通过自身的货币创造能力,就可实现“美元扩张—增加国际流动性—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循环,开创了不受价值规律约束的美元本位制度。美元的发行再也不受价值规律的约束,而只是靠所谓的“美国信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科技实力和包罗万象的软实力。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全球纸币。现代金融大片的“男一号”——纸币美元出场了。纸币美元与现代金融大片的“女一号”资源结合,上演了一出激情澎湃的资源金融大戏,既令人眼花缭乱,又导致不少人倾家荡产。

1978年,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在制度层面上完成了黄金非货币化进程。这是金币和纸币的官方分水岭。此前,金币是主角,美元必须与黄金挂钩才能硬起来;此后,纸币成为了主角,黄金只是一种经济基础了,回归了资源本色,和金、木、水、火、土中的其他资源作用一样了,例如,石油就异军突起,被称作“黑金”。但是,无论“黄金”还是“黑金”,都以全球纸币——美元定价,过去美元是以黄金定价的。这就是货币史的伟大进步,纸币的伟大胜利。当前,虽然美元出了问题,但也不会复辟到金币时代。

纸币以国家主权信用为根本,纸币使实施纸币的国家必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致力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因此纸币是世界和平的一个不曾被人重视的巨大保障,这也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重要货币前提。

三、纸币的出轨本性——纸币家庭里的“啃老”败家子

1.纸币的家庭关系

货币问题之所以让人一头雾水,原因在于玩弄货币和金融的理论大腕和资本大腕们不劳动,而劳动人民又几乎毫无机会获得货币和金融活动的话语权和执行权,而货币和金融的秘密又恰恰在劳动和实业中。因此,需要从实业出发,为全部货币和金融问题的讨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实业创造价值,而价值是货币的直接基础,因此,实业是全部货币活动乃至全部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母体,更是全部纸币的母体。现在,主流经济学认为纸币和金融的母体是全部实体经济。

货币自身不会运动,必须有人去做些事情,以货币为工具和武器进行的劳动(有时是战争)就是金融。有了货币就有了金融。

金融就是经营价值、货币和资本的行业;由于价值、货币和资本都以劳动时间为尺度,所以,金融业是经营时间的行业;由于价值、货币和资本运动充满风险,所以,金融也被称作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实物形态决定价值形态,所以实业决定金融,金融服务实业,所以金融又被叫做服务业。

金融经营价值、货币、资本,按照价值、货币、资本的顺序,依次产生不同的金融部门。从事价值评估和典当的评估机构和典当机构是最初的金融部门,从事货币存贷的银行是第二批金融部门,从事资本运作的基金和投资机构是第三批金融部门,后来,又出现了以远期价值评估为基础的期货公司,以时间管理和风险管理为己任的保险公司等。现代金融部门繁多,大致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典当、资产管理等十几个部门。

金融的运作需要金融资本的投入,用以购买商品价值,以实现金融服务。资本从实业领域抽身来到金融领域,同样带着增值的目的,带着获得利润的目的。金融部门从实业部门获得的服务费用就是金融资本的利润。开始的时候,由于稀缺,金融资本可能会从实业部门获得较多的利润,后来,随着更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竞争出现了,金融部门之间出现了平均利润,这就是金融平均利润。随着资本在实业和金融领域的进进出出,整个实业和金融领域渐渐出现了一个总的平均利润,这就是社会平均利润。

金融既为实业提供支付和支持手段,又会以资本的形式反过来组织和引领实业生产。在纸币条件下,纸币先于商品生产出来,组织纸币运动的金融也先于商品存在,因此,金融是“经济之父”。实业和金融好似一对夫妻,而且是经济的原配夫妻。

马克思写道:“广义地说,除了那些把劳动的作用传达到劳动对象、因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充当活动的传导体的物以外,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算作劳动过程的资料。它们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但是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进行。土地是这类一般的劳动资料。”在这里,土地指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资源。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包含土地所有者剥削地体,剥削地下资源,剥削空气,从而剥削生命的维持和发展的权利,凡是自然力能够被垄断且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不论是瀑布、富饶的矿山、盛产鱼类的水域,还是位置有利的建筑地段,那些因对地球的一部分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的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地租的价值形态是贡赋,“社会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种贡赋,作为后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权利的代价”,这是前者白白得到的。

马克思的这些话包含了三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1)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白白得到的贡赋,因此今日世界范围内资源所有者所得的巨额财富也是白白得到的(剔除比例极低的采掘和加工成本)。

(2)地租和资本完全不一样,既不同于实业资本,也不同于金融资本。地租不进入市场,资本化的地租只是一种假象。因此,现在人们将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所谓的资源资本相提并论的看法和做法是历史性的大错误。

(3)自然资源不创造价值,但像海绵一样吸收价值,而它之所以可以吸收价值,是因为其与生俱来的稀缺性和他人的外在占有。自然资源只能从实业和金融吸到价值,就像儿子从父母手中拿钱。全部资源的地租是有极限的,那就是不能超出实业和金融的支付能力,就像房东要的租金不能超出房客的工资一样。

此次全球资源金融危机就是“房租超出房客工资”引起的危机。或者说,是“啃老族”儿子把父母“啃”死了。

2.纸币的出轨逻辑

纸币具有透支未来劳动成果的“第六功能”。而未来劳动的成果在哪里呢?在文化中,在政治中,在经济中都有,这里只研究经济中的未来成果。经济分作实业和资源。实业中的劳动产品及其价值只是过去劳动的结晶,而自然资源作为未来劳动成果的必然构成要素这一“理性预期”使其成为纸币购买和追逐的对象。未来劳动的成果只在资源中。于是,纸币的买卖对象大规模超越了黄金主要以劳动产品为对象的范围,同时将劳动产品和自然产品收入怀中。必须指出的是,资源吸收到的纸币来自实业领域的劳动,这是一种“啃老关系”,如同现在生活中的“啃老族”。资源金融危机形成的过程恰似啃老式的“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地置实业于死地。

就像血液对于人体,货币是经济的“血液”,经济的货币运行线路就是经济的“血逻辑”,就像人体的血循环一样。

大家知道,人体构造包括一管(椎管)、二腔(胸腔和腹腔)、三层(皮肤、肌肉、骨骼)、四部(头、颈、躯干、四肢),这是解剖学的分析框架,我把它称作“死”框架,因为只有死后解剖时才看得最明白。还有一个“活”框架,也就是让人的身体活得更好的分析框架。“活”框架围绕“血”展开,从造血到输血最后到用血,循环往复。

血从哪里来呢?只能来自体内的造血器官,在成人阶段,骨骼和骨髓负责造血,心脏和血管负责输血,皮肉和其他脏腑则是用血部分,“造血、输血、用血”构成人的“血”逻辑。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人体严整、完美的“血”逻辑是分不开的。我认为,成人肉体的“血”逻辑是研究一切经济活动的最大模型。貌似深沉和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让芸芸众生望而却步,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你我的身上。

假设你是一个很胖的人(丝毫没有歧视胖人的意思),身体中的血液有很大的部分要满足赘肉的需要,最容易得高血压,恰在此时,又因意外伤害出现了大出血,这是最危险的时刻。

金融内战就是这样的一场战争。在经济结构中,实业是造血的骨骼,资源是吸血的皮肉,二者理应有一个合理的比重结构,否则就会像人体一样不健康,甚至因为皮肉肥胖而生病,甚至死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实业正被资源金融泡沫全面压迫,整个世界经济就像得了“肥胖病+高血压”的人,早已气喘吁吁。美国“次贷危机”捅破了脆弱的世界经济体,全球经济大出血。这个比喻很形象,思路也就很简单:走出大危机,需要“止血加造血”——抑制资源泡沫、限制金融炒作、扶持实业和科技创新,也就是要管住货币。

3.花别人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花

纸币是如何不经实业就流向土地等资源的呢?靠的是房地产抵押贷款等资源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的实质是“花别人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花”。

消费信贷未必是个好东西。表面上看,消费信贷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实际上是“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因为货币总要和实体财富相对应,“明天的钱”不可能有“今天的财富”相对应,所以消费信贷是以借贷的形式享用别人的财富。但是,人人都借贷的时候,甚至人人都资不抵债的时候,谁还有资格放贷呢?用于放贷的钱在哪里呢?所以,在消费信贷大跃进的今天,特别是在危机前的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掉进了“消费信贷陷阱”。

消费信贷是接力游戏。此次全球大危机具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资源和资源金融产品必须有买家,这些买家就是全球大众,其典型的金融手段就是消费信贷。过去,消费信贷讲究最可靠的信贷抵押;但在此次危机前的美国,对抵押的要求越来越放松,最终出现了无抵押的次级房贷。这种放松有效抵押的消费信贷,在危机前的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放松抵押的原因不是金融机构放松了风险监控,相反,最初的金融机构是知道这种产品的高风险的,但是最初的金融机构可以将这样的信贷产品证券化,再卖给其他的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从而自己留下收益的同时把风险传给下家。这种击鼓传花式金融接力游戏的理论基础正是货币主义。

四、纸币的内战本性——给各国央行行长的一封公开信

1.纸币的“两条河”

纸币有两个活动区域,就像一条船可以在“两条河”里行驶:在国内流通,这是主要的;在国际上流通,这是次要的。任何纸币都是如此,除非闭关锁国,与其他纸币不同的是,美元的国际活动区域最大。

以一国纸币之身份成为全球纸币,“美元悖论”随之而来。

第一,按照等价交换规律,美元充当全球纸币的经济基础是:美国内经济=美国外经济。美国内经济必须充分实心化,直至等于整个美国外经济。这可能吗?

第二,按照纸币存在基础,美元充当全球纸币的发行主体前提是:整个美国=世界央行。美国内经济必须完全空心化,美国人民必须全部成为世界央行的员工。这可能吗?

美元就是在这两个明显的不可能的条件下充当第一张全球纸币的。于是,一个难题,一个全球纸币的难题,早在美元上空徘徊良久了。这个难题就是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难题,美元统治下的全球经济就是一场混乱的球赛。一方面,美国必然还是一个生产和贸易实体,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美国只要轻松地印刷美元就可以参与国际贸易,购买别国产品供自己消费。这样,美国实业大量外迁,生产和贸易优势渐渐减弱,慢慢变成一个沉醉于消费的金融国家,逐渐由世界第一债权国变为第一债务国;与此同时,美元的泛滥必然带来美元的贬值。这样,世界同时出现了一个日益弱化的美国和一个日益弱化的美元,而全球化导致的对全球货币的必然需求又使世界越来越离不开同步弱化的美国和美元。

为了解决实业萎缩与美元增加之间的难题,美元开始不顾一切地扑向自然资源,大规模占领自然资源,不但占领国际资源,更大举占领国内资源。次贷危机就是美元大肆占领和包装美国本土土地资源的结果。必然出轨的纸币造就了畸形的资源泡沫,资源泡沫引发金融内战。

纸币作为主权货币是以国家主权稳固为基础的,黄金受宠是以国家主权危在旦夕为前提的,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颠覆大国主权为目标的国际冲突已经很难发生至少很难成功,因此纸币将会继续流行下去、继续强硬下去。

此次金融危机中,人们担心美元会崩溃,黄金必将再次成为世界货币,因此大力炒作黄金,使国际金价扶摇直上,连创新高。其实,这只是一种炒作,因为美国不会崩溃,走下神坛的美元也没有成为落水狗,黄金只是暂时虚高。人类已经告别金币作为主导货币的历史,这一告别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人类在整体上不会轻易倒退。

问题不是拿什么替代纸币,而是拿什么拯救纸币!

无论何种纸币,都以自己的主权信用为基础,都既代表着这个国家过去的实业基础,更透支着这个国家资源的未来价值,都必然形成实业金融和资源金融,都必然形成畸形的金融资产结构,都必然或早或晚出现资源金融压垮实业金融的经济悲剧,必然引发资源金融和实业金融之间的金融内战。此次,美国上演了;此前,日本上演了;此后呢?没有新举措,依然还会有别的大国上演。

人类该集体反思了。该给纸币这件武器加个安全栓了。

2.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近代以来,西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纸币逐渐取代金币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进入现代,特别是二战后,随着国家版图的完成,国家权威和国家信用的合法性和持续性获得质的提高,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的纸币终于成为主导货币。

然而,纸币还在捉弄着人类,还经常让人痛苦,真正的纸币时代的经济学还没诞生。至今,古代朴素经济学和近代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依然统治着纸币时代的货币思维,这显然是“用杀猪刀给人做手术”。聪明如弗里德曼、格林斯潘者,也没有非常清晰的纸币经济学。货币主义也只不过是披着现代外衣的金币经济学。这是此次大危机的思想根源。

此次危机前,纸币,特别是美元,依靠国家信用透支信心,疯抢自然资源,构建了一个虚幻的资源金融大厦,次贷崩盘刺破了泡沫,也刺破了信心,造成资源金融危机的狂潮。这与金币时代的实业经济危机完全不同。但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按照几乎同一个思路,也就是实业经济危机的供需规律的思路分析问题,结果几乎所有的分析都不得要领。以至有网民讥讽说,今天,经济学这个行业是个先天性智力不足者的行当。

纸币时代需要新的经济学——信心经济学,就是国家为什么和如何对纸币负责任的经济学。这是真正的现代经济学。纸币经济的实质是“信心经济”——对国家及其发行的存量和增量纸币有信心的经济。信心经济由于具有国家信用和国家意识特征而成为一种既可感觉又超感觉的范畴,似乎难以捉摸,难以判断,但它又客观地渗透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纸币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一切经济都变成了信心经济。即使是关于经济问题的纯粹评判,也会构成一种信心经济活动,如果是多数人的集中反应,则会左右经济方向(这就是索罗斯所讲的反射性理论)。从这个角度讲,在信心经济时代,新闻出版不再只是为经济服务,本身就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心经济的关键是纸币,纸币的关键是保值增值。在金币时代,黄金比信心更重要;在纸币时代,信心要比黄金更重要。因为纸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和国家力量,而国家总该比黄金“硬”吧。这说明,现代纸币≈国家信用。不少国家的纸币正是以国家元首的头像作象征。这也同时说明,国家要对自己发行的纸币负责任,既要对存量纸币负责,更要对增量纸币负责,最大的责任是保值增值。

现代政府的最大经济责任,就是让自己发行的存量和增量纸币保值增值,以维持公众的最大信心,为此必须妥善处理金融、资源和实业的大三角关系,最主要的是增发纸币时处理好乘数效应的三个途径问题。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除了需要智慧,最重要的还要排除利益集团的干扰甚至左右。

总之,纸币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纸币的灵魂。

3.纸币时代需要“超级操盘手”

如果说经济信心是人们对未来预期和“无形之手”的一种基本判断,信心经济则需要政府及其有形之手。在纸币时代,政府已经不再只是金币和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守夜人”,而是成了“超级操盘手”。

一颗真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纸币时代需要信心经济学,而真正的信心来自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来自“超级操盘手”——政府的真心。现代经济已经是走入心灵世界的经济,“看不见的心”操控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看不见的心”包括消费者信心、企业家信心和经济学家信心。政府的“真信心”要兼顾三种信心,但必须以消费者的信心和诉求为基础。

两种纸币。人们怎样才能对纸币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呢?这就必须处理好存量纸币和增量纸币的关系,高度重视增量纸币乘数效应的利与弊。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美国这次犯的最大错误。

三个定位:大政府、中金融、小财税。政府既然变成了“超级操盘手”,就应该从过去金币时代的作为“守夜人”时的小政府变成大政府,要理直气壮。既然是大政府,就要管住金融,金币时代的金融基本遵循价值规律,是个大金融,也带来了大金融市场,政府只是个看门老头;纸币时代,大金融要变成小金融,要接受大政府领导,目前最大的“金融豪门”美联储正在接受美国政府教育改造。金币时代的小政府实施的是大财税,因为财税是小政府的主要调控手段,社会问题往往围绕财税政治展开;纸币时代的大政府可以直接依靠货币手段发挥主要的调控作用,大财税应该慢慢变成小财税。

三个定位的核心是央行,“建设一个与纸币特点相适应的央行”是我们的核心使命。

4.给各国央行行长的一封公开信

一张纸,一张叫做货币的纸,在世界经济上空像空气一样徘徊游荡。而且,这张纸币叫做主权货币,于是她有了神奇的分身法,分作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种妖艳身姿,散发出令人神魂颠倒的神圣和似乎不可侵犯的力量。

为了对纸币进行利己的崇拜和霸占,经济的一切势力,美联储和商业银行、券商和石油商、美国的华尔街和世界上的一切炒家,都联合起来了。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庞大的势力主动和被动地加盟进来。

遗憾的是,纸币不是空气,任何人都不能也没必要吸收更多的空气,然而,一部分人而且是一小部分人吸收到更多的纸币变成了富人,同时让另一部分人而且是大部分人变成了穷人。不难发现,富人中大部分是房地产商、石油商、煤炭商、矿石商,和以各种金木水火土等自然资源为经营对象的金融大鳄,及为数不少的为这些资源和资源金融服务的政府官员;穷人则行业众多,但几乎都分布在提供吃穿住行用等服务的实业领域,有提供消费资料的耕种者、牧民、餐饮从业者、服装生产者、快递师傅等,有提供生产资料的为数众多的建筑工人、机械设计和生产者、港口和运输工人等,还有提供科教资料的教师、工程师和科学家等。

人类第一次金融内战发生在美国,就是始于次贷危机的金融大危机,2008年全面爆发,至今仍在进行中,最终的结果尚有待观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大危机绝不是百年一遇那么简单,它是300年一遇,直接颠覆了西方300年来工业革命的进程和逻辑,工业化的内在矛盾力量已经从国际释放为主转向了国内释放为主。当然,也会给其他国家造成巨大冲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经济是实业和金币主导的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是资源和纸币主导的经济。纸币作为主权支持的货币符号,被稀缺的资源和贪婪的资源商人绑架,形成号称大鳄的资源金融,资源金融反过来绑架了实业,进而绑架了整个经济。现代经济已经演变为资源和资源金融与实业和实业金融的内战,当实业和实业金融招架不住的时候,就会爆发资源金融危机。可见,一切现代经济风险都是出轨的纸币与资源结合造成的,现代央行就是出轨的纸币的放纵者。这是金融、实业、资源三角大关系的第一次全球大破裂。人类必须从中获得全新的认识,寻找全新的出路。

作为主权货币的发行者,央行应该是价值规律的化身,而不应该是价格变化的傀儡。央行一旦被价格控制,央行就不再是市场的调控者,而是市场的跟风者,就不会再主宰纸币的命运,而是被出轨的纸币主宰,从而成为纸币出轨和市场出轨的帮凶。央行本应该驾驭纸币,一旦央行被纸币控制,央行变成了“殃行”,必然导致纸币泛滥,纸币泛滥必然导致资源价格狂涨,资源价格狂涨必然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继而造成环境恶化;同时,也必然使实业过度失血,制造业举步维艰,消费能力大幅萎缩,最后必然是资源金融危机的爆发。央行被控制体现在一轮又一轮的资源型通货膨胀,那些只会和只能存钱的芸芸众生就在纸币通胀中被吸血被榨干。

纸币是央行良心的试剂。因此,要提醒世界主要纸币国家央行行长们,不要成为纸币的俘虏,不要随意地发行大量增量纸币,不要鼓吹和纵容资源金融泡沫,进而鼓吹资本市场泡沫。

纸币时代的央行必须对金融进行分类,不但要对金融机构分类,更要对金融产品分类。过去,央行已经熟悉了对金融机构分类,分业机构还是混业机构的问题纠缠了金融界近百年,最终的趋势是混业金融机构唱主角。2008全球金融危机貌似再次否定了混业经营,有人呼吁金融机构有必要再次回归简单的分业。我认为,金融机构回归分业已无可能也无必要,此次金融危机的病根不在金融机构,而在于金融产品,特别在于资源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今后监管的重点应从金融机构转向金融产品,对实业金融产品和资源金融产品进行分类监管已是大势所趋。央行要改变自己“殃行”化的趋势,必须从分类金融做起。否则,你们只能和你们的纸币一起出轨。

5.“世界央行”应该建在中国

每一次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人们都会指责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弊端,都会提出一个重要的议题——改革和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秩序。当前,取代或者改革美元,建立真正的世界货币,成为议论的焦点。其中,有五套方案跃入人们的视野。

一是貌似“新生事物”的复辟方案:黄金复辟美元;二是替代方案:欧元替代美元;三是创新方案一:SDR本位;四是创新方案二:“货币联盟—世界货币”;五是创新方案三:“美元—世元”。

如果美元回到美国自己的货币,世界货币体系回到战国时代,世界的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也会回到战国时代,这是危险的倒退。既然人类需要全球纸币,我们又不能摆脱已经深入全球经济骨髓的美元,就只能携美元并协调诸币,酝酿并最终促成美元升级到真正的全球纸币——“世元”。这是美元自我救赎的唯一正确的前途,也是世界货币体系、世界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在和平中向前发展的正确方向。

目前抛弃美元是极不现实的猜想和冒险,美国不答应,其他主要国家也不会这么做,中国更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与美元的关联度极高。但是,美联储以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挥刀自宫”后,美元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已走下神坛。不过,走下神坛的美元决不是跌向深渊,美元依然是老大,只不过神气不再,欧元、英镑、人民币等地位上升,这正是改革美元的大好时机。长期来看,通过改革美元将美元升级为一种真正的超单一主权的全球货币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中国人应该努力争取将“世界央行”建在中国:第一,中国经济特别是贸易已与全球经济充分关联,其重要性已是世界最前列的几个国家。第二,中国是除美国外与美元关联度最高的国家,因此在美元升级为世元过程中,只有中国能与美国有理有据有力地在美元问题上充分“协商”。第三,中国是与世界和平关联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建立“世界央行”,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和平效益。

建议在联合国框架下,联手美国等主要经济国家,在中国建立真正的“世界央行”——联合国货币理事会,从而形成安全理事会在美国、货币理事会在中国的格局。

当今世界数得着的全球性组织,其总部都不在中国。成为全球性国际组织所在地,是一个国家实力、责任和地位的具体体现。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正在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应该争取,国际社会应该支持,在中国建设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目前看来,在中国建设“世界央行”总部是一个值得各方考虑的建议。

2008年7月,美国智囊团“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将在军事和外交等国际关系中的所有领域成为重要力量,国际机构中心将倾向于中国,世界银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总部有可能迁至中国北京或上海。这份报告表达了一个基本诉求:该有个全球组织在中国。我们自己难道不应该争取吗?

此次大危机让世界的未来更加不确定。在整个世界信任度严重衰退、美元继续贬值和失信等趋势下,中国、美国两大经济体如果能联手后再联合其他国家启动世界货币和世界央行,就能在当前起到“船锚”的作用、在未来起到发动机的作用,这是开启人类美好未来的唯一道路。

但是要提前明确,即使在将来的“世界央行”,也必定发行纸币,如果在此之前建立不起实业和资源金融的“双市场制度”,世界纸币同样会出轨,会制造资源金融泡沫,会爆发金融内战。到那时,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内战了。因此,还是在建成世界纸币之前解决纸币出轨问题的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